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第一起中共领导干部被斗争致死事件,史称南京“八三”事件。图:乌云笼罩的北京天安门。
1966年8月3日,时任江苏省教育厅长吴天石和时任南京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敬仪夫妇,被南京师范学院的部分师学生揪斗、游街致死。该事件比北京师范大学女子附属中学校党总支书记兼副校长卞仲耘被该校红卫兵打死还早两天,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第一起中共领导干部被斗争致死的事件,史称南京“八三”事件。
文革初期,吴天石因《谈谈我国古代学者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一书,被中共江苏省委定为“封建的资本主义的教育路线的代表人物”遭到揭发批判,一九六六年七月八日至七月十六日,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先后发表二十篇文章,点名批判吴天石。同年七月九日到二十八日,中共南京师范学院党委召开扩大会,也对李敬仪进行了批判。
根据当年江苏省公安厅对江苏省委和公安部的报告,“八三”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
8月3日,工作队向南京师范学院全体师生员工传达了撤出工作队的问题。下午六时许,中文系有三个学生写大字报,提出要在4日给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戴高帽子斗争。紧接着,以中文系四年级学生宋学文为首,在大饭厅开会,计议四日给李敬仪、张焕庭(南师副院长)等干部和教授戴高帽子游行。随后,外语系二年级学生黄家友写了一封紧急呼吁书,要“革命同学”当晚行动起来,给李敬仪等人戴高帽子游行,交给广播室反复广播。外语系学生丁敖大,积极主张当晚行动,他说:“晚上不行动,我怕第二天有新政策干不成。”八时许,黄家友、宋学文和外语系学生葛锦安、中文系学生曾耕媛(女)四人,带领二、三十个学生,到校外李敬仪、吴天石的住宅,把李、吴拖出来,(原来学生只是想揪斗本校的党委副书记李敬仪,但是吴天石当时已经被中共江苏省委抛出来批判,所以也一起拖出来批斗)又到校内张焕庭的住宅把张拖出来,三人都戴上高帽子,带到校内的草坪上斗争,站在大桌子上,时而罚跪,时而站起,周身都泼了黑墨水,有的学生乘机拳打脚踢。当时围着看的有一千多人。
九时多,中文系助教汤大民提议要把这三人弄上街游行。中文系四年级学生(校学生会主席)王建新高喊“现在游街开始”,一部分学生当即响应,几百人拥向校外。此时李敬仪、吴天石已经难于走动,几个学生架着他们走,连架带拖,卡着李的脖子,不断地打,拖了近三华里,李已昏厥。有人说她是“装死”,有的学生抓着李的脚在地上拖。教育系学生余焕祥用冷水淋,见李仍然不动,又打了四拳。吴被用一条棕绳捆绑,有的学生打他,卡他的脖子,问他是不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吴由于经数小时被拖、推、打,有气无力,答不出话,当场昏倒,几次被用冷水淋。李敬仪被抬回家时,已经死亡,吴天石当即送医院,经抢救无效于5日晚死亡。他们遇难时分别是56岁和53岁。
上述报告是1966年8月9日,即事发后六天之内由江苏省公安厅写出的内部报告,并不是准备向社会公开的,报告还注明吴天石被当时的省委定为“封建的资本主义的教育路线的代表人物,已在《新华日报》揭发批判”,对李敬仪也注明“该校师生揭发了她一些问题”,在称呼他们夫妇二人时是直呼其名,受害者显然并不是报告撰写人的同情对象,不会夸大对他们的暴力,因而实际上发生的暴行只可能比报告的叙述更加恐怖和令人发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