很多人偶尔会突然眼前发黑,几秒钟后又恢复,总觉得是“没吃饭”“低血糖”,吃点东西就不当回事。可实际上,除了低血糖,突然眼前发黑更可能是脑血管供血不足的信号——当脑血管暂时淤堵或供血减少时,视网膜会因缺氧而暂时失去功能,导致眼前发黑,医学上叫“一过性黑蒙”。想要护好脑血管,就得先明白哪些行为在伤血管、看清身体的预警信号,再用科学的方法调理和预防。
一、这些“伤脑”的习惯,正在让脑血管“亮红灯”
日常很多不经意的习惯,都在悄悄伤害脑血管。比如有些人早上起床太急,猛地坐起来或站起来,会让血压突然波动,脑血管暂时供血不足,容易眼前发黑;还有人喜欢熬夜,凌晨才睡觉,熬夜会让脑血管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得不到休息,慢慢失去弹性,供血能力下降;另外,有些人饮食不规律,顿顿吃高盐食物,比如腌咸菜、酱肉,过多的盐分会让血压升高,长期“冲击”脑血管,容易导致血管淤堵;甚至有人吸烟喝酒很频繁,尼古丁和酒精会直接损伤脑血管内皮,让血液黏稠度升高,增加脑血管淤堵的风险,眼前发黑的情况会越来越频繁。
二、除了眼前发黑,这些“脑信号”也要警惕
脑血管供血不足时,身体会发出很多信号,不止眼前发黑。如果发现眼前发黑的同时,还伴有头晕、耳鸣,可能是脑血管淤堵的程度加重了;有些人会突然觉得一侧手脚发麻、没力气,比如拿东西时突然掉在地上,哪怕很快恢复,也可能是脑血管出问题的“预警”;更要注意的是,若说话突然变得含糊不清,或者想说话却发不出声音,甚至出现短暂的意识模糊,可能是脑血管堵塞的早期信号,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另外,有些人经常觉得头痛,尤其是后脑勺疼,休息后也缓解不了,也可能和脑血管供血不足有关,别只当成“偏头痛”来处理。
三、中西结合调理,让脑血管“通起来”
面对脑血管供血不足引起的眼前发黑,中西结合调理能更全面地解决问题。西医会通过检查(如头颅 CT、脑血管超声),明确脑血管是否有淤堵或狭窄,再用药物治疗,比如用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血栓形成,必要时通过手术改善脑血管供血;中西医结合也是目前治疗心脑血管的常用方法,可在医生指导下,配合使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功效的中药成分药物,比如丹红注射液等,同时搭配针灸、头部按摩等方法,缓解头晕、眼前发黑的情况。这种“标本兼治”的方式,既能快速改善不适,又能从根源上调理脑血管功能,减少风险。
四、做好这些事,护好你的“脑血管”
想要远离脑血管供血不足,日常养护很关键。首先要改掉起床太急的习惯,早上醒来后先躺3分钟,再慢慢坐起来,最后下床,避免血压突然波动;其次要规律作息,晚上11点前睡觉,让脑血管得到充分休息,避免熬夜;饮食上,少吃高盐、高油食物,多吃富含 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比如深海鱼、坚果,帮助清理脑血管里的“垃圾”,同时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减少对脑血管的伤害;运动上,选择温和的运动,比如散步、打太极,每天30分钟,促进脑血管血液循环,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定期体检,尤其是中老年人、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人,每年查一次脑血管相关检查,早发现问题早干预,让脑血管一直保持通畅。
突然眼前发黑别大意,更别只当成“低血糖”。及时改掉伤血管的习惯,读懂身体的预警信号,用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必要的医学干预如丹红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药物辅助调理,才能让脑血管通畅,远离供血不足的困扰,保护大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