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祖传的补阳方,连吃半个月阳气足,浑身舒服 * 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奶奶祖传的补阳方,连吃半个月阳气足,浑身舒服

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几天的早晚,出门都得裹件外套了。早上起床,是不是总觉得凉飕飕的?手脚也开始不听使唤地发凉,晚上睡觉总想蜷成一团?

奶奶在世时常说:“秋分养阳,根基牢;此时不补,冬天难熬。”那时候不懂,现在才明白,秋天补阳气,就像给身体这座“房子”加固地基,等到寒冬来临,才能稳如泰山。

记得每到这个时节,奶奶系上那件蓝布围裙,在灶台前忙活的身影。她总说:“药补不如食补,会吃的人不生毛病。”如今照着她的方子吃了半个月,手脚暖和了,脸色红润了,连走路都带劲。今天就把这家传的“秋补方”分享给大家,愿这份温暖也能传递到您家餐桌。

一、虾仁滑蛋:温和滋补的“能量源”

这道菜可是奶奶的拿手好戏,金黄的蛋液裹着粉嫩的虾仁,嫩得像豆腐,鲜得能咬出汁来。

奶奶的独门做法:

鲜虾剥壳挑线,一定要用厨房纸吸干水分,这是虾仁Q弹不腥的关键

鸡蛋打散时加一勺温水,奶奶说这样炒出来更嫩滑

热锅凉油,先滑炒虾仁,一变色立刻盛出

鸡蛋炒至半凝固时倒回虾仁,撒盐翻匀就出锅

“秋凉最怕寒湿伤脾,虾仁性温,是'水中阳气'的代表;鸡蛋滋阴润燥。这道菜温和不燥,像给身体穿了件薄棉袄,特别适合忽冷忽热的换季时节。”

奶奶常说,秋天不能大补,要温补,这道菜正合适。它补而不燥,就像秋日的阳光,温暖却不灼人。

二、花甲芋头汤:祛寒健脾胃的“神仙汤”

这碗汤,奶奶管它叫“秋日神仙汤”,鲜得能让人把舌头都吞下去。

奶奶的独门做法:

芋头去皮,一定要戴手套!否则手会痒。

锅热下油,芋头微微煎一下,然后加葱姜炒香

加适量水炖煮10-15分钟。

加花甲肉,再炖煮8分钟。

加盐搅拌均匀调味即可。

“秋天宜养脾,芋头是'健脾高手';花甲滋阴,能平衡芋头的滞腻。这碗汤既能补充秋季流失的水分,又能通过发汗驱散体表寒气。”

记得奶奶总在秋风起的日子煲这锅汤,她说这碗汤能赶走一身的寒气。热腾腾地喝上一碗,额头微微出汗,整个人从里到外都舒坦了。

三、韭菜炒河虾:升发阳气的“活力菜”

这道菜是奶奶的“快手菜”,从下锅到上桌不超过5分钟,吃的就是那个锅气。

奶奶的独门做法:

小河虾洗净沥干,最好用厨房纸再压一下

韭菜梗和叶分开切,先下梗后下叶

热油爆香姜蒜,河虾大火炒至酥脆

韭菜下锅快速翻炒20秒立即出锅

“韭菜又名'起阳草',搭配河虾的温阳之性,能唤醒秋乏的身体。这道菜带着锅气吃最好,就像把阳光的能量吃进肚子里。”

奶奶炒这道菜时,整个厨房都香气扑鼻。她说秋天人容易乏,吃这个最能提神。果然,每次吃完都觉得精神抖擞,干活特别有劲。

秋季养生小贴士

1.秋补要循序渐进:这三道菜每周轮换着吃2-3次即可,不要过量

2.选对食用时间:最好在中午食用,借助一天中最盛的阳气帮助吸收

3.搭配有讲究:早晚喝点小米粥,保护秋燥伤及的脾胃

4.辅以温养:如果晚上手脚冰凉,睡前可用40℃热水泡脚20分钟

奶奶常说:“秋天补对阳,冬天不怕寒。”这些看似普通的家常菜,其实蕴含着“药食同源”的智慧。如今我也当了奶奶,更懂得这些祖传方子的珍贵。

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情愉快,适当锻炼,配合这些温补的菜肴,相信这个秋天,您一定能吃得暖、养得好。带着满满的能量,迎接即将到来的冬天。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江江食研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1004/2286443.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