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在天津上合峰会未与习会晤,而是利用领导人合影之机向习通报美国之行。
在天津上合峰会未与习会晤,只能利用领导人合影之机向习通报美国之行的普京,在9月2日与习*近*平等中共官员有了正式会面的机会。从中共官方的报导看,并未有普京通报与美国总统川普会晤情况的部分,略微与其相关的只有一句话:“两国元首还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这或许也就可以解释为何普京在上合峰会要“急迫”地向习通报,并且俄媒体还要有意曝出,其目的大概是对外传递普京似有主动修复裂痕之意。合理的推测是北京对“双普”会极为不满,尤其可能不满普京的某些言辞和向美国的示好,比如其要与美国在北极合作等,而此前俄对中共类似的要求回应并不积极。因此北京高层除了拒绝接听普京的通报电话外,还在双边会晤时淡化这一话题。
事实上,与2024年5月的普习会相比,此次的普习再会首先从官媒报导中就可看出疏离,具体有如下迹象:
一、普习关系出现变化。
9月2日上午的普习会,先是在北京大会堂举行正式会晤,之后在中午,普习小范围茶叙并宴请。这两则新闻合并在一起,并没有太多感性的描述。
而在2024年5月16日上午,普习首先举行小范围会谈,然后开始大范围会谈。这是一则新闻。另一则新闻说的是习与普京在中南海瀛台举行小范围会晤。新闻对于双方的会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如习在瀛台桥前迎接普京;两人边走边谈,看亭台楼榭,赏万物并秀;两人临水而坐,共品香茗,就“共同关心的战略性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显然,去年普习会面习很热情,又是小范围又是大范围又是瀛台会晤,且透着亲近,而今年的热乎劲明显降温,普习在中南海会晤也不在瀛台,而且从俄媒体发布的视频看,习状态不佳。
二、普习会在中共央视新闻联播中被排在中俄蒙三国元首会晤后。
9月2日晚,在一贯以播报谎言为己任的中共央视新闻联播中,普习会晤新闻的播放被排在了中俄蒙元首会晤的新闻后,这其实也在佐证第一点,那就是中俄热乎劲降温。
要知道在2018年6月的青岛上合峰会上,习不仅举行仪式欢迎普京,而且普习会晤排在新闻联播仅次于习欢迎新闻之后,中俄蒙三国元首会晤的报导则排在次日新闻中的中间位置。
上述变化折射的或许不仅仅是对俄关系的降温,还有是中共已经在调整对俄战略,更希望将中俄蒙战略利益捆绑在一起。
三、习的言辞中少了“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的表述。
2024年5月,习在会见中称中俄关系“树立了大国、邻国相互尊重、坦诚相待、和睦相处、互利共赢的典范。中俄关系稳定发展,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中方愿始终同俄方做彼此信赖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携手维护世界公平正义”。
而9月2日的表述是中俄关系“树立了永久睦邻友好、全面战略协作、互利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典范……中方愿同俄方密切高层交往,支持彼此发展振兴,在涉及两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及时协调立场”等。不仅“三好”不见了,而且“携手维护世界公平正义”也消失了。
这是不是中共在表达对俄的不满?
四、暗示普京要维护合作大局。
2024年5月,习在讲话中称“双方要密切战略协作和互利合作”,而9月2日的表述是“双方要以大项目引领合作,打造标杆合作项目,促进深层次利益融合。要增强合作韧性,提升合作默契,全力巩固和维护合作大局”。
中俄间的大项目就是石油,北京或许以此告诉普京双方存在深层的利益纠葛,双方的利益已经融合在一起,俄美合作不要损害中共利益,希望俄方“全力巩固和维护合作大局”。
这背后依旧透出的是不是中共当局的不满?也是,本以为联俄、支持俄可以抵抗或减轻来自美国的围剿压力,但俄美关系的改善正击碎中共的算盘。
五、普京三次提及习,淡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根据中共官媒,普京在讲话中三次提到习,一次是“在我同习*近*平主席引领下,俄中关系体现了高度的战略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一次是说习去年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卫国战争胜利活动,一次是说习“提出全球治理倡议非常及时和必要,将为解决全球治理赤字发挥重要作用”。普京还表示“俄方愿同中方保持战略协作,密切高层交往,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两国关系继续高水平发展”。
而在2024年5月,普京在大范围、小范围和中南海会晤时只提到了习访俄一事,表述也很官方,赞赏中共在俄乌战争中的“客观公正立场”,表示“愿同中方继续密切战略协作,坚定相互支持……推动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取得更多成果”。
普京此番多次提及习,包含赞赏之意,是因为知晓习的情况而有意为之吗?此外,对于两国关系忽略“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表述,显然也是在刻意拉开距离。
不过,虽然中共对普京透露出了不满,甚至有意冷淡并敲打,但中共还是与俄罗斯签署了能源、航天、人工智能、农业、检验检疫、卫生、科研、教育、媒体等领域20余份双边合作文件,应该是希望以此拉住俄倒向美国的步伐。而普京在战争未结束,未与美国关系全面改善前,仍需维持与北京的关系并继续得到其支持。但谁又能保证,不久的将来,因为某个契机,中俄、俄美关系发生骤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