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7成年轻人受失眠困扰 助眠产业兴起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民生 > 正文
中国7成年轻人受失眠困扰 助眠产业兴起
先声药业集团近日宣布,其新型抗失眠药物已正式首发。然而,在这一突破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一方面一个超5000亿元的睡眠产业在不断扩张,另一方面年轻人深受失眠困扰,成为社会关注的公共议题。

年轻人深受失眠困扰,成为社会关注的公共议题。示意图,与本文无关。(Shutterstock)

先声药业集团近日宣布,其新型抗失眠药物已正式首发。然而,在这一突破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一方面一个超5000亿元的睡眠产业在不断扩张,另一方面年轻人深受失眠困扰,成为社会关注的公共议题。

近半成年人有睡眠障碍新药带来“入睡希望”?

9月4日,由先声药业引进的全球新一代抗失眠药达利雷生(商品名:科唯可)在阿里健康正式首发。

先声药业集团8月25日称,达利雷生中国Ⅲ期临床试验数据结果显示:针对中国失眠人群,达利雷生在睡眠维持、加快入睡和延长睡眠时间等指标上表现显着,并具有较低的清晨嗜睡发生率。它被视为为中国数亿失眠人群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达利雷生为瑞士原研新型抗失眠药,2022年先声药业与瑞士Idorsia订立协议获得达利雷生在大中华地区的开发及商业化独家权利,2025年6月17日该药物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此前,中国睡眠研究会最新发布的《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简称《睡眠报告》)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的睡眠困扰率为48.5%,近一半的成年人群体饱受睡眠困扰,其中女性比例为51.1%,男性为45.9%。

这意味着,中国约有几亿成年人面临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失眠年轻化困扰率高达71.95%

与传统观念中老年人失眠为主的印象不同,如今中国的失眠问题正明显年轻化。

不到30岁的重庆朱女士的多导睡眠监测报告显示,“总睡眠时长7个小时,浅睡眠占90%,深睡眠只有6分钟。”微信公众号“深氪新消费”说,她拿到这份报告时,手在微微颤抖。

深圳工作的26岁小杜,是典型的“主动型失眠者”。他说,“这已经是这个月第15次熬夜了,不是不想睡,而是脑子根本停不下来。”

类似的故事在上海北京成都等大城市屡见不鲜。根据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临床数据,30岁以下因睡眠障碍就诊的患者同比增长约20%。

《睡眠报告》指出,约65.91%的调查者曾经历睡眠困扰,其中35—44岁年龄段的被调查者困扰率高达71.95%,而90后、00后群体中,近七成有过失眠经历。尤其是“主动熬夜”现象普遍,超过30%的年轻人表示“舍不得睡觉”,将深夜作为唯一属于自己的时间。

有机构数据显示,90后、00后有七成人靠吞下助眠药入睡。失眠困境背后,是一个正在飞速膨胀的产业——睡眠经济。

“主动熬夜”现象普遍,超过30%的年轻人表示“舍不得睡觉”,将深夜作为唯一属于自己的时间。示意图,与本文无关。(Shutterstock)

助眠产业火爆乱象丛生

《睡眠报告》显示,中国睡眠健康产业从2016年的2616.3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近5000亿元。艾媒咨询预测,2027年中国睡眠健康市场规模将达6586.8亿元,而《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5》则预计2030年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

电商平台数据显示,褪黑素产品是睡眠经济的最大驱动力之一。2025年第一季度,唯品会褪黑素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0%;天猫健康称,每天有超过1万人搜索“褪黑激素”,其中18至29岁群体占比超过30%。

盒马推出的“晚安牛奶”在一个月内销售超5万单,其每瓶含有12500毫克褪黑激素,成为网红产品。

除了传统保健品,AI智能睡眠设备正成为新风口。智能睡眠手环、AI助眠机器人、智能遮光窗帘、可调节按摩的“智慧床垫”不断涌现。

然而,行业繁荣背后,乱象也在显现。一些助眠产品缺乏科学验证,虚假宣传屡见不鲜;褪黑素软糖、喷雾剂等剂量不规范,甚至出现过量使用风险;线上“哄睡师”“助眠顾问”缺乏专业培训,收费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却难以提供实质帮助。

睡眠困境背后:多重压力

失眠不只是个人健康问题,更是社会压力的缩影。“深氪新消费”认为,年轻人睡不着,从来不是“矫情”,而是多重压力下的必然结果。

首要的一点是来自社会压力。身处职场,重复不断的汇报,做材料,做PPT,还要应对领导的呵斥,在这种“生存环境下”,产生的焦虑严重影响了睡眠。

在基金公司做机构销售的露露,为了准备第二天的路演PPT,经常凌晨1点才能下班,闭上眼脑子里还在复盘工作细节,“生怕哪个数据错了,哪个环节漏了,越想越慌,越慌越睡不着”。

再加上房贷车贷、婚恋焦虑等几座大山压在身上,睡觉就变得更不容易了。

第二原因来自生活节奏,“主动熬夜”成了很多年轻人的习惯。

智能手机和短视频的普及加剧“主动熬夜”。睡前刷一条短视频、看一集电视剧,不知不觉就熬到了后半夜。

据“深氪新消费”报,正在成都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当运营的三木,28岁,她晚上9点下班,到家洗漱完毕后已经过了10点。“躺在床上看剧、刷视频,一晃眼就到凌晨了,但还是舍不得睡”。长期熬夜的习惯打乱了三木的生物钟,“最初是主动选择不想睡,后来却变成了想睡也睡不着。”

还有第三,年轻人因为长期久坐、缺乏运动,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睡眠质量自然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睡眠经济则以“解决失眠”为名,反过来加深年轻人的消费焦虑。一位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吐槽:“买了一个智能睡眠仪,结果用着用着睡得更差了,根本没有售后。”

“睡个好觉”需要努力争取

从古人“春眠不觉晓”的闲适,到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睡个好觉”变成了需要努力争取的“奢侈品”。这不仅是年轻人个人生活习惯的变化,更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工作与生活失衡的缩影。

在“深氪新消费”看来,当睡眠问题成为年轻一代的普遍困扰,它早已不是个人健康问题,而是值得整个社会关注的公共议题。

睡觉是一门生意,但更应该回归日落而息的亘古不变的道理。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907/2273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