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外国人过分强调血统,说自己是哪个贵族的后裔,为何中国人却从不在意这些?答案是华夏文明五千年,能延续至今的族群,哪一个没有一位显赫的祖上。而事实也确实如此,虽然中国目前的姓氏有上万个,但基本上都源自上古八大姓氏。那这八大姓氏分别是哪些呢?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大姓:姬姓。姬姓源于轩辕黄帝,因为黄帝长居于姬水,所以便以姬为姓。后来姬发建立周朝,姬姓更是成为周朝的国姓。周朝实行分封制,皇室子弟被分到各处拱卫王室,再加上一些功臣后裔,所以姬姓直接演化出了周姓、吴姓、张姓、郑姓、王姓、鲁姓、曹姓、魏姓等411个姓氏,占《百家姓》总姓504姓的82%,所以姬姓又被称为“万姓之祖”。
第二大姓:姜姓。姜姓源自我们华夏的另一位始祖炎帝,炎帝居住在姜水,便以姜为姓。大家熟知的神农氏、共工氏、有邰氏、吕氏皆为姜姓,姜太公建立齐国后,共有102个姓氏从姜姓繁衍而来,如吕、许、谢、纪、丘、卢等64个单姓和淳于、东郭、高堂、子雅、雍门、公牛等38个复姓。
第三大姓:姒(Sì)姓。姒姓来源于大禹,传说大禹的母亲修己因吞服了薏苡这种植物而怀孕,生下了禹。黄帝母族有蟜氏、有崇氏(鲧之封国)、夏后氏(大禹之国)、有莘氏、杞氏等国(部落)以及周文王之妻太姒、周幽王之后褒姒均为姒姓。大禹治水成功后,舜便命大禹继承姒的祖姓。夏朝建立后,姒成为国姓。夏朝灭亡之后,有些夏朝宗室后裔改为夏姓。姒姓的后代也有改为禹姓、廖姓、费姓、辛姓、杞姓、曾姓、谭姓、相氏、鲍姓、邹姓、欧阳姓、司空姓等姓氏的。
第四大姓:嬴姓。嬴姓最早可追溯至黄帝的长子少昊,因为母亲在瀛水生育了他,便以嬴姓为姓。他的后裔伯益因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赐姓为嬴。后来秦国的开国始祖嬴非子因替周王室养马,获得立锥之地。嬴氏子孙奋六世余烈终于在秦始皇嬴政时期统一全国,让嬴氏大放异彩。而嬴姓演化出的姓氏中,比较知名的便是嬴姓十四氏,即:赵、瞿、廉、徐、江、秦、黄、梁、马、葛、谷、缪、钟、费等姓。
第五大姓:姚姓。姚姓出自虞舜,起源于濮阳,因舜出生在姚墟,所以他的后世子孙便以地为氏,称“姚氏”。姚姓的分支也有很多,包括妫、虞、舜、甄、蒲、濮、遂、司徒、申屠、胜、吴、胡、满、陶、侯、陈、田、袁、敬、文、苟、衡、孔、陆、车、束、王等。
第六大姓:芈姓。芈姓出自轩辕黄帝第八世孙季连之后,也是楚国的国姓。当年一部《芈月传》,也让这个姓氏火出了圈。“芈”姓之后又演化出很多姓氏,其中最著名的是伍、屈、项、麻、上官等18姓,从这18姓中又繁衍出143个单姓、112个复姓,其中不乏王、白、刘、柳、叶、楚、熊、潘等大姓。
第七大姓:妫姓。妫姓与姚姓一样,同样源自舜帝。《通志·氏族略》记载:“舜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西周建国后,为了拉拢民心,分封了一批上古时期的贵族后裔,而妫满作为舜裔嫡脉,也被封在了陈地,建立了陈国。他是陈、田、陆等姓氏的共同始祖。春秋时期,齐桓公封妫完于田,他的后裔发展为田氏,并在日后取代了姜氏执掌齐国。妫姓的分支有陈、胡、田、孙、王、车、薛等姓氏。
第八大姓:妘姓。妘姓起源于祝融氏,也是大名鼎鼎的火神后裔。祝融的后裔分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史书称为“祝融八姓”而妘姓则是八姓之祖。周朝时鄅国、夷国、偪阳国都是妘姓。祝融后裔建立的罗国被楚国灭掉后,后人便以罗为姓,所以罗姓也出自妘姓。
从上面的姓氏来源也可以看出来,上古八大姓氏,基本都与“女”字有关系,也能反应出中国早期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母亲对于整个部族的影响。直到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姓氏。这也是一部中国姓氏的变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