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何“北胖南瘦”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民生 > 正文
中国人为何“北胖南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期推出肥胖率分布地图,发现大陆民众呈现“北胖南瘦”的现象,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每五人就有一人肥胖”,更是与气候大有关系。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结果,肥胖率分布地图将全国31个省(区、市)按成年人(≧18岁)肥胖(BMI≧28)占比人群情况,由低到高排列后,划分为五个等级。

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是肥胖率最高的几个省份,每五人中就有一人肥胖。而相应的低肥胖区域分别是湖南、江西、广东、广西、青海、宁夏,平均十个人当中有一人肥胖。

总体来说,中国的北方地区的肥胖率普遍高于南方,这似乎与不少人的印象相符,北方人多高大壮硕,南方人多瘦小。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遗传、饮食、身体活动水平、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环境等。

从气候环境与身体活动因素来看,中国的北方地区气候较为寒冷。为了抵御寒冷,人体本能的脂肪储存需求增加。另外,北方漫漫冬季、气温低,大风天气多,减少了户外活动的时间,让人们更倾向于待在室内,像是在东北就有“猫冬”的文化。

如此一来,寒冷地区的民众,在不知不觉中就减少了每天的活动量,若饮食再不加以控制,体重就更容易上涨。反观南方地区温暖湿润,适宜运动的时间长。而炎热的夏季,人们即便是一动不动也可以大汗淋漓,身体能耗相对较高一些,不易堆积脂肪。

气候的差异也会影响到人们的膳食模式。为了应对寒冷的冬季,北方的居民膳食中馒头、面条、饺子等高碳水化合物,以及红烧肉、炖菜、油炸食品等高脂肪含量食物占比相对较高。这些食物饱腹感强,能帮助人们御寒,但同时也提供更多的能量,能量一超标就容易导致肥胖。

而南方地区往往以稻米为主食,同样大小一碗米饭,相比一碗面热量更低。此外,漫长的夏季让人们追求饮食的清淡,荤素平衡,这对控制体重来说无疑又是一种帮助。

从地理地貌来看,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以高原、平原等平缓开阔的地形为主。在南方则多丘陵、山地等复杂地形。在多山的地方,人们每天频繁上下台阶、上下爬坡,就连通勤也变成了“有氧运动”。如此日积月累,无形之中降低了肥胖的发生。

责任编辑: 李华  来源:ETtoday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907/2273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