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尝试击败市场——还是只需跟随它?(mojo cp/Shutterstock)
在投资领域,你或许常听到“被动型”与“主动型”投资管理这两个概念。那么,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被动型管理旨在模仿广泛股票市场指数的回报(如标普500指数,该指数追踪的是美国一些市值最大的公司)。换句话说,被动型投资的目标是获取整个股票市场的平均回报。
而主动型管理旨在击败某个股票市场指数。因此,当你在选择主动型或被动型管理基金时,答案似乎很明显——为何不选择那个想要“击败市场”的呢?
研究显示,主动型管理基金很少能跑赢市场指数,特别是在考虑到其较高的管理费用时。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情况从未发生过,也不代表你无法找到一些潜藏的机会,即那些在特定情况下表现可能优于市场的主动型管理基金。
主动型与被动型投资管理的比较
在主动型管理基金中,基金经理会采取高度参与的模式。他们不断地做出买入、卖出或持有的决策,而这些决策是基于深入的研究和市场分析。而这也是主动型基金费用通常较高的原因之一。
主动型管理基金还涉及频繁的买入和卖出,也就是较高的换手率,这也会导致更高的佣金成本。
被动型管理基金则更注重“买入并持有”策略。这种方式减少了交易频率,也是它们有着更低费用的原因之一。事实上,一些基金的费用率可以低至0.06%。
不过,如果主动型基金能显着超越其基准指数表现,那么较高的费用也是可以纳入考量的。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信息较不充分、市场效率较低的领域。在这些地方,基金经理可能会在被低估的股票或新兴市场中找到潜在的机会。
主动型基金在市场下跌或崩盘期间,表现也可能会优于被动型基金。在这种情况下,有经验的经理能迅速转向防御性板块,或利用专业知识发现新的机会。而被动型管理基金则无法做到这一点——如果基金的目标是反映市场,那它在市场崩盘时也必然反映崩盘的表现。
哪种基金更好?
在主动型与被动型管理基金间做出选择,最终取决于个人因素,例如你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以及投资期限。
长期投资者往往倾向于选择被动型投资路线。从理论上讲,这种方式也能帮他们实现投资目标。根据历史数据,多头市场(牛市)的持续时间通常要比空头市场(熊市)更长。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长期股票价格具有向上趋势。
被动型投资者通常是为长期目标(如退休)而投资的。他们认为,能长期并持续地战胜市场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被动投资策略就显得更为合理。
不过,对于那些真正相信高风险能带来高回报的人来说,主动型投资的路径或许会更具吸引力。但要想在主动型基金中取得成功,就必须进行充分的事前研究,仔细弄清基金经理及其它相关因素。要确保基金的策略与你的投资目标一致,同时也要清楚自己能否承受相应的费用及风险。
然而,谁说你不能两者兼得呢?毕竟,分散投资是投资的关键。因此,为何不建立一个同时包含主动型与被动型基金的投资组合呢?
一些投资者会采用“核心—卫星策略”。这种策略将投资组合的大部分资金投入被动型管理的指数基金,同时将较小部分资金投入主动型管理基金,以追求潜在的更高回报,并在一定程度上分散风险。
当然,还有一种折衷的方式。
聪明贝塔(Smart Beta)
聪明贝塔是一种结合了主动管理和被动管理元素的投资策略。
如同被动型基金一样,聪明贝塔基金也以指数为基础。许多被动型管理的指数基金持仓是基于市值的,但聪明贝塔基金还会关注其它可以帮助平衡风险与回报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公司价值、质量、市场动量以及低波动性。
这种策略通常能吸引希望降低特定风险的投资者。例如,风险回避型投资者可能会选择低波动性基金。
总结
主动型管理投资的目标是超越股票市场的基准指数,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这也使得一些投资者难以为需支付的高额费用找到合理的理由。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你应完全忽视主动策略,一些基金经理仍能够发现潜在的市场机会。此外,主动型基金在市场下跌时可以设立防御性仓位,这是被动型基金无法做到的。
然而,你并不需要非此即彼。被动型管理基金、主动型管理基金以及聪明贝塔策略都可以在一个多元投资组合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