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被爆渗透英国各领域 伦敦全面警戒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军政 > 正文
中资被爆渗透英国各领域 伦敦全面警戒

图为停放在伦敦希思罗机场的英国航空公司飞机。(Carl de Souza/AFP)

近日媒体揭露,中资在英国持有的资产总额高达1900亿英镑(逾2500亿美元),涵盖核电、水务、天然气、港口、电信、数据中心等。这份调查不仅撼动伦敦政坛,更被视为中英关系的转折点——从昔日“黄金时代”,英国政府开始全面警戒。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The Sunday Times)公布的一份长达数百页的“中国名单”(China List),中国与香港个人、企业及国有机构在英国拥有442项资产,在关键基建领域的持股比例更超乎外界认知。例如中国广核集团(CGN)持有欣克利角核C电站(Hinkley Point C)27.4%股份;

中国投资公司CIC持有希思罗机场(Heathrow Airport)8.7%股份、泰晤士水务(Thames Water)的9%、天然气分销商Cadent Gas的10.5%,以及物流地产公司Logicor六成股份,掌控176个配送中心。中国的国家开发投资集团(SDIC)则控制英奇角(Inch Cape)离岸风场50%股份。

此外,中共政府相关机构还以2.55亿英镑收购了位于伦敦市中心的王家铸币局旧址,计划兴建大型中共大使馆。

英国情报机构和国家安全机关“政府通信总部”(GCHQ)局长安妮‧基斯特-巴特勒(Anne Keast-Butler)警觉地表示:北京构成“改变时代的系统性挑战”,威胁着国家安全与国际秩序。

英国内政部安全国务大臣丹‧贾维斯(Dan Jarvis)在国会上强调:“国家安全必须优先于经济合作。”

反对党议员普莉蒂‧帕特尔(Dame Priti Patel)更批评工党政府“为取悦北京而低头”。

时事评论员李林一对..;表示,这些声音反映出英国已将中资渗透视为安全问题,而非商业问题。

经济隐蔽渗透转化为安全威胁

美国圣托马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 Thomas)国际研究讲座教授叶耀元对大..;表示,这不仅是投资金钱的问题,而是“对民主制度的实质威胁”。

“当一个怀有不良意图的政权在其它民主国家握有庞大流动资本时,它将有能力影响该国政治及社会。”叶耀元解释。

叶耀元推测,英国现在只是开端,其它国家也会回头盘点过去30年的中资流向。这些隐蔽性投资与金流将逐步被法律与制度化审查,“经济渗透会转化为安全议题”。

他补充,“英国的根基还是一个老牌的民主国家……民众其实也警觉越来越多中资投入是否会改变英国。”

台湾财经时事评论家黄世聪质疑:“这些资产金流背后是否牵涉红二代与官二代?这次揭露也许是‘敲山震虎’,告诉北京:我们知道你的钱在哪里、谁在背后。”

他向大..;表示,英美近来联手揭露来自中国的金流与洗钱网络,从中国女子钱志敏比特币诈骗案到柬埔寨电诈集团首脑陈志被追缉,说明“西方其实掌握得很清楚”。

黄世聪强调:“过去那种伪装的时代已经过去。”

中资渗入英国日常的多重层面

《泰晤士报》披露调查的中资触角渗入英国日常的多重层面。除了上述涉及的关键能源与基建之外,在教育领域,28所英国私校由中资拥有,其中包括创校741年的威尔斯露辛学校(Ruthin School)。据2024年统计,英国私校外籍学生中有6258名来自中国,占比最高。

中共国营的“中国旅游集团公司”旗下的Kew Green Hotels拥有超过60家旅馆,其中两家被英国内政部长期包租为庇护旅馆,年营收达1500万英镑。另一家隶属上海市政府的Campanile酒店品牌也在卡迪夫经营难民收容所。

外界认为,北京当局正通过政府契约从英国公共预算中赚取利益。英国纳税人不仅质疑相关的财政正义,更忧心国家主权的渗透风险。

此外,享有盛名的英超球会狼队(Wolverhampton Wanderers FC)、品牌跑车莲花(Lotus)、温特沃斯高尔夫俱乐部(Wentworth Golf Club),以及名鞋品牌Clarks等资产,也都在中资的掌控之中。

报导中还提到,中港民营投资在英国资产总值高达1392亿英镑,涵盖房地产、通信、零售、数据中心、制造等。

例如,李嘉诚家族掌控北方水务公司(Northumbria Water)75%股份,并持有大型移动通信运营商Vodafone与Three合并后过半股权;张松桥持有伦敦地标“起司刨塔”(Leadenhall Building);李锦记家族则拥有“对讲机大楼”(Walkie Talkie Building)。

李嘉诚儿子李泽钜同时是中共政协会议北京市委员。

根据中共的《国家情报法》,企业有义务配合中共政府情报工作,使所有中资具有潜在的中共国家属性。

英国当局从警戒到行动

不过,英国已经开始警惕。李林一表示,正如美国“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CFIUS)的模式,英国已着手建立外资安全审查与登记制度,如今年7月生效的《外国影响力登记法》(FIRS),将强制要求申报涉及外国政府或国企的持股与游说活动。

他强调,这项改革意味着中资的敏感投资将不能再以“商业名义”轻易通过。

李林一补充指出,伦敦也将涉及数据中心与云端供应链的中资,纳入更严格监管与去风险化检视,延续此前的防范思路。

据《泰晤士报》10月中旬另一篇报导,英国自2020年起禁止中企华为参与5G建设,2025年6月发布的《战略防务检讨报告》(Strategic Defence Review)亦将北京定性为一个“处心积虑且具持续性的挑战”,警告其通过间谍与网络行动影响西方。

调查同时指出,中国主权基金与中共央行持有伦敦股市富时100指数(FTSE 100 Index)成分股如壳牌(Shell)、英国石油(BP)、矿业巨头力拓(Rio Tinto)与生物制药厂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等。

报导披露显示,这些投资在金融市场透明化与风险揭露方面,形成潜在的国家安全敞口,专家建议当局将其投票权与股息流向纳入风险评估。

中资将“商业利益”与“政治条件”捆绑谈判

中企敬业集团(Jingye Group)于2020年收购英国钢铁公司(British Steel),承诺投资12亿英镑并保留3,000名员工,但随后陷入争议。英国商业大臣强纳森‧雷诺兹(Jonathan Reynolds)承认,过去“对中贸易过于天真”,明言未来不再欢迎中国企业投资钢铁业。

英国政府一度动用紧急立法接管该厂,并委托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Y)暂代管理。

英中双方谈判陷僵局。中方开价至少10亿英镑以放弃法律控制权,但据悉若工党政府批准中共在伦敦兴建新大使馆,敬业集团可能愿意放弃该索偿。英方对中共新大使馆兴建案本订于10月裁定,现延至12月。

李林一直言,这场争议反映出中资经常将“商业利益”与“政治条件”捆绑谈判。

他进一步表示,前保守党首相卡梅伦(David Cameron)推动“中英黄金时代”,如今舆论已普遍将“中资”与“政治渗透”划上等号,严重削弱北京“可靠经济伙伴”的形象,英国当局也坦承“过去低估了中资的政治风险”。

责任编辑: 时方  来源:..;记者程木兰、骆亚采访报导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1030/2298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