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斌:当下中美经贸平衡的三种前景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言论 > 正文
袁斌:当下中美经贸平衡的三种前景
最现实的前景是半年到一年的短暂稳定。之后中美走向将取决于双方能否将临时性让步嵌入长期可核查机制,以及各自政治体系能否承受由此带来的反弹。总之,本次“川习会”后的休战不是终章,而是中共竞争中短暂的“喘息”。真正的决定时刻,尚未到来。

2024年10月1日,新泽西州伊丽莎白市(Elizabeth)航运码头附近的中国海运的货柜。(Madalina Vasiliu/英文..;

本次“川习会”后,中美贸易战按下暂停键。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韩国庆州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受访时表示,双方在经历数月摩擦后,已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

什么是“微妙的平衡”,贝森特没有具体解释。但外界普遍认为,中美间当下的休战只是战术止损,充其量只是一种脆弱的平衡。这一点仅从“川习会”结束后,双方没有举行联合记者会,截至目前也没有发布联合声明就可以看出。

之所以说中美当下的平衡是脆弱的,而不是稳固的,关键就在于,一方面,这是一场出于现实压力的止损操作,而非结构性和解。中美为双方都在各自的政治与经济情境中寻求喘息——中国急需缓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稳住外需,避免资本外逃与技术脱钩,美国希望缓解制造业与通胀压力,同时在解决芬太尼问题与中期选举前拿出可见成果。

而另一方面,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未解。中美贸易战的核心并非关税,而是国家安全、技术自主与地缘政治的系统性冲突,芯片、稀土、台湾问题等仍是无法交易化的战略底线,这些问题不解决,表明中美关系的核心挑战仍然存在,任何“停火”都是也都只能是临时性的,未来的平衡仍将在经济依赖和战略对抗的夹缝中艰难维持。

我分析,中美经贸平衡接下来有三种可能前景:

一是短暂稳定。在半年到一年内,只要台海与南海不出现重大对抗,双方政治上也无突发转向,中美大概率会维持当下的稳定。但其基础薄弱——任何供应链波动或政治事件都可能迅速打破平衡。

二是中共制度化妥协。如果双方把休战窗口转化为谈判契机,建立有限的可核查机制(如第三方监测、逐步降关税换出口许可),中美关系可能进入有限的“管理竞争”阶段。但要实现这一点,必须中共有更广泛的政治妥协与国内共识支撑。

三是竞争重启。若任一方单方面恢复出口管控,或台海局势再度升温,中美关系将迅速重回对抗轨道。历史上,双方摩擦往往因单一事件(如制裁或演习)而爆发。

所以,最现实的前景是半年到一年的短暂稳定。之后中美走向将取决于双方能否将临时性让步嵌入长期可核查机制,以及各自政治体系能否承受由此带来的反弹。

总之,本次“川习会”后的休战不是终章,而是中共竞争中短暂的“喘息”。真正的决定时刻,尚未到来。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1104/2300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