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挑战坐着发呆摆脱电子产品干扰 * 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家庭生活 > 正文
Z世代挑战坐着发呆摆脱电子产品干扰

一名女子坐在椅子上发呆,不使用笔电等电子产品。(Shutterstock)

时下年轻人熟悉、甚至过度依赖网路和数位工具的使用,有可能会对手机等电子产品上瘾,进而影响其正常生活或工作。现在网上兴起一股“排毒”的风潮,就是什么事都不做,让自己放空,借此摆脱电子产品的干扰。

这股什么事都不做的风潮最初于去年夏天在飞机上兴起,也就是飞机乘客在整个航程中都坐在座位上,而且什么事都不做,看起来像是在发呆。(欲知更多详情,请点击奇特的旅游新趋势:搭机时什么事都不做。)

如今,Z世代(Generation Z)的年轻人也仿效这股风潮,开始在家里这么做。也就是接受一整天无所事事的挑战,正如社交媒体上流传的影片所展现的。

所谓Z世代是从小伴随着网路长大、习惯使用电子产品的第一个世代,通常被定义为在1997年至2009年出生的人。

Z世代的示意图。(Shutterstock)

据《纽约邮报》报导,最近一个名叫罗文(Rowan)的网红以“提升生产力”为主题拍摄了一系列影片,记录自己每天花一个小时坐着发呆、也就是什么事都不做的挑战。

罗文在影片中表示,由于手机、咖啡因、含糖食物和游戏会不断刺激他产生多巴胺(dopamine,一种大脑神经传导物质),所以他难以集中精神。为此,他开始进行这项挑战。

他解释说:“这让我很难专注于工作和我真正关心的事情。”他觉得他需要让大脑“在没有任何刺激的情况下自由驰骋”。

虽然说是什么事都不做,但这对罗文来说可是一大难事。他在9月29日拍摄的第一段缩时影片中闭上眼睛,坐立不安。他在影片中写道:“坐着什么事都不做,比我想像的难很多。”

不过,到了挑战第7天,罗文就掌握了“无聊”的艺术,也感到比较自在了。他解释说,以前他连洗澡、吃饭和上厕所都要带着手机,但现在已经没有这种需要。甚至觉得面对无聊的感受比较轻松。

罗文说:“因为我不需要持续的刺激,感觉效率提高了。我现在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例如工作、人际关系,以及更专注于当下最重要的时刻,而不是每隔两秒钟就查看一次手机。”他补充说,到目前为止,他对结果感到满意。

一名女子坐在椅子上,什么事都不做。(Shutterstock)

无独有偶地,不少专家都提到了“无聊”的好处。

心理学家罗森菲尔德(Stacey Rosenfeld)此前告诉《纽约邮报》说:“学习如何忍受无聊是重要的技能。”她在谈到小时候无聊的好处时说:“我们总会有无聊的时候。如果我们不允许自己有‘我应该如何打发这段时间’的疑惑,那么成年后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呢?”

事实上,有些专家不仅认可无聊,甚至还建议人们尝试,其中包括精神病学家兼作家卡尔•马西(Carl Marci)。马西说,他的孩子在感到无聊一段时间后,会开始有创意地解决问题,或者通过社交互动或玩耍来分散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像力。

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的一项研究也指出,无聊其实是一种心理讯号,会促使人们去寻求新的体验和自我成长。

澳洲阳光海岸大学(University of the Sunshine Coast)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人员肯尼迪(Michelle Kennedy)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神经生物学教授赫尔曼斯(Daniel Hermens)此前撰文说,无聊是一种很普遍的经历,偶尔经历一次,实际上可能对大脑健康有益。

这两位学者说,允许自己偶尔感到无聊,可能会有几个好处,其中包括改善创造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与寻找其它兴趣、鼓励人们暂时不使用电子设备等。

(欲知更多详情,请点击专家:偶尔感觉无聊其实对大脑有益。)

责任编辑: 吴莉亚  来源:..;记者陈俊村报导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1014/2291002.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