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太操心你的孩子,说了不听想管也管不住时,不妨学会后退和放手 * 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别太操心你的孩子,说了不听想管也管不住时,不妨学会后退和放手

国庆放8天假,对孩子们来说很开心,对家长来说是新一轮考验。

和很多家长一样,对于长假我也是心有忐忑,不知道孩子说的跟做的是否能一致。

早在放假前和放假后的前一晚,孩子坚定地表示,他跟之前不一样了,努力指数自然会不同。

听着孩子对于假期的规划,我是不敢全信的,只敢微微一信。

却不曾想说的跟做到,简直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第一天孩子还是比较说得过去,虽然没按约定的6点起床,但7点算是起来了,还拉着我一起跑步。

路上絮絮叨叨讲述他的计划,他的梦想,他的做法以及各种坚持。

依然没敢全信,微微一信,希望孩子真的如他所说坚定执行下去,但也给自己做心理预期,做不到也没关系。

跑完步回去,又跟孩子逛了超市,采购了物品,还算比较温馨和谐。

回到家心想该如他规划要学习了吧,还是有一点点小小的期待在里面。

结果一直玩到吃午饭,刷刷视频,看看手机,心想下午该学习了吧,午饭过后孩子说困了要眯一会,一睡又没头了。

好不容易刚坐下写会作业,又该吃晚饭了,说吃完晚饭要再去写一张英语卷子,把没写完的数学写完。

计划自然是赶不上变化的,最后看了一部英语电影告终。

到了第二天因为赶上下雨,早上没起床睡到了8点多,起床后吃吃饭,看看视频,转眼间又到了中午。

即便做了心理建设,但也没料到孩子的说与做差异竟然这么大,又听到孩子振振有词说:

12点开始学习,已经很好了。

听到这句话,我有点绷不住,一个高三的孩子,竟然说12点开始学习,还觉得自己很努力。

我可以接受孩子不学习的现状,但无法认同他的观点,这不叫努力,这叫懒散。

如果我管不了,说了不听,那就不是我的课题,是孩子自己的选择自己承担相应的结果。

但我看不惯的是孩子既然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就该为目标付出努力,而不是只心动不行动。

这不符合我的价值观和做事风格。我是个行动派,但凡我想要的,我一定会落地到日常与行动。

不管能不能达到我想要的结果,我的努力会先行,这是我一贯的风格与习惯。

看着孩子这样,我是满心不认同。但同时也告诉自己:

我不能将自己的意志施加给孩子,我和他不一样。无论是生存基础,还是个人经历,我们想得和做得不一样,是正常的。

放假第二天,依然是零星学习和摸鱼写作业状态,累计学习时长可能有两个小时左右的样子。有点不符合预期,但也没有多说。

今天是放假的第三天,早上带孩子回学校了一趟,看能否进学校拿到平板,结果被告知假期期间学校封闭不让进。

回到出租屋,把孩子的被子洗了下,又将他的自行车出去修了下,回到家已经是中午。

孩子已经跟同学约好了要约局小游戏,结果就是吃饭后睡个午觉,午觉醒了之后跟同学约,约完之后再磨蹭和摸鱼一下,一下子又到了傍晚。

有点生气,但还是劝自己:

提醒就好,听不听随孩子。哪个家长不想推着孩子学习,可是学习这种事还是需要沉下心,在即时满足与延迟满足中取舍。

即便焦虑和气得冒烟,也最好闭嘴。学习的课题,家长只能因需而助,但早已主导和控制不了孩子的行动力。

但还是跟孩子聊了下,问了他这几天的学习现状,他把卷子拿给我看,预估了下,每天大概是两小时的学习时长。

换一种角度想,每天学习2小时,总比一点不学强。

但还有一种声音,高三的孩子每天学习2小时,远远不够啊。

可是没有办法,学习的事情终归是孩子的课题,不是家长的课题,想管也管不了,想干预也薅不动。

于是就不再操心,不再执念非要让孩子多学一会,松弛一点,放过自己,也放过孩子。

把阻碍孩子学习的障碍都清理了,比如给他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不让弟弟干扰他,帮他管理电子产品,再坐不住是真无能为力了。

我发现在孩子学习这件事上,家长能帮的真的不多,更不能拿自己的意愿转嫁给孩子。

反正操心也是白搭,干脆就多花点时间,管住嘴,迈开腿。

自律和不亚于一切努力学习的孩子,毕竟是少数人,而大部分孩子都只是普娃,认清并接受这个现实时,就释怀了很多。

责任编辑: 吴莉亚  来源:爱读书的百合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1004/2286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