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克之死 马斯克说的3句话很精彩好文妙文☀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好文 > 正文
柯克之死 马斯克说的3句话很精彩——柯克之死
作者:

前言

马斯克接受采访时,三句话非常精辟。

1、柯克的对话改变很多人;

2、柯克向人们展示了光明;

3、于是,柯克被黑暗杀死;

先说“改变”

改变(或是改革)一说,是指人们面临压力或危机时选择做些与守成时不同的决策。后果有二种,也许是改善,也许是恶化,改的好一起吃饭,改的不好一起吃草,都有可能。

记得奥巴马在2008年竞选的时候,喊的主题词就是“Change”。当时小布什干得一团糟,外面打仗不停,内部经济停滞,人们失望之余,对变革充满期待。

那么,奥说的改变啥意思?

用二个字来总结----“空洞”。

奥演讲的惯用主题词是人类/幸福/自由/平等/包容/和平,比如保护地球啦,比如性别自我认定啦,比如随意变性堕胎啦,比如财富平等分配啦,比如各宗教都一样啦。

大词确实好听啊,谁都不冒犯,这就是空话套话的情绪价值。但一旦落到具体问题,内涵就显出来,也是两个字----“对立”。

谈几个问题,

黑人犯罪率高的原因是“种族歧视”,被他族欺负了。于是BLM来了,黑哥零元购不叫抢劫,黑哥暴力不叫犯罪。BLM的尽头,就是黑豹队就是南非就是索马里。

女性职业差异的原因是“性别歧视”,被男性欺负了。于是女权来了。内阁放一半女的,法官放一半女的,董事会放一半女的,好事必须分一半。女权的尽头,就是LGBTQ。

某教落后的原因是“信仰歧视”,被异教徒欺负了。于是穆兄会来了,谁若批评,谁就是仇恨就是恐惧症。为显示平等包容,911遗址还要盖清真寺。穆兄会的尽头,就是HAMAS。

按照奥巴马的解释:一切弱势者的问题在于强大者,一切落后者的问题在于先进者,一切野蛮者的问题在于文明者。

这样的逻辑,倒也深受某些族群欢迎:反正都是别人的问题,我不必承担任何责任,实在爽歪歪啊。

根据奥巴马的说法,为建立美好世界,所以人们必须联合起来,消灭强大者/先进者/文明者,铲除过往历史记忆,然后天下大统成矣。

顺便提一句,很多人不理解为啥女权/LGBT队伍为啥与极度敌视贬低女性的某教组成联合阵线?

而柯克谈的改变,完全不同。

柯克说,性别是合作关系。男女都要认真对待家庭和婚姻,因为这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基础细胞。

柯克说,历史是传承关系。社会各方要理解文化传统的价值,任何空地起高楼的想法,都会适得其反。

柯克说,主体民族很重要。每个国家都有其主体民族,如果主体民族被持续消弱,那社会就会出大乱子。

柯克说,对话是建设的良方。不同意见的群体要对话,如果对话停止,那么冲突和战争就来了。

......

柯克说,表达权利很重要。人们有不同看法很正常,欢迎任何人来对话,请证明我的观点错了。

这最后一句特别要命,要了谁的命?

个人看法,

这句话肯定要了奥巴马的命,那些看似空谷回响的演讲,就像虚幻的肥皂泡,阳光照下来,马上显原形。

而受这句话影响最大的,是那帮闭门造车、自吹自擂、号称自己发现世界终极答案的文士们。这些人通常被冠以大师、专家、学者和教授等各种闪亮头衔,现在却被一位高中生砸了饭碗。

现实中,这些人的名字如雷贯耳。

什么卢梭、什么伏尔泰、什么马尔库塞、什么边沁、什么萨特、什么伏波娃、什么福柯、什么罗尔斯、什么哈贝马斯、什么福山,一个个开宗立派、高山仰止。

但是,上面是否有一位反方思考者能够像柯克一样,敢于公开面对任何人的批评和质疑?

没有,从来没有。

他们中的很多人,会有精妙构想,会有宏篇巨著,会有激情演讲,会有讲座讲课,但不会接受真实压力下的公开竞争。互相吹捧不香吗?闷声发财不香吗?柯克这样的傻子毕竟不多,

但是,大家买手机和电脑都知道,经不起公开测评的,必是劣质产品。其实思想类产品也一样,却鲜有人打假,自然垃圾泛滥。

二百多年来,众多大忽悠还躺在巴黎的先贤祠,接受背书家们的供养膜拜,你说这样的法国有啥希望嘛。

而在柯克公开的、透明的、尊重的对话模式下,这些习惯于躲在阴暗角落里堂而皇之的、名利双收的广大伪劣文士们完全没有招架之力。

毫不夸张的说,柯克是当代思想打假第一人。以深刻打击肤浅,以真实打击虚幻。

谈个重要词汇

柯克这样的人,

他的生活,爱家人爱孩子,自食其力不违法无犯罪,哪来的一点极端?这就修身齐家。

他的作为,关心社区关爱社会,推动公开理性的对话,哪来的一点极端?这叫良性建设。

他的观点,普遍有理有据,并接受广泛挑战,获得更高的可信度,哪来的一点极端?这叫认知深刻。

上面都是事实。

如果不理解,麻烦再读几遍。

如果还不理解,那就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你愿意自己和孩子的环境中,多一点柯克这样的人,还是多一点罗宾逊这样的人?

这时候,我们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无论是思想还是行为,柯克都是一个正常人。那么,凶手罗宾逊眼中的“极右NAZI”完全就是纯纯的构陷了。

确实,“极右NAZI”就是个虚构的词。

追究源头,不过是一帮智力匮乏的文士,为了掩饰自己思考的无力无能和道德的败坏卑劣,就发明了“极右NAZI”这样搞笑的词汇。

先给正常人扣上“极右NAZI”的帽子,在华府和主媒的长期渲染下,然后罗宾逊们就敢于站在虚幻的道德高地为所欲为了。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广松

来源:世界之瞳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