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判死的他,咬出易会满和六大行长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官场 > 正文
差点判死的他,咬出易会满和六大行长

2025年9月6日,中纪委一纸通报震动市场:原证监会主席、正部级高官易会满落马。

金融圈哗然,股民炸锅。那个掌控A股闸门、被骂了五年的男人,终于“出事”了。

但更炸裂的,其实是消息背后曾经流传已久的一句话——

“他不是被突然调查的,而是被咬出来的。”

这只“金融大老虎”,据说是被一位差点判死的浙江金融副省长咬出来的——朱从玖。

就在几个月前,朱从玖站在法庭上,本是“受贿过亿、死刑起步”的标准案件。

可最后,他却戴罪立功拿到了“无期徒刑”判决——换来这份“生”的,不是悔过书,而是一份供词名单。

而这份名单,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六大银行的浙江省分行行长,一个接一个被查;数十家平台基金、私募券商牵涉其中;中金资本高层“集体失联”;连证监会系统,最顶端的那一位,也没能逃过。

你以为这只是又一个贪官倒下,

但其实,这是金融系统最深的一次“抽血手术”。

他们不是贪了多少钱,而是把金融变成了他们个人的提款机,把规则变成了游戏,把平台变成了赌场。

而你、我、我们,才是这个局里,被下注的筹码。

现在,这场游戏终于反噬了这些金融腐败分子自己。

一个副省长的“保命供词”,撬开了整个金融系统的盖子。

他本该是个“体面落幕”的人。

朱从玖,曾是证监会高层、上交所总经理,后来在浙江担任副省长,分管金融整整十年。

他在公众面前的形象一直是“清醒、儒雅、有思想”:

喜欢引经据典,讲话时常引用《孙子兵法》;主政浙江金融期间,还推动设立“钱塘江金融研修院”,口号是“为金融强省打底”。

但2023年春天,他出事了。

官方通报的措辞并不复杂: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等到案情公开时,受贿金额超过1.05亿元。

这是标准的“死刑起步线”。

不少了解司法系统的人都认为,朱从玖这次凶多吉少。

可就在所有人都以为结局已定的时候,一场悄然的转折发生了。

——最终,他被判的是“无期徒刑”。

一位接近案件审理的人士透露:

“他的供述非常关键,内容很深,牵涉面也大,属于戴罪立功了。”

据说朱从玖被抓一行,他始终表现“愿意配合”。但当谈到他分管金融期间与几家银行的关系时,他突然沉默很久,之后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我知道一些事,也参与过。我愿意讲。”

从那之后,一份数万字的“补充材料”陆续呈上。

他详细交代了自己在分管金融时期,与多家银行负责人、金融机构、平台公司的交集。

而某位老同事调任中央某金融监管部门后,相关资源与项目仍有延续……他的家人也曾与某券商旗下机构有过合作。

虽然没有点名,但与朱从玖同为“老工行体系”、又在2019年起执掌证监会的那位——身份已呼之欲出。

朱从玖的这个案子,涉及了:

六家银行在浙分行“一把手”;

某私募项目以“政府合作”为由获得巨额授信;

数个IPO项目审批存在“提前过会”的非正常流程;

更关键的,是指出了某位监管高层的子女,曾在项目初期阶段“做过牵线工作”。

这些信息,都成为后续案件的触发点。

朱从玖不是简单的“认罪减刑”,而是以“结构性说明”撬开了一个权力-金融-资源相互勾连的系统。

在那个系统里,有人一手批钱、一手收股权;有人坐在会议桌上“指导资源对接”,桌下却早已安排好项目路径;也有人坐镇监管之位,却默许亲属借“外部机构”打通通道。

这不是贪腐,这是“结构性寻租”。

这也不是他一个人的事,而是一个“系统性角色”在崩塌前,掀起的漩涡。

中专生的逆袭,股民口中的“易所长”,抽血市场五年后终究被反噬

他从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金融贵族”。

易会满,出身浙江温州苍南,从一所名叫“浙江银行学校”的中专走出,34年里,从基层柜员一路做到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再成为正部级的证监会主席。

这是一个标准的逆袭故事。

但故事走到后来,却成了股民口中的“抽血机神话”。

2019年1月,易会满从工行“空降”证监会,被称为“银行系打破传统接棒的里程碑”。他自己也曾公开表示:

“证监会主席这个岗位,就像是火山口。”

他知道不好干,也知道这个岗位意味着什么——压力、民怨、还有满屏的“易所长”段子。

但他没能想到的是:这口火山,最后真的爆了,而且把他吞进了熔岩里。

他上任时,上证指数在2500点左右。五年后卸任,3000点。

乍一看,还涨了500点。

可实际呢?

