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6日,上海松江区发生1.2级地震。(网络截图)
9月16日,上海地震台发布。松江区发生1.2级地震,“上海地震”冲上微博热搜。而日前北京曾发生1.7级地震,多区市民感到震动,地震局以“未够发布级别”不予发布。
据上海地震台网消息,经正式测定,9月16日12时40分,上海松江区(北纬31.04度,东经121.10度)发生1.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距人民广场41公里。
(网络截图)
评论区有上海市民留言说,“房子轻微震动,有轰隆声”“稍微有点感觉的,上次半夜也是这种轰隆声”“类似大卡车开过那种震感””这个位置在小昆山的白圩港,比较靠近青浦了,难怪评论说青浦有震感”。
(网络截图)
当地媒体报导,松江、青浦部分居民反映,自己的楼房有震动,还有的称听到有轰隆声。
“上海地震”词条当日冲上微博热搜。
也有网友吐槽,“怎么可能啊,1.2级人根本感觉不到”“大货车路过带来的震动,都不止1.2级吧”“1.2级?没新闻可以不发”“隔壁装修震感更强”“蹲久站起来都比这晃”。
9月6日下午1点33分左右,很多北京市民在网络发帖称,北京发生了地震,感受到了晃动,睡觉被晃醒了。
有网友到北京地震局官方微博询问,“北京地震了?”,北京地震局称,“已经发布了”,但很快,北京地震局删除了上述内容。网友问,“刚还能看见发布的内容,现在就看不见了,为什么啊?”北京地震局称“未够自动发布级别”。有之前看到的网友质问:“什么意思,你们不是刚发布了1.7级吗?”
(网络截图)
据公开资料,按照实际感受和影响差异,地震级别可分为三个等次,≤2.5级:多数人完全无感,仅地震监测仪器能捕捉到;部分1.7级左右的地震,只有震中周边极少数人可能察觉轻微震动;2.5-4.0级:震中附近人群能明显感觉到震动,比如室内物品轻微晃动,但不会造成房屋损坏或人员伤亡;≥4.0级:4.0-4.9级可能导致老旧房屋出现轻微裂缝,5.0级以上则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震级越高,破坏范围和强度越大,甚至引发次生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