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中有很多“看似挺美”,但住进去才会发现,它们都是“家务制造机”。
这些设计通常都有共同点:产生卫生死角、增加清洁步骤、或让清洁变得异常困难——比如开放书架三天不擦就积满灰,擦一次要挪开几十本书;百叶帘缝隙里的污垢要用牙刷抠,半小时才擦完一扇窗;推拉门地轨卡着头发和碎屑,蹲在地上掏半天……
下面我要点名一些“徒增家务的设计”——
一、积灰的设计:
灰尘是家务的“头号敌人”,而有些设计天生就是“积灰神器”,每天擦都擦不完,尤其对鼻炎患者和洁癖党极不友好。
1.柜顶留缝:在通顶柜与天花板之间留“一线天”,这条缝隙是灰尘和碎屑的“豪华单间”,扫把进不去,抹布够不着,每次打扫都需搬梯爬高。
✅正确做法:直接做一柜到顶,让灰尘无处落脚。
2.开放格书架/展示架:满墙的开放格,视觉上或许很“文艺”,但每一格、每一件摆件都是灰尘的“栖息地”。擦一次书架,等同于给每本书洗个“灰尘澡”,工作量巨大。
✅正确做法:坚守“藏八露二”原则。大部分物品关在柜门里,美观的物品可以用玻璃柜门,保持展示,只留出少量开放格放置最常用的。
3.复杂雕花造型、水晶灯、百叶帘:这些都是“积灰神器”。欧式雕花背景墙的每一个凹凸都是清洁噩梦;水晶灯的每一颗珠片都需要逐一擦拭;百叶帘的每一片叶片都是灰尘的VIP坐席。
✅正确做法:追求简约线条。选择平整的背景墙、简单的吸顶灯或嵌入式灯,以及布帘或香格里拉帘,从源头上减少灰尘附着点。
4.地毯与不可拆洗的布艺沙发:地毯是灰尘、螨虫和碎屑的“乐园”;不可拆洗的布艺沙发,则会默默吸收所有汤汁、零食碎和皮屑,变成巨大的“细菌培养皿”。
✅正确做法:选择皮质沙发或可拆洗的布艺沙发。避免大尺寸的地毯,如需使用小面积地毯,建议选易清洁的短毛地毯。
二、难打理的设计:
有些设计看似“贴心实用”,实则增加了清洁步骤,或让清洁工具无法施展,让日常打理事倍功半。
1.门槛石与挡水条:传统的门槛石和挡水条,会让平整的地面有凸起,导致拖地扫地不流畅,甚至边缘位置还容易积灰藏碎屑。
✅正确做法:地面全屋通铺,取消过门石,实现无缝衔接;卫生间做长条形地漏,取消挡水条,实现无障碍通行。
2.短脚家具:矮脚沙发、床、柜子的下方,是拖把、扫地机器人的“禁区”,必须要弯腰、甚至费力挪开才能清扫。
✅正确做法:选择高脚悬浮家具,离地15cm以上,方便拖把、扫地机器人进出。
3.黑色龙头与花洒:黑色卫浴产品颜值很高,但绝对是个“水垢显示器”。上面的水滴干涸后,会留下明显的白色水垢,需要你每天像对待珠宝一样擦拭保养。
✅正确做法:选择白色或枪灰色龙头花洒。更优解是抽拉龙头,可以轻松冲洗台面角落,减少清洁负担。
4.衣柜多做叠衣区:层板式的叠衣区,会让衣服拿一件乱一堆,衣柜天天整理都是乱糟糟。
✅正确做法:优化衣柜内部结构,多做挂衣区。衣服挂起来,一目了然,拿取方便。
5.推拉门地轨:推拉门的凹槽地轨,是头发、灰尘的“收集器”,清理时要用手指一点点抠出来,极难打理。
✅正确做法:选择吊轨推拉门,地面无轨道,一扫而过;或者用极简地轨推拉门,不留清洁死角。衣柜优先选平开门。
三、如何打造“轻家务”的家?
想要装修后少做家务,在装修时就要避开这些美丽陷阱,多想象一下抹布和扫地机器人的工作场景。请牢记这4个核心原则:无缝一体、悬浮设计、光面材质、封闭收纳。
①无缝一体:减少接缝和凹凸,让灰尘无处藏身。
②悬浮设计:让家具“悬浮”起来,下方空间扫地机器人、拖把可以畅通无阻。
③光面材质:装修材质的表面要光滑,一擦即净。例如:光面瓷砖、烤漆柜门、岩板台面。
④封闭收纳:遵循“藏八露二”的原则,把80%的杂物关进带门的柜子里。眼不见心不烦,家务量立刻减半。
一个真正好住的家,不仅仅是好看的,更应该是“好打理”的。装修的终极目的是“住得舒服”,少一点家务负担,才能多一点时间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