2019年到2024年,A股共发了1906只新股,总募资额高达2.2万亿元,平均每天1.04只新股,平均每天从市场抽血12亿元以上。

指数涨了,股民的钱却没了——这才是易会满时代最真实的注脚。

他的任期内,有人说他推动了科创板、北交所注册制、改革制度建设。

可股民不关心制度,只关心账户。

他带来的,是密集的IPO洪流、新股“割韭菜”式上市、垃圾股套现退市、高频融资带来的“吸血效应”。

而与他“无缝对接”的,是一批通过“定增”“投行通道”“委外投资”获利的人——其中不少,正是他旧日工行体系的老同事。

2024年2月,他被免职。2025年9月,官宣落马。

而在这之间,早有预兆:

——他的老搭档顾建纲,被查;

——他子女曾任职的机构,牵涉百亿委外项目;

——他曾力挺上市的某些企业,正在被“倒查财务造假”;

——与他一同出身“浙江银行学校”的地方银行高管,一个个被调查……

朱从玖点了一把火,烧的是一整片森林。而那片森林里,恰恰有他的足迹最深。

在股民口中,他有个别号:“易所长”。

意思是——每天发新股,好像不是监管者,而是所长批车牌。

有人说他是金融改革的推进者;也有人说,他是一个不懂资本市场,却懂“放水与接盘逻辑”的官僚。

但无论哪种说法,在2025年秋天,都画上了句号。

他被查了,带着一段最疯狂的IPO历史,一段让数千万股民账户归零的时代,和一个再也无法修复的金融信誉口碑。

他从中专走到正部级,却在人民最失望的时刻,跌入深渊。

300亿委外投资案,揭开“易系通道”的秘密:顾建纲、中金资本、家族剪影

这是一笔金额高达300亿元的委外私募投资项目。

它诞生于资管新规发布前夜,落地迅速、流程神速,所有通道几乎是“无阻畅通”,直到爆雷前夕,几乎没有人觉得它“不正常”。

直到2023年8月,工行原资管部总经理、工银理财董事长——顾建纲被查。

一切开始回卷重播。

顾建纲是典型的“易系”老将。

两人长期共事于工行,一度被视为“搭档型班子”。

他主持的工银理财,资产管理规模一度突破3万亿,被誉为“宇宙行的压舱石”,也正是他牵头操作了这笔300亿私募投资。

这笔投资的幕后机构之一,正是中金资本。

而据财新等媒体连续调查披露,最初的资源接洽方,正是易会满在中金公司香港任职期间的“子女团队”。

据接近项目审计的人士透露:

项目起初由中金资本旗下某平台发起;

顾建纲提供融资资源通道,安排“定制私募通道”;

多家机构为该项目提供“关联背书”,其中不乏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家族基金;

项目落地仅用时不到90天,甚至规避了当年4月起的新监管要求;

项目落地后,顾建纲之子顺利入职中金旗下基金部门。

这个通道,被业内人士称为:

“家族资源×机构牌照×通道资金×政策前夜”

四位一体的黄金窗口。

而当2024年,该项目亏损严重,被地方审计点名时,这张牌桌上每一个角色,都已悄然换位。

2025年夏,多家财经媒体接连曝出:中金资本董事长丁玮、核心骨干安垣被“带走配合调查”。

知情人士表示:

“重点正是当年那批委外项目,涉及金额巨大,疑似利益输送。”

而追查过程中,多份资金流向指向当年曾参与审批、协调的老工行系统高管。

有位业内人士说得直接:

“顾建纲出事,是中金第一次动摇;易会满出事,是这张图谱全面坍塌。”

这一笔300亿项目,不是简单的投资失败。

它是银行、券商、监管、家族资源共同运作下的一场利益盛宴。

而当盛宴散场,有人已悄然退场,有人正被拷问,有人,正在等待。

六大行长的塌方式落马:供词地图上的“灰色森林”

据说,金融副省长朱从玖的一纸供词,像一块炸裂的冰面。

冰面下,是浙江六家重量级银行的“行长俱乐部”:中行、建行、农行、工行、浙商、杭州银行——省级行长,一锅端。

从2023年到2025年,两年不到,这群人不是主动投案,就是被带走调查,全军覆没。

而他们的堕落,不只是金钱的游戏,更是一场场魔幻现实的剧本。

郭心刚:中行“风水行长”,办公桌下藏了三尊大金佛

郭心刚原是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行长,表面儒雅,实则迷信得惊人。

江湖传闻,他曾在分行会议室里悄悄请了风水师来看“财气”,指着财务部的门说:

“门不对,财就出。”

