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儿女带娃,是很多老人放不下的“甜蜜负担”。每天忙忙碌碌,想抽身又担心儿女太辛苦。我今年60岁,带过读一年级的孙子,也陪过高一的孙女,如今算是比较顺利地“退了出来”。回头想想,靠的不是别的,是这些年我一直守住的3条底线。今天就来聊聊我的带娃经历,都是实实在在的体会。
一、不包揽:让孩子自己来,成长更快
刚开始带孙子的时候,我总是什么都替他做,喂饭、理书包、系鞋带,生怕他累着。后来儿子儿媳提醒,说我这样反而让孩子依赖惯了。老伴也笑着说:“你这哪是帮忙,简直是来当保姆的。”
慢慢地我明白了,疼孩子不是替他做所有事。后来我就鼓励孙子自己吃饭、收拾文具,哪怕一开始弄得不太好,我也尽量不插手。过了段时间,他不仅能做好自己的事,还会帮忙摆碗筷、扔垃圾。
老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真是这个理。现在孙子上小学了,很多事都能自己完成,我也轻松,他们父母也放心。
二、不干涉:尊重他们的方式,相处更舒服
儿媳是南方人,带孩子讲究科学方法。有一次孙子发烧,她想用物理降温,我却总想着老方法,差点闹别扭。后来老伴劝我:“年轻人有他们的道理,我们尽量配合。”
之后我就有意识地不多插手。比如大孙女青春期有时情绪不好,儿媳会耐心和她沟通,我一般就做点家务、倒杯水,尽量不插话。时间久了,儿媳反而更愿意问我意见,家里气氛也更融洽。
我体会到,带娃的主角终归是儿子儿媳,我们老人适当保持距离,反而更有利于彼此尊重、家庭和睦。
三、不放弃自己:留点时间给自己,退出更从容
见过一些老姐妹,一带娃就从早忙到晚,几乎没了自己的生活。我很早就提醒自己,不能这样。老伴也常说:“你自己也要有休息、有点爱好。”
所以哪怕带娃再忙,我也每天抽点时间写写字、养点花,老伴则每天锻炼身体。周末我带孙子出去玩玩,但说好五点前回家,那是我自己的时间。现在孩子大了,我退得自然,因为早就准备好了。
老人帮忙带娃不是“签长期合同”,有自己的生活,晚年才更踏实。
还有一些心得分享:
•有规矩,比一味溺爱有用:比如孙子挑食,我们就约定好不吃只能等下一顿,几次下来他就好好吃饭了。
•多沟通,少抱怨:有时儿子儿媳忙,我累了就直接说“今天收拾不动了,让孩子自己来吧”,实话实说大家都理解。
•身体最重要,不能硬撑:我坚持午睡,晚上也按时休息,毕竟照顾好自己,才能真正帮到他们。
•慢慢交接,自然过渡:快退出那半年,我就教儿媳做孙子爱吃的菜,她也渐渐接手作业辅导,一步一步来,大家都适应。
最后总结几句:
•带孩子就像放风筝,线紧线松都要把握好分寸。
•退出不是放手不管,是换一种方式去关心。
•守好底线,对自己、对儿女都是一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