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宾雁,出生于1925年长春的知识分子,曾在毛泽东掌权及邓小平八十年代政治改革期间担任记者及作者,在媒体受当时政府严格控制下写了不少批评社会政治体制的作品,而混合事实及小说技巧的写作也被视之为中国报告文学的开创者,因此被不少知识分子誉为“中国的良心”。
可是,这位报告文学代表人物于政治改革后期被开除党籍,2005年在美国逝去。刘宾雁的一生随社会政治变迁而大上大落,其经历及作品折射了共产党执政下的社会状况及媒体发展。
毛泽东时代的刘宾雁
毛泽东于1942年时于延安文艺座谈会中,曾提出“文艺服从予政治”、“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再加上马克斯主义及列宁思想影响下,中国共产党一直保持着文化战线,南京师范大学翟洪峰教授于《“灌输论”在中国》指出,当时知识分子肩负着向工人阶级灌输社会主义的使命,而方式是宣传、鼓动和号召,因此媒体一直是党的宣传工具。
建国初期,媒体一直着重于官方意识形态的宣传,以《中国青年报》1957年11月1日的头版为例,十一篇报道中均是各地的政府成就及社会主义思想,批评现况的内容并不存在,刘宾雁在自传中也指出报媒充斥的永远是政治运动进展、经济成就、英雄人物生平和针对青年的共产主义宣传文章。
当时身为《中国青年报》调查记者和编辑的刘宾雁,不时反思党员对党的服从应否有个界限,于1956年发表的小说《在桥梁工地上》及《本报内部消息》描写了共产党对社会的影响,前者从黄河大桥工程师曾刚、桥梁队队长罗立正及技术室主任周维本的工作及争执中,突显出官僚主义如何妨碍社会发展,令有能之士失去贡献的机会;后者从新光日报的女记者黄佳英经历展现出当时政治如何控制媒体无法报导社会性问题,以维持政治意识形态一致性来打压任何不照章办事的知识分子。
刘宾雁从小说中指出知识分子因为共产党而隐藏自己的意见,直接批评官僚主义如何不利社会发展。这类型的内容于五十年代盛行党八股文体的大环境下实属罕见,他因此被划定为右派及开除党籍,根据曾与他共事并写下《刘宾雁传》的作家徐刚记述,刘宾雁在报社全体工作人员大会中被人当众批评为“中国青年报的第一个右派”,他立即反驳指自己并不是反共产党,结果被下放劳动改造。
八十年代初期政治改革下的刘宾雁
到了1961年,刘宾雁终于结束劳改,但到1979年方获得平反,这与当时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和有意推动政治改革有关,现代史学者吴伟于80件代政改系列指当时政府允许讨论社会弊端和改革方向,尊重知识分子和开放媒体发展。在改革派推动较自由的新闻环境下,中央政府也支持各地报媒批评及作为舆论监督的角色。
[page]
由1979年起,于人民日报工作的刘宾雁不时发表指明官僚主义害人的采访文章,如《在罪人的背后》中辽宁省王广香揭发运长过失后被报复的冤案等。而1979年发表的《人妖之间》、1986年发表的《第二种忠诚》,分别以黑龙江宾县王守信贪污案和非共产党党员陈世忠及倪育贤的经历,正面批评文化大革命中共产党党员如何从中取利,党员的身份和党庞大的关系网等社会体制成为贪污的温床,即使当时有忠诚的共产党员就社会问题和上级报告,也遭到打压,反映当时共产党所追求的“第一种忠诚”是盲忠,不需要独立思考并对上级的指令唯命是从,危害无产阶级和共产主义发展,而真正有利社会发展、为创造更好的社会体制而作出批评的“第二种忠诚”却被共产党打压。在写作的过程中,刘宾雁曾直指“共产党管一切,唯独不管共产党”,而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新闻系郭中实教授及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陆晔在《报告文学的“事实演绎”》中指出刘宾雁“写阴暗面不是反党而是有利于党”,是为了推动社会前进。
政治改革塑造了言论自由的环境予刘宾雁,让他以报告文学作品成为著名作家,再加上当时外交比昔日开放,刘宾雁不时到外国交流并评论政治及文化变化,他曾在1983年于巴黎中表示个人自由比毛泽东时代扩大,而知识分子和农民均是昔日反右运动中最大受害者。在1985年当选为中国作协副主席时,他更指自己会继续新闻记者的本职,为国家及人民利益进行调查及针砭时弊,敢说真话,坚持真理。
八十年代后期保守派反对政治改革下的刘宾雁
在八十年代后期,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政治斗争加剧,邓小平也因政治改革有机会影响共产党执政地位而转为支持保守派,保守派的胡乔木、邓力群籍中宣部掌控媒体并以反“自由化”打压批评政府及支持改革的知识分子。作为经常批评政府的著名作家,刘宾雁于1987件定性为攻击“四项基本原则”及鼓吹资产自由化,《人妖之间》是造谣污蔑共产党贪污,《第二种忠诚》是严重失实,因此再次被开除党籍。
刘宾雁得到处分后,并没有改变立场,在1988年更指中国实行的是假社会主义,共产党依然对人欠缺尊重和不鼓励独立思考,独立的民办报纸则是推动新闻改革及民主化的重要元素。他曾于1989年六四事件后接受香港大公报采访说,社会因血腥镇压而对共产党产生疑问,有助政治觉醒,而新闻界长时间要求新闻自由下,自由化改革已脱离机关的控制,将来更有可能独立出来。
离开中国的刘宾雁
刘宾雁在1988年受邀到美国哈佛大学访学,自此正式流亡。
在八十岁生日时,他曾感慨自己能够在国内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自己文字的时间,前后加起来只有八年。在自传中,他也表明自己曾做了应该做的事情,说了应该说的话。他的作品被视为报告文学的经典,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如何透过新闻媒体为其他阶层发声,被曾任《海南日报》总编辑程凯、著名报导文学作家卢跃刚及现任《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等誉为“中国的良心”,在2005年逝去时也获纽约时报发出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