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飞龙|香港“恶人榜”港台新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港台 > 正文
刘飞龙|香港“恶人榜”
作者:

香港流亡青年梁启骏向国际刑事法院提交请愿,调查英国籍官员在香港人权侵犯中的角色

阿姆斯特丹,2025年8月2日—香港流亡青年梁启骏(Jeffrey Leung),化名易碎君(Fragile Bard),发起了一项大胆请愿,呼吁国际刑事法院(ICC)调查持有英国公民身份或英国国民(海外)(BN(O))身份的香港官员涉嫌犯下的反人类罪。该请愿根据《罗马规约》第15(1)条提交,指控这些官员透过执行香港具争议性的《国家安全法》(NSL),参与了系统性的人权侵犯。结合向ICC提交的详细文件、个人遭受迫害的经历以及独家专访,梁启骏的行动旨在追究那些在海外享受民主自由、却在香港协助威权压迫的官员责任。

背景与动机

梁启骏的行动主义源于一段深刻的个人经历。15岁时,正值农历新年,国安警察持法官签发的搜查令突袭其住所,没收电脑并将其带走问话。这段令人震惊的经历点燃了他挑战这一体制的决心。梁启骏在专访中表示:“我意识到制度不仅用来压迫人,也可以反制权力。为什么一些接受自由民主教育、持有英国护照的法官会用《国安法》打压香港人?我决定用国际法追究这些人权侵犯者的责任。”

这份在Change.org上公开的请愿书(由梁启骏以实名发起)特别针对涉嫌持有英国公民或BN(O)身份的官员,包括:

李义(Roberto Alexandre Vieira Ribeiro)

霍兆刚(Joseph Paul Fok)

施德(Frank Stock)

陈兆恺(Patrick Chan Siu-oi)

胡雅文(Amanda Jane Woodcock)

郭伟健(Kwok Wai-kin)

陈广池(Stanley Chan Kwong Chi)

陈庆伟(Andrew Chan Hing Wai)

李运腾(Alex Lee Wan Tang)

陈仲衡(Johnny Chan Yong Heng)

罗德泉(Peter Law Tak Chuen)

苏惠德(Victor So Wai-tak)

根据提交的文件,这些官员在香港的司法裁决中显著限制了自由,尤其是透过《国安法》,该法律已被联合国、美国、欧盟和英国批评违反国际人权标准。

英国籍官员在香港司法中的角色

提交文件指出,根据《罗马规约》第12(2)(b)条,ICC对这些英国籍官员拥有管辖权,理由是他们是规约缔约国英国的公民。文件指控他们参与了“非法监禁或其他严重剥夺人身自由”(第7(1)(b)条)和“针对特定群体的迫害”(第7(1)(h)条),构成反人类罪。具体案例包括:

黎智英保释被拒(2021年):李义、霍兆刚、施德和陈兆恺等法官参与终审法院(CFA)裁决,维持对《国安法》第42条的严格解释,拒绝给予民主派报纸创始人黎智英保释,除非有“充分理由”相信他不会再次危害国家安全。此裁决推翻了普通法保释推定原则,导致黎智英长期被拘留。

吕世瑜量刑上诉(2022年):胡雅文、霍兆刚、施德等法官拒绝为吕世瑜减刑。吕因在Telegram上煽动分裂罪名认罪,但因《国安法》规定的最低刑期而未获普通法下常见的三分之一减刑。此裁决将网络言论定罪,联合国称其对言论自由产生“寒蝉效应”。

言语治疗师案(2022年):郭伟健法官判处五位言语治疗师因出版被认为具煽动性的儿童绘本而入狱19个月,将非暴力故事书定性为国家安全威胁。

谭得志煽动罪定罪(2022年):陈广池法官判处前电台主持人谭得志七项“发表煽动言论”罪名成立,刑期40个月,裁决暗示无需证明煽动暴力意图即可定罪,显著扩大了煽动罪范围。

