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传下一句话,叫“碗米恩,斗米仇”。
你品,你细品。
这话啥意思?一碗米能结下恩情,一斗米反倒结下仇人。是不是听着有点邪乎?
可现实中,这样的事真不少见。
人心就是这样。你帮他一把,他记你的好。可你要是没完没了地帮,他反倒觉得你欠他的。哪天你不帮了,他恨你比恨仇人还厉害。
所以,不管咱心多软,脾气多好,也得学着对那些没完没了的请求说“不”。这不是狠心,这是明白。
一、
我有个远房表哥,老好人一个。
同事喊他帮忙加班,他从不推脱;朋友借钱,他多少都给;亲戚家孩子上学找工作,全来找他牵线。
头几年,人人夸他义气。他自个儿也觉得值——谁不需要个帮手呢?
可后来,他自己的身体先扛不住了,老婆也埋怨他光顾别人不顾家。他试着推了几回麻烦事,你猜怎么着?
那些人立马变脸了。说他“变了”“摆架子了”,以前帮过的忙,好像全都一笔勾销了。
他喝醉后跟我说:“真寒心啊……好像我之前所有的好,都白费了。”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故事。很多人都一样,以为拼命对别人好,别人就会对自己好。
可事实往往是:你越是无条件地给,别人越觉得理所当然。
二、
为啥会“碗米恩,斗米仇”?
其实不复杂。
人第一次帮你,是情分。你念他的好。
可他如果天天帮你,你就习惯了。一旦习惯,就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了。他帮你,正常;不帮?那就是他不对。
我认识一位阿姨,天天给邻居家的孩子糖吃。有一天她忘了,那孩子居然站门口嚷嚷:“你怎么不给我糖了?”
你看,连孩子都这样,何况大人。
习惯成自然,自然成应该。一旦你觉得什么都是应该的,离翻脸就不远了。
三、
那咋办?就不帮人了吗?
当然不是。
帮人得讲方法,讲分寸。心可以软,但脑子得清楚。
救急不救穷。谁都有个急事,伸手拉一把,是积德。但要是对方自己不上进,总指望你,那就是填无底洞。你越填,他越懒。
帮笨不帮懒。人要是真想学、想干,只是差点方法,你教他,他念你好。可他要是光想着靠你,你帮他就是害他。
也别死要面子活受罪。有些忙你明明帮不了,硬着头皮答应,最后事没办成,对方反而怨你。还不如一开始就说明白。
四、
学会说“不”,不是让你冷冰冰的。
语气可以软,话可以暖,但意思得明确。
“我也挺想帮你的,但这次真不行。”
“我手头这事也挺急的,要不你问问别人?”
“老是这么帮你,怕把你惯坏了,还是你自己试试。”
真正明白人,一听就懂。不懂的人,你解释再多,他也觉得你小气。
你又不是菩萨,普度众生轮不到咱。先把自己活舒坦了,才有余力帮别人。
五、
说到底,人与人相处,讲的是个分寸。
帮忙也一样,得有来有往,有边界有底线。
小恩养贵人,大恩养仇人。你别一股脑地把自己的好全倒给别人,留点儿给自己,给家人。
善良这回事,光有心不够,还得有点脑子。
别让你的好心,最后养出了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