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突袭美国乔治亚州的现代工厂逮捕475人,其中300个是韩国公民。图:翻摄自牛弹琴
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ICE)上周突击检查了现代和 LG在乔治亚州埃拉贝尔(Ellabell)建造的电池工厂,拘留475名工人,大部分是韩国公民。《金融时报》(The Financial Times)稍早调查发现,韩企普遍承认使用短期商务签证让人员赴美协助设厂,并声称这是在别无选择下的无奈之举。
报导引述几位熟悉韩国在美企业集团的人士,指出他们以及其分包商使用 B-1签证(允许持有人以商务目的进入美国,但不允许持有人获得报酬工作)以及方便短期商务访问的电子旅行授权系统(ESTA),这已是“公开的秘密”。
一家领导品牌的高层表示,“商界、韩国政府和外交官们一直以来都很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非常担心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也会将目标转向其他韩国工厂,因为它们也一直在遵循同样的做法,并且存在类似的问题。”
一位韩国高级官员表示,这些公司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因为历届美国政府都敦促它们投资数十亿美元振兴美国工业,同时却拒绝为按时完工的项目提供短期工作签证。
韩国国际贸易协会研究主管张相植批评“美国政府是两面派。”“美国一方面要求韩国加大对美投资,另一方面却把韩国工人当罪犯一样对待,即便他们很清楚这些计划需要韩国工人。”
虽然韩国与美国早在2012年就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但与新加坡、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其他几个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不同,韩国并没有针对特定国家的签证制度。
这位韩国官员表示,过去二十年来,韩国政府曾多次提出这个问题,但这些努力都遭到了历届美国政府的拒绝,部分原因是引入这样的体制必须得到国会的批准。
在拜登(Joe Biden)担任总统期间,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当时,韩国企业受到美国政府旗舰法案《通膨削减法案》提供的慷慨联邦补贴以及州和县级额外激励措施的吸引,承诺斥资数百亿美元建设生产芯片、电池和电动车的工厂。
Intralink韩国区董事总经理克里夫(Jonathan Cleave)表示,韩国企业曾多次向拜登政府提出签证问题,但他们得到的只是一句“雇用美国人”。
克里夫补充说,实际上美国当局“尤其是乔治亚州”,对从韩国引进的、持有可疑证件的工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些工人通常是为了短期的“突击”施工活动,而美国政府认为这种做法是计划按时完工的必要条件。
克里夫指出,如果未能达到雄心勃勃的时间表和当地就业目标,获得政府拨款的公司将面临繁重的“追回”条款。
参与建造被突袭搜查的埃拉贝尔电池厂的一家公司的高管表示:“我们需要派员工来安装新设备并监督项目。工厂建成后我们可以雇用美国工人,但如果美国希望我们雇用美国工人,就应该允许我们的工厂快速建成。”
川普7日在社群媒体上发文称,他鼓励在美国投资的外国公司“合法地引进你们非常聪明、拥有杰出技术人才的人才,打造世界一流的产品”。“但我们必须想办法引进专家,以便我们的员工能够接受培训,从而能够独立完成这项工作。”
韩国美国商会主席James Kim表示,“有些行为者被误导,没有给予美国法律体系应有的尊重”。他还表示,希望两国能够达成谅解,允许韩国工人完成制造设施的建设,但“这需要被视为暂时的”。
然而,韩国贸易协会的张相植认为“培训美国工人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韩国企业仍然不愿意与美国员工分享敏感技术。“就芯片工厂而言,韩国技术人员需要审查新技术的采用情况,维修设备,并确保其高科技设施稳定运行。”
Intralink顾问公司的克里夫表示,对于在美国建厂的韩国企业来说,最迫切的问题不是获得高技能工程师,而是在蓬勃发展的地区寻找建筑工人,因为这些地区的劳动力很容易被吸引到其他地方。
克里夫说,“他们需要非常非常快地建厂,而美国劳动力极度短缺,每当有人在附近开设新工厂时,人们就愿意跳槽,这非常困难。”“韩国人不需要忠诚到死的劳动力,但他们想要的是能来完成计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