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想到肾脏病,可能都会先想到水肿,尿毒症,或者是洗肾!事实上,我们肾脏管理的范围非常广泛。尤其是当肾功能开始走下坡时,身体内许多精密运作的机制都会受到牵连,其中最容易被忽略、却也最致命的,就是骨骼健康问题。
什么是骨质疏松?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骨头变得像蜂窝一样,空隙变大,密度变低,变得脆弱不堪。这就像一个房子的钢筋水泥,原本又粗又硬,可以抵抗风吹雨打,但如果钢筋生锈,水泥剥落,房子就会摇摇欲坠,随时可能倒塌。
肾脏病为什么会骨质疏松呢?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座巨大的城市,每个器官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肾脏,就是这座城市里最核心的“中央管理中心”,它负责维持水、电、瓦斯(也就是体内的各种离子和电解质)的稳定供应。
其中,钙质、磷和维生素D这三样,就像是盖房子的“钢筋、水泥和搬运工”,是维持骨头强壮的关键。
当肾脏功能正常时,这个中央管理中心运作顺畅,钙质和磷的平衡得以维持,骨头的“房子”就能盖得又稳又牢。但一旦肾脏生病了,这个“中央管理中心”就开始罢工,一连串的骨质危机也随之而来。
我们将这场“骨质危机”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就像是房子的地基被三个不同的问题所侵蚀:
第一阶段:钙质“搬运工”集体罢工——维生素D活化不足
我们的身体里,维生素D就像一位勤劳的“钙质搬运工”,它负责把我们从饮食中摄取的钙质,从肠道搬运到血液中,再送到骨头这个“工地”去。然而,这个搬运工需要经过“活化”才能上工,而肾脏,就是活化维生素D的最后一道关键工厂。
当肾功能下降时,这座工厂的产能大减,活化后的维生素D数量自然就变少了。这就像是虽然工地有充足的钢筋(钙质),但搬运工人(活化维生素D)却不足,导致钢筋无法顺利运送到位。骨头这个“工地”因为缺乏足够的建材,就会变得越来越脆弱。
这个问题,医学上我们称之为“肾性骨病变”(Renal Osteodystrophy),它是肾脏病患者特有的骨质问题。
肾脏不健康,骨骼跟着受害!下一页看医师揭露更多“骨质流失”危机如何发生
第二阶段:磷的“乱流”侵蚀地基——高血磷症
我们的身体里,钙和磷就像一对难兄难弟,它们的浓度总是互相影响。肾脏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负责将饮食中多余的磷排出体外。
但当肾功能下降时,肾脏这个“排水系统”堵塞了,多余的磷就会在血液中堆积,造成“高血磷症”。这时候,就像房子的地基突然被大量的“污水”浸泡。
为了平衡过高的磷,身体会启动一个紧急机制:从骨头里把钙质拉出来,让钙磷比例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像是为了稀释污水,不断地从房子的墙壁上拆下建材。长期下来,骨头这个“房子”就会被掏空,密度越来越低,变得不堪一击。
第三阶段:紧急“拆解大队”失控——次发性副甲状腺机能亢进
当体内的钙质因为上述两个原因不断流失,血钙浓度就会下降。这时候,身体会发出警报,刺激位于甲状腺旁边的“副甲状腺”分泌大量的“副甲状腺素”(PTH)。
副甲状腺素就像一个“紧急拆解大队的总指挥”。它的任务是命令骨头这个“房子”不断释放钙质到血液中,以维持血液中钙质的稳定。这在短期内是救命的机制,但如果肾功能长期不佳,血钙持续偏低,副甲状腺素就会一直被刺激,变得太过活跃,形成“次发性副甲状腺机能亢进”。
这时候,这个“紧急拆解大队”就失控了,它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日夜不停地从骨头里拆解钙质。长期下来,骨头就会像被不断拆解的房子一样,变得千疮百孔,脆弱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