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贤人的智慧,8种破坏人缘的行为,赶紧自查一下 * 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心灵之灯 > 正文
古代贤人的智慧,8种破坏人缘的行为,赶紧自查一下

1.施恩图回报,受助视常事。

帮助别人时总想着得到回报,接受帮助时却觉得理所当然。

不要把帮助别人看做是一种投资,关于人性的问题谁都无法预料最终结果,目的性太强只能给自己带来失望和伤害。

是帮助别人这件事情本身给自己带来快乐,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足矣,看轻看淡别人的反馈,不要降低了自己的格局。

当别人给予我们帮助的时候,自己要怀着一颗感恩之心,那样自己才能内心安宁,以后好运也才会跟着自己。

2.过问越雷池,忠言实为患。

如果越过不该过问的边界,即便是出于好心的忠告,结果也会招来祸患。

好心好意也要注意表达方式,否则就有可能达不到理想效果,甚至还会起到反面作用。

因为很多事情都是我们自己以为的,对方的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你的想法不一定能够帮助对方解决问题,没准还会使问题变得更加糟糕。

此时自己越是热心,越有可能给对方带来更大伤害,反而不如选择沉默,大家还能继续当朋友。

永远不要觉得自己有多聪明,比别人能力强,没准自己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丑。

3.妄言诛心性,粗鄙误为直。

用狂妄的语言去否定别人的真心和品性,还把这种粗鲁无知当成正直坦率。

所谓的说话坦率性子耿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由于自己没见过多少世面,自制力差又无知浅薄,还有些不成熟外加不懂得尊重别人。

自己只是看到了别人的一面,全部都是一些表面现象而已,结果就因此妄下定论,甚至还要强行要求别人接受自己,这其实是一种极其自私的行为。

不要以为出于好心就一定能办成好事,更不要以为只要是因为好心,即便最终伤到别人也应该得到原谅,如果伤害是事实,那么不管动机是什么,都必须承担对应的责任才对。

4.炫富谓分享,自矜实浮夸。

有的人把炫耀财富当成分享生活,但本质上却是自我炫耀的浮夸行为。

炫耀和分享是有区别的,炫耀是只给别人看,别人不会得到什么好处;分享则突出强调一个“享”字,别人不仅能够感受到你的快乐,甚至还能沾到你一点光。

也就是说别人不仅会被你的情绪感染,最后还能共享实际好处。比如你去炫耀豪车豪宅,还能邀请别人一起玩。

不过大部分人只会羡慕嫉妒恨,不会真心替你高兴。因此有什么荣华富贵自己享受自己知道就好,不要指望通过别人羡慕的目光,给自己带来满足感和虚荣感。

5.是非传口舌,造谣当清谈。

有的人把生是非传闲话、造谣惹事当成日常聊天,甚至还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

这样做的人,总结起来主要是出于以下三种情况:

一种是单纯地消遣娱乐,填补自己空虚寂寞无聊的生活;

一种是不怀好意,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把人家搞臭了自己才会开心;

最后一种则是人云亦云,大家怎么说自己就跟着怎么说,再添点油加点醋也未尝不可。

很多时候语言攻击属于魔法攻击,比物理攻击的伤害更大。嘴上留点情面,也是一种积德。

6.争辩为明理,抬杠当讲道。

争辩的目的是为了明辨真理,把抬杠当成讲道理。

把说话当成比赛,争强好胜一心想赢,是一种病态畸形心理。这不是简单的胜负欲,更反应出一个人的自私和空虚,同时说明三观也有问题。

哪有那么多所谓正确的道理,那样的话人类早就可以编纂一部“真理全书”,然后大家全部照做就可以了,这样就能解决几乎所有烦恼。

任何道理都分立场,都有不同的适用环境,一个人越纠结越较真,越会有受不完的折磨。我们更要远离那些讲大道理的人,因为他们其实什么都不懂,不要在他们身上瞎耽误功夫。

7.言辞逾礼仪,妄为戏谑言。

说话越过礼节的边界,随心所欲地开玩笑、挖苦人。

说话没有礼貌,甚至恶语伤人,有时比真正动手打人更加可怕。

造成肉体上的伤害尚且容易恢复,然而心灵上的创伤却很难修复,一句话可能伤害别人一辈子。

嘴上多个把门的,不要因为自己的狂妄无知给别人带去困扰。

8.贪小利为节,占便宜成俭。

有的人把贪图小利当作节约,把占人便宜视作节俭。

财富可以分成眼前的和未来的,也可以分成有形的和无形的。那些喜欢贪图小便宜的人,往往只看重眼前有形的利益,却忽视了未来长远的利益,这绝对不是智者所为。

不该享受却硬享受的财富,迟早都会加倍偿还回去,不要那么目光短浅,更加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节约和节俭,都是从自己身上找回来,绝对不是损人利己。

一个人即便不能做出多大贡献,也请不要做害群之马。

责任编辑: 叶净寒  来源:北冥曜公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914/2277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