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霖:追求自由的“报业大王”成舍我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存照 > 正文
宋佳霖:追求自由的“报业大王”成舍我
作者: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正当康梁变法如火如荼,维新派志士希求救亡图存之际,距离风起云涌的京师千里之外,南京下关的一户姓成的人家,一个男婴呱呱坠地。祖父为其取名为希箕,对其寄予厚望。而这个男孩,就是我国杰出的报业活动家和新闻教育家——成舍我。

成长经历

成舍我祖籍湖南湘乡,祖父策达,曾作过湘军将领曾国荃的幕僚;父亲成璧,任基层官吏维生。成舍我三岁时祖父去世,随父迁居安徽安庆;五岁开蒙,诵读经史诗文;十岁时,遇见了改变他人生轨迹的第一位贵人。

是年他的父亲值任舒城监狱典史,恰逢囚犯集体越狱案发,由于上级官吏昏聩,其父被诬下狱。上海〈神州日报〉驻安庆记者方石荪,仗义执言,撰文报导此事真相,一时舆论大哗,冤情才得昭雪。成舍我见证了新闻记者匡扶正义、明辨是非、维护社会的力量,开始对新闻事业感兴趣。而方石荪之子方竞舟,激赏于舍我小小年纪落笔千言,遂引导其试撰新闻稿投递于报社,屡被采用,更增强了他立志投身新闻业的信心。

成舍我十一岁后进入安庆湖南旅皖第四公学求学,辛亥革命后为安庆〈民岩报〉撰稿,加入国民党。第二年被聘为外勤记者参与秘密反袁活动。民国六年(1917年),成舍我抵北平欲投考北京大学,因无中学文凭而辗转找到校长蔡元培,自述求学之志请求通融,遂或准成为国文系旁听生,一年后因为成绩优异转为正式生。1921年,成舍我顺利从北大毕业,从此真正开始了新闻人生涯。

办报之路

1915年,17岁的成舍我因参与反袁活动被军阀盯上,为避祸从安庆远走沈阳,任〈健报〉校对,后升副刊编辑并与总编辑王新命结为忘年交。进入北大后,经李大钊介绍入〈益世报〉兼职编辑直至1924年辞职。早年的记者和编辑工作为其新闻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初步形成了他“报纸大众化”的办报理念。

“报纸大众化”和“大众化报纸”指的是制作报价低廉、发行量大、受众广泛、通俗易懂、短小精悍、反映人民生活的报纸。区别于西方有趣易读的“大众报纸”,成舍我认为报纸同样应该肩负着启发民智、为民代言、以进大同的历史使命,以此开创了有别于党报和文人报纸的第三条道路。

辞职后的成舍我,用多年积蓄的两百大洋,在北平独立创办了〈世界晚报〉,次年又增办了〈世界日报〉和〈世界画报〉,形成世界报系,成为中国第一位尝试“报业托拉斯”(垄断报业集团)的“新闻大王”,也开始了他矢志不渝的办报之路。1927年,由于北洋军阀政局日益黑暗,成舍我南下南京创办〈民生报〉,最高发行三万份,位列南京各报之首。1934年,〈民生报〉因揭发行政院长汪精卫亲信贪污被勒令停刊,成舍我入狱。面对迫害,他的声音振聋发聩:“我可以当一辈子新闻记者,汪先生做不了一辈子行政院长”。出狱后的成舍我毫不气馁,前往上海并于次年创办〈立报〉,发行量最高达二十万份,创造了当时中国日报发行量最高记录。

抗战中,他又先后在香港和重庆复刊被迫停刊的〈立报〉和世界报系,准备在抗战结束后于各主要城市办起十家报刊,建立报业托拉斯。北平解放后成舍我避居香港,创办〈自由人〉三日刊,1952年定居台湾。1988年台湾报业解禁,成舍我以九十高龄,在台北创办台湾〈立报〉,以“抢救国家生存”和“维护大多数人民福利”为宗旨,“目的在使三万毕业校友及在校同学有一确无党无派,不偏不倚之日报,实践其所学新闻理论与才能”。

兴学育人

除了以创办报刊为民发声,成舍我尤不忘提携后辈、教育人才。感于新闻专业人士匮乏,1933年北平新闻专科学校成立,启中国新闻学校之先。校长成舍我在开学典礼上提出“手脑并用、德智兼修”的校训。此言并非空谈,而是深刻落于实践,学校只设置与报业工作对接的专业,分门别类培养印刷、记者、编辑、会计、公关等“健全的新闻人才”,也为当前专科学校对口课程安排起到借鉴作用。1955年由于台湾报禁,成舍我在台北办报不成,转而创办世界新闻职业学校,1997年改为世新大学。其新闻传播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培养出了一大批新闻传播高级人才。

除了教育理念,成舍我更是以身作则,一生为“新闻自由”与“人权保障”而奋斗。作为一位缺乏西学背景的行动者,他与时代的思潮紧相呼应,逐步获取行动的方向,推动“自由”的成长。1926年,军阀张宗昌统治下的北平,〈京报〉社长邵飘萍、〈社会日报〉社长林白水先后罹难,唯有〈世界晚报〉以头条大致哀悼,舍我也因此下狱几至遇害。1955年担任立法委员期间曾以“人权保障与言论自由”为题向立法院提出质询,为蒙冤报人申诉发声,挑战执政当局戒严、报禁措施,义正辞严,掷地有声。

同时,成舍我在新闻专业领域造诣颇深。成舍我擅长新闻采访、评论写作、报纸编辑、报馆管理等多种新闻业务工作,堪称全才,而持续七十多年的职业生涯和每日至少一千字的写作形成了他过硬的职业素养。早年为〈益世报〉撰写的〈安福与强盗〉一文,针砭时弊,痛斥北洋军阀,极大提升了报纸销量;毕业时在〈新青年〉发表的译文〈无产阶级政治〉与出版的〈中国小说史大纲〉,展现了他在思想和学术研究领域的成就。

1930年初,成舍我出国考察,先到法国考察新闻业,后到瑞士日内瓦参加万国报界公会,又到比利时布鲁塞尔报界公会发表演说,经德国、英国,到美国考察新闻事业,应邀至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访问。回国后发表数篇文章与讲话,提出了对西方功利主义报业的思辨,为其平民主义与精英主义相结合的办报理念提供了参考。舍我一生发表论文六十余篇,极大推动了当时的新闻传播学研究。1991年,成舍我因病逝世。秉公执正,为民代言,创办报刊,培养人才,潜心学术,矢志不渝。〈中央日报〉总编辑程苍波评价他是中国自由史上一位真正独立的记者,名副其实的“报业大王”。成舍我的五个子女均在各自的领域成就不凡,其中成幼殊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官,成思危更是民建中央委员会前主席和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成思危和成舍我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媒体人小传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911/2275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