然后命人连夜改门向,财务总监都看傻了。

有次某科技公司贷款进度卡壳,他深夜单独召见企业老板,说了三个字:

“拜一拜。”

第二天,老板带着一尊黄金关公,贷款秒批。

在其办公室墙后暗格中,藏有三尊佛像、一张地师画的“聚财符”,还有多个大红包袋,内装数十张银行卡。

风水压轴,行长收钱——

他把银行变成了“财神庙”。

除此之外,他的生活极度腐化、荒唐至极。他热衷出入私人会所,每次都是熟门熟路,宴请名单从不重复,场所却永远“保密”,据说杭州某五星级酒店专门为他腾出一间套房,“只招熟客”。

在“风水圈子”里,他甚至有一个外号叫“财神大人”,总喜欢带着商人朋友看地风水、选楼盘、谈合作。有人送他金佛、玉貔貅,也有人送他“活人”——

一位90后女子被安排成他的“生活助理”,名义上管着日程和文件,实际上连私人别墅钥匙都拿着。他还曾公开在酒席上称呼她“我小福星”。

退休后,本应远离权力与资金的交汇点,他却“退而不休”:借助自己在人行、银监系统多年积累的“人脉网”,继续在后台操盘贷款、定向牵线。表面是顾问,实则是“隐形大行长”。

其中一名女子曾“空降”进合作企业担任董秘,被查时连身份证都查不出真实身份,还是在郭心刚手机备忘录里找到备注:“小Q,XX年X月入圈”。

——他把银行当了财神庙,也把金融系统当了“家族提款机”。

纪委权威通报:经查,郭心刚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

处心积虑对抗组织审查,搞迷信活动;

特权思想严重,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长期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违规出入私人会所,违规接受高档宴请,超标准使用豪华办公用房;

违反组织原则,在组织函询时不如实说明问题,任人唯亲、用人失察;

违规将应由本人支付的费用交给他人或单位支付,违规经商办企业、持有非上市公司股份,为亲属投资金融产品提供帮助;

违规干预和插手工程招标采购项目;生活腐化,道德败坏;长期与不法商人沆瀣一气,退休后仍利欲熏心,利用职务便利和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他人在信贷审批、矿产开发等方面谋利,通过收受和低价购买房产、溢价转让股权等方式非法收受巨额财物;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滥用职权高价承租办公大楼,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

冯建龙:农行“地下金库”,行长带着老婆孩子情妇一起贪

如果说郭心刚是“迷信型贪官”,那冯建龙就是“家族企业型”。

冯建龙的上一位,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吕晓东已在2023年11月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公开报道表示,冯建龙私生活混乱,在浙江、重庆分行情妇众多,并且有婚外生子,与第二任配偶年龄差距几十岁。

冯建龙在4月24日被带走,从冯建龙家中搜出巨额现金及购物卡、奢侈品。其两任配偶、孩子及多名民企老板也被一起带走留置。

农行系统说得最狠的一句是:

“冯建龙带着一个家庭,吃掉了一个银行的道德底线。”

更荒诞的是,有知情者透露——

冯曾亲自为情妇批了一笔贷款,还安排她到分行内部培训部“挂职”。

她来上班第一天,众人惊呼:“这不是我们行长饭局商敬酒的女伴吗?”

而他无动于衷,只说:“人要有栽培人才的眼光。”

十分可笑的是,冯建龙在主动投案前的5个月前,其精心撰写的《国有银行党建探索》一书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洋洋洒洒三十七万多字。

在此书前言中,冯建龙分享了出版此书的初心,我选取了其中一段给大家看看:

在长期的金融工作实践中,我深感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是将其挂在嘴边、写在纸上,视其为抽象的概念,而必须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必须在各方面各环节落实和体现。

里子一套,外头一套,妥妥的“双面人”,思想作风可见一斑。

高强:建行“饭局王”,酒桌批贷款,KTV选项目

建行浙江省分行原行长高强,是圈里出名的“饭局王”。

他有个外号:“不喝醉,不批款”。

企业要贷款?先约饭,后唱歌。

饭桌上看诚意,私人会所和KTV里听承诺。

据说某本地地产商就是在高强生日那晚,送出一幅“金砖地图”,外加一晚全程陪侍,第二周便拿到了5亿贷款额度。

他曾连续两年,年均出席饭局超260次,平均每工作日一场。

更惊人的是,在某私人会所商谈贷款细节”被全程监控录像,成为他被查的重要证据。

沈荣勤:工行“研修院长”,从讲台走向审判台

2025年5月,沈荣勤被查。他原为工行浙江省分行行长,后兼任杭州金融研修院院长。

他曾经打造了一个地方,那里是浙江金融系统高管“洗脑、洗钱、洗关系”的三洗场。

据内部员工爆料,有专门的“VIP楼层”,朱从玖、沈荣勤与数名行长会定期“密谈项目”。

一次,某地市城投平台贷款审批难,沈荣勤一句话:“拉到那里,洗一洗就能批。”

