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三十一年(1161)上半年,金国皇帝海陵王谋划南侵的消息开始在南宋朝野之间传得沸沸扬扬,宋高宗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境地:备战吧,万一被金国知道了,会成为他们南侵的借口;不备战吧,万一金国真的打过来了,那就可能要被逼得再一次下海。
所以,在这个档口上,宋高宗特别需要详细了解金国的详细情况,以便做出最准确的判断。正巧,一个叫刘蕴古的商人经人引荐,进入了宋高宗的视野。
刘蕴古是大宋故都开封府的进士,靖康之变以后,他就成为了金国的臣民,不过他并没有从政,而是做起了生意,利用绍兴和议之后的两国榷场,在淮河两岸售卖金银首饰。
这人对大宋的感情非常之深,每次在寿春碰到南宋商人的人,都会热泪盈眶地给对方讲述自己在金国的悲惨遭遇,一边说一边哭诉:“我什么时候才能重见天日啊。”
一来二去的,刘蕴古就获得了南宋商人的同情和认可,他也就毫无顾忌地开始谈论完颜亮的治国方针和他在民间的口碑,再透露了中原地区的兵力部署,然后有意无意地给南宋商人透露,如果南宋朝廷愿意用他的话,“取中原,灭大金”,简直是易如反掌。
这些话说多了以后,终于有好事者把他推荐给了朝廷。宋高宗这时候正像没头苍蝇一样乱闯,听到有这个人以后,就派人把他接到了临安,让他提交一个书面报告。
刘蕴古的报告写得非常让宋高宗满意,九月十一日,他被授予了官职,准备浙西战区接受差遣。刘蕴古对于这个结果还不太满意,当着大臣的面“强聒于朝,辩舌泉涌”,希望获得更高的职务。
很遗憾,宋高宗此时的人力储备已经相当丰富,比不得建炎元年刚登基的时候那种是个人都要提拔起来试一试的时光,刘蕴古终究也没能一步登天。
很快,完颜亮的大军就开始南下,双方在两淮地区打成一锅粥,宋军眼看就要扛不住长江防线的时候,十一月二十七日,完颜亮后院起火,被哗变的部下杀死,金军随即收拢攻势,撤军回国。
而刘蕴古在军营里左右逢源,虽然没有能献上“取中原、灭大金”的良策,但也得到了一代名将李显忠的赏识,在当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获得了提拔。
此后,刘蕴古在南宋逐渐获得重用,被派到淮西负责营田事宜。
到了隆兴元年(1163)三月,濠州知州上奏说,有北方的上万游民送来消息,希望投奔大宋。濠州知州建议,正好把他们招募为营田户。刘蕴古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刻上书,表示这帮人用来耕种太浪费了,不如把他们单独组建一支军队,交给他来带领,这样一定可以成为一支重要的抗金力量,到时候收复中原就全靠他们了。
刘蕴古的方案提出来以后,获得了朝廷很多大员的支持,包括左相陈康伯、参知政事张焘、同知枢密院事辛次膺都觉得可以一试,唯独右相史浩表示了反对,他说:“我怀疑他是个奸细,只不过前段时间我们提防得很紧,没有给他机会,所以他的计划没有得逞,现在他想要组建这支上万人的队伍,肯定是要想趁机作乱,千万要小心。”
大家都觉得史浩过于谨慎,史浩说:“既然你们不相信,那就把他找来大家一起问问。”
刘蕴古得到通知以后,以为自己的方案被批准了,兴冲冲地来到都堂,坐了一阵之后,史浩突然问他:“当年樊哙想要带十万兵马去征讨匈奴,其他人觉得他这个想法不切实际,想要斩他。如今你非要这上万人的乌合之众,能干什么呢?”
刘蕴古万万没想到自己面对的问题不是褒奖而是责问,根本没有做好预案,为了避免受到责罚,慌乱中只能顺着史浩的口风回答:“我没有其他想法,我只是想,这些人的家属没有跟着一起来,多半待不长久,不如趁着他们立足未稳,立刻组织他们北上作战,万一打赢了,正好就能把他们的家人一起接过来。”
史浩回答说:“你的担心是对的,他们的家人没来,肯定不能留,必须送回金国。不过,我想问问,你的家人在哪里呢?”
刘蕴古无言以对,又不知道怎么回答,只能愣在当场。这时候正好侍从上茶,刘蕴古紧张得茶杯都端不稳,只好战战兢兢地退下。
虽然这一次史浩对他的面试结果很不理想,但是其他大臣也只是认为刘蕴古考虑不周全而已,并未做多怀疑,张焘还想继续重用他,本来面试之前要安排他去鄂州当通判的,现在也改成了太平州(安徽当涂)的通判。
两年之后的乾道元年(1165),刘蕴古的仆人骆昂偷偷渡江逃到了金国,随即被人告发。朝廷立刻搜查了刘蕴古的住宅,找出来大量的朝廷机密,随即对他展开了调查。结果发现,他根本不是所谓的开封府进士,而是燕京人,完颜亮在南侵之前派过来的奸细,只不过因为完颜亮遭遇哗变身亡,他的情报没能送过去而已。这些年来,他利用自己的职务方便,给金国传递了不少情报。当初那一万多人的乌合之众,的确也是他想要纠集起来作乱的本钱。
除了他自己交代的情报之外,还有一个叫魏仲昌的武将也提供了一些线索。
临安的吴山有一个伍子胥祠,据说非常灵验,当地有个富人捐巨资给它制作了一面金碧辉煌的匾额。刘蕴古刚到临安,就说自己要在这里还愿,然后重新制作了一块普普通通的匾额,把自己的官位和名字也落款在匾上,替换了以前的豪华版。
当地的百姓都非常不理解,换匾额都是用好的替换差的,哪有这么反着来的。魏仲昌当时就说:“这人大概率是个间谍,用这种方式告诉自己的同党,他已经抵达临安了。”遗憾的是,当时并没有人听他的意见,也让刘蕴古继续潜伏了几年。
乾道元年十月十二日,曾经得到了李显忠、陈康伯、张焘、辛次膺等大佬赏识的刘蕴古被诛杀,四年的潜伏生涯宣告结束。
2025年0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