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暁康:胡温是习*近*平的造王者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政党 > 正文
苏暁康:胡温是习*近*平的造王者
作者:

后毛时代的中共"除魅"不是很正常吗?"平庸化"是可以阻挡的吗?这个问题本身就变得很有"魅力"。要么独裁者"奇理斯玛",要么行政中立科层制,二者不可并列。按照韦伯对"科层制"的定义,国家机器只能是一个中立的、超越阶级和党派的有效技术工具而已,它褪去了"神圣的光环",只剩下无情感的机械性(颇像胡锦涛那张脸)。这种"制度的现代化",却在八十年代被邓小平野蛮阻断,因为他是"总设计师"嘛。中国从人大、政协,到军队、法院,统统被执政党严密掌控。吊诡的是,这具老掉牙的国家机器,必须继续配套"魅力型"权威才能运作,偏偏邓小平一口气选了两代"平庸无奇"的接班人。毛、邓打造的这部"党国"机器,原不是江、胡玩得转的,除非把它"三权分立"。所以,本该是国家机器的"无表情",无论替换成江泽民的挤眉弄眼,还是胡锦涛的呆若木鸡,都不相干了。

梳理中共党史你又会发现,"龙种下跳蚤","魅力"不会遗传,"老一代革命家"非退化不可,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恰是文革唱过的"老子英雄儿好汉"(不管是不是亲生的)的反面。为什么呢?请看下面两个细节。

"九一三"林彪机毁人亡后,毛泽东黯然将王洪文从上海点来北京继承大统,野史说他要王读《后汉书》中的〈刘盆子传〉,后人看去真乃儿戏:"工总司"司令怎会懂得,汉室血统的放牛娃刘盆子跟他有何相干?而老毛毋宁是在奚落自己:这个王洪文也不过是个放牛娃而已,江山能交给他吗?

那么老毛最初又怎么相中了王洪文呢?原来1967年7月他从武汉到上海,深夜坐车到外滩巡视,看见上海市革委会门前,有一群手持长矛、头戴安全帽的工人站岗,这位阴谋大师对此甚为着迷,竟幼稚到幻想造反派可以替代整个共产党官僚系统。

大致来说,毛、邓选储都是"攻其一点,不及其馀"。邓小平急功近利"脱贫",迷信"科学生产力",下令组织部遍寻名牌大学生,"催肥"干部知识化。这期间,陈丕显推荐了哈工大的王兆国,而邓小平只看中他一点:文革中"反对打砸抢"。二十多年后,毛泽东在外滩的那一幕,又在邓小平身上重演,不过这次是在中南海放映室里,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专供的内部绝密片的萤幕上,1989年3月初的拉萨街头,主角头戴钢盔、手提冲锋枪,是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令邓小平大为赞叹,扭头问秘书:这个人是谁?

镇压了天安门学运的邓小平,不再对"改革"有想像力,转而焦虑身后江山的安危,杀戒已开,"经济救党"不够了,此时他的心情,跟毛泽东在外滩的那一夜,如出一辙,他的"接班人标准"只剩一条:敢不敢开枪镇压?其馀免谈。还不要说他仍健在,杨尚昆已经要求"重新评价六四";他也不放心江泽民;他要选在拉萨已经开过枪的那一个,来做隔代"王储",这个人平庸也许更合适。

"六四"一劫,令中共老人帮恐惧江山倾废,"选储"馀地又不大,挑出来的江泽民、胡锦涛两代,死守邓小平告诫"绝对不跟西方翻脸",在国内放纵仇外思潮氾滥,大举引进外资,对内拆除"社会主义",将中国转型为廉价劳力的世界工厂,重铸政权合法性于"经济起飞"基础之上,不可谓不成功。但是太子党们恶言相向,说老太爷走了以后这二十多年,被一帮秘书、太监把这个国家折腾得不像样,现在正宗传人们要集合成一个政治集团,出来收拾山河。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作者脸书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906/2273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