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环球时报》前总编胡锡进忽然在微博吐槽言论管制过严。(网络截图)
阿波罗网王笃若报道/前《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10月13日在微博发文,罕见吐槽大陆网络环境,称“很多人发声越来越小心,或者干脆不发”,形容网络空间已成“群体性噤声”。他点名明星、体制内人士、大学教师、民企高管都在自我噤声,朋友圈像“秋收后的田野一样干净”。
胡锡进指责“社会宽容度变低”,发声容易被过度解读,连机构也怕事,不敢惹麻烦。但他避而不谈中共言论管控,只将原因归咎于“网暴”,并强调“仍应在党领导下宽松一些”,典型的“两面派”语言。
旅美企业家胡力任评论指出,习*近*平对舆论的掌控已达四十年来最严峻程度,建立全国“数字化政治档案”,全面监控每个公民。连胡锡进这种喉舌人物都被逼“鸣冤”,足见高压已极。
旅美政论家陈破空认为,胡锡进历来胆小怕事,“当年发完稿就躲房间”,如今突然敢于发声,说明他背后有“高人指点”,极可能是四中全会前派系斗争中的放风信号。他称胡此举“不是自发,而是信息战”。
陈破空指出,胡锡进所谓“个性化信息被收割”,实则暗指信息被习*近*平和极左路线全面封控。他提到近期的“于朦胧事件”“杨兰兰事件”,皆被网信办和公安部封杀,以防四中全会前舆情失控。
陈分析,胡锡进暗示的“社会宽容度变低”,其实就是习时代极左收紧言论自由的写照。“习之前不是这样,习上台后越来越严厉”,胡的潜台词是希望四中全会“结束极左路线”,换句话说,是在释放“习该退位”的信号。
他总结道:“老胡不会无缘无故地发声,他背后有人,有高人授意。中共历来以放风、试水来测试内部意见。胡锡进的微博,就是内斗升级的风向标。”
网友评论则更直接:“老胡又在替党引蛇出洞!”、“两面人,想蹭舆论流量又不敢指名道姓。”、“只要中共不倒,真话永远不会出现。”
舆论普遍认为,胡锡进这次“突然变勇敢”,背后暗藏高层斗争信号,预示着四中全会前,习阵营的统治基础已出现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