而“洗”的方式,就是安排金融讲座+豪华晚宴+定制接待,甚至配有“陪读秘书”服务。

最终,那家城投如愿拿到了数十亿授信额度,几年后爆雷,银行成了接盘侠。

虞利明:杭州银行“人间蒸发”的行长

2025年4月,杭州银行发布公告:“因个人原因,虞利明辞去行长职务。”

随即,失联,带走。

坊间传言四起,有说他人在香港,有说他遭“举报后潜逃”,也有人说:

“他是最后一个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在其任内,杭州银行曾大举放贷民企,推出多个“高收益资金池项目”,被质疑为“隐形理财”。

据传,有客户因一笔违约信托上门维权,点名要见虞行长,才发现——人,已不在了。

沈仁康:浙商银行董事长,豪车送上门,老板跪着求办事

2023年2月,浙商银行前董事长沈仁康被查。

他的贪,是“低调奢华”的类型:表面克制,内里张狂。

据相关信息披露,他曾接受某民营集团董事长赠送的“劳斯莱斯幻影”,甚至坐镇行长办公室,现场选车款、订配置。

一次会议后,有老板拎着LV公文包走进他办公室,满脸堆笑:

“沈董,帮忙盯一盯我们的股权质押,最近资金紧张。”

说完,当场掏出5张银行卡,塞进座椅背后。

沈仁康没说话,只笑了笑。

三天后,该公司顺利获得数亿贷款续贷。

这些浙江银行系统的大人物,曾是地方经济的“顶梁柱”,金融媒体上的“改革者”,大大小小金融论坛上的“座上宾”。

可现在,他们的名字一一从官网撤下,办公室被封,微信群变灰。

一锅端,是真的。

而这一锅的火星,正是朱从玖点燃的。

他们不是谁“误入歧途”,而是站在高位,看见规则的漏洞后,主动跳了进去。

这六人,不是彼此孤立。

他们都曾在朱从玖分管金融时期被提拔、支持、鼓励;他们都享受过“银政协同”“审批简化”“平台运作”的政策便利;他们也都或多或少参与过“政银私募协作模型”的链条。

有知情人士说:

“查他们,不是从银行查起,而是从朱从玖交代的那条线开始,一步一步拉。”

最终的结果就是:

地图上灰掉的不只是人名,更是浙江金融生态里,一整个运转多年的“灰色系统”

谁才是真正的“金融大老虎”?朱从玖只是前哨,风暴还在酝酿

“六大行长”纷纷落马之后,很多人以为,这场浙江金融系统的大地震,已经接近尾声。

但真正明白供词分量的人都知道:

朱从玖不是终点,只是开场白。

他的那份供词,如同一把钝刀,切开的是一整层掩盖已久的“金融灰幕”。

据接知情人士透露:

“他提供的材料,覆盖银行、券商、金控平台、地方政府金融办,甚至中央金融监管高层的人事脉络。”

那不是交代,是“布局”;那不是认罪,是“换命”;那不是供词,是一张活的“金融系统权力地图”。

也就是说:朱从玖的落马,只是“浙江地表”的一次清洗。

更深处的权力链条,还在震动中。

【中纪委的节奏,早就开始布局】

从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加强金融反腐”,到2024年设立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再到银保监、央行系统一体化重构,这一切,不是偶然。

金融反腐的节奏早就排好了:

清查地方法人行、城商行、省级分行高管;

回溯地方金融办、政府平台的影子关系网;

追踪委外投资、私募通道的反常资金流;

锁定“系统设计者”与“资源协调者”的人脉与家族。

朱从玖,只不过是第一张露出水面的“破冰旗子”。

如果说朱从玖供出的,是“金融系统的黑名单”;那么中纪委要清理的,是这张名单背后的“制度漏洞地图”。

风暴不会止于一个副省长,也不会止于一批行长。

真正的大老虎,往往是那些——

不露声色,却一锤定音;从不碰钱,却决定资金去向;从不发号施令,却掌握关键规则——的人。

他们才是金融系统里最深的“沉水石”。

而这场风暴,还没完。

终章:不是易会满倒了,而是一个灰色金融时代谢幕了

如果说,朱从玖是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那么它砸倒的正部级大老虎易会满,以他为代表的不止是一批金融高官,更是过去十余年里,那种“权力+金融+灰色资源”合谋的旧时代幻象。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商道秘闻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909/2274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