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件小事,报道规模不大,甚至可以说很小,但值得注意。
第一件事发生在韩国。
9月11日,一位70岁的中国人在仁川海边捞贝壳时被困在了滩涂上,当地海警前去救援,发现老人长时间浸泡在海水中受伤,体力严重不支。危急时刻,34岁的韩国警长李宰硕脱下自己的救生背心,给了这位中国老人,可是自己却被海浪冲走失踪。
近6个小时后,李宰硕才被找到,却已心脏骤停状态,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牺牲。“他完全知道脱下救生背心意味着什么。”当时在场的警察同事说,李宰硕毫不犹豫做出了选择。
第二件事发生在日本。
9月16日,日本静冈县的城崎海岸,一日本女子不小心坠海,危急时刻,来自中国陕西西安的54岁游客杨波,连身上的包都没有放下,就从20多米的几乎是直角90度的悬崖爬到了岸边,跳入海中救人。风浪很大,杨波的左手,8月才做过手术,因此无法使力,抓不住那位女子,于是,他用嘴紧紧咬住她的头发。
当地救援队赶到后,联手将人救出。救完人后,杨波就虚脱了。当他靠在岩石上休息时,甚至又被海浪卷到了海里去。“当时那种情况下,只想着救人第一,没想太多。”
杨波正游向落海的日本女子
上岸后的杨波
善良没有国界,这两个故事,在差不多的日子里发生在中、日、韩三个国家之间,令人动容。
国家与国家的关系,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是否友好,并不能单单看《公报》,或者听那些空泛僵硬的宏大叙事,而是要看两个国家普通人之间真实、具体的互动,看里面的“真”,看里面的“细”。
李宰硕、杨波的故事,是充满“人味”的故事,守望相助,这是老百姓之间有情有义的互动,纯粹的人性之光。
没有这种日常小人物“情义故事”的两国关系,即便一些人再怎么宣称铁杆兄弟,也是虚的、空的、假的。
中日韩三国有共同的文化渊源,也有非常紧密的经济关系,老百姓之间往来频繁,最近发生的这两个故事,本来是促进友好的绝佳助推剂。但是,目前来看,又似乎并没有发挥到足够的作用。
因为,围绕这两个故事的,也有一种冷漠、刻板、缺乏人味的东西。
还比如,在警长李宰硕牺牲自己救援中国老人之前两天,韩国首尔发生了反华集会,以至于其总统李在明对此怒斥:“侮辱特定国家的游客,让关系恶化,这是胡闹!”
给我们留下的问题是,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盘踞在老百姓头上的这些乌烟瘴气,又是怎么冒出来的呢?毕竟,善良没有国界,但邪恶同样也没有。那些摩擦,那些围栏,根在哪?有没有可能排除?或者,又是要等待什么时机呢?我相信许多读者朋友都比我更有见识,肯定有自己的答案,将来一定可以教我。
今天我们就先把这两个故事小小地、轻轻地记录在这里,暂时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