47名民主派人士颠覆案(2024年):陈庆伟和李运腾法官于2024年5月30日判处16名被告中14人罪成,指他们组织非官方初选构成《国安法》下的“颠覆罪”。刑期从数年起,实际上将民主参与定罪。

朱启邦《23条》定罪(2024年):首席裁判官苏惠德判处朱启邦因穿着印有抗议口号的T恤而入狱14个月,这是香港新《23条》安全法下首宗言论相关定罪。

47人案”被告保释上诉(2021年):罗德泉法官曾拒绝向被控“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的民主派人士发出保释。此后,他在处理其他国安法案件中,也被指判决严苛。

这些案例在43页的提交文件中详细记载,显示出司法裁决系统性地压制言论自由、集会自由和民主参与,针对香港的民主派运动。

国际反应与法律策略

国际社会多次谴责《国安法》。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在2024年11月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中呼吁废除该法,指出其对公民社会、媒体和法律专业人士的“重大寒蝉效应”。美国透过2023年5月的国会-行政部门中国委员会建议对相关官员实施制裁。欧盟于2020年10月8日表达对《国安法》影响言论自由的关切。英国亦对香港司法独立性表示担忧,但梁启骏认为,英国对其公民参与的无作为削弱了这些声明。

请愿书敦促ICC:

根据《罗马规约》第15(1)条启动初步调查。

根据第58条对指名官员发出逮捕令。

根据第93(1)(k)条,要求英国等缔约国冻结相关官员的资产并限制金融交易。

梁启骏强调法律依据的清晰性:“当这些官员持有英国公民或BN(O)身份时,ICC拥有管辖权。证据就在裁决中——因绘本、口号或组织选举而监禁人。这是对追求民主群体的系统性攻击。”

(易碎君在集会现场演讲——易碎君提供)

个人经历与更广泛意义

现年19岁的梁启骏在逃离香港后仍收到国安处要求其现身的电邮。这种持续骚扰激发了他的行动主义。“离开香港并未终结追捕,”他说。“但这给了我发声的平台。我不会让香港人永远生活在恐惧中。”

作为艺术家,梁启骏通过讽刺中共和习*近*平的作品表达自我,充分意识到风险。“艺术是我的语言,”他说。“中共想要沉默,我就更大声。说出‘不许说’的话是公民抗命的起点。”他在Discord和YouTube上的工作被称为“现代地下报纸”,放大异议声音并组织请愿支持。

该活动已获得香港流亡社群的初步支持,Change.org请愿书正在获得关注。“签名越多,我们推动ICC行动的机会就越大,”梁启骏表示。他还计划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欧洲人权法院以及加拿大和英国议会接触,以扩大活动影响。

对全球社会的呼吁

梁启骏将请愿书视为对国际法完整性的考验。“如果英国法官可以为威权政权服务而无后果,国际法就是笑话,”他说。“今天是香港人坐牢,明天可能是任何人。当国际法失效时,没有人能幸免。”

针对“政治报复”的潜在指控,梁启骏坚定回应:“这不是私人恩怨,而是基于证据和法律。只要有人犯下反人类罪,无论身份,都应接受审判。”

对香港未来的愿景

梁启骏希望香港重建一个有真正选举、新闻自由和法治的社会。“ICC的介入将传达一个信息:你不能以‘奉命行事’逃避责任。问责从这里开始,”他说。对其他在专制政权下奋斗的年轻人,他的信息明确:“你并不孤单。一个声音看似微弱,但成千上万的声音能改变世界。现在就行动——自由从你开始。”

欲了解详情或参与联署请愿,请访问:

https://www.change.org/p/launch-icc-investigation-over-uk-national-perpetrators-of-human-rights-in-hong-kong

关于梁启骏

梁启骏(Jeffrey Leung),化名易碎君(Fragile Bard),是一位香港流亡青年、行动主义者和艺术家,利用数位平台挑战威权主义。他的工作受个人迫害经历启发,透过国际倡议寻求恢复香港的正义与自由。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广松

来源:议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