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19年5月30日,云南昆明市绿城春江明月楼盘的百余名业主在售楼部维权,数十人被抓,有5名业主被行政拘留5天。(受访者提供)
绿城中国日前召开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报告显示,绿城中国的期内营收、毛利双双下滑,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仅为2.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0.45亿元,暴跌近90%,创下自2006年在港交所上市以来最低中期净利润纪录。
周一(8月25日),在业绩发布会上,执行总裁耿忠强概括上半年公司经营情况:截至6月30日,公司实现营收约533.6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3.3%;毛利润为71.59亿元,同比下降21.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仅为2.1亿元,同比大幅下滑89.7%。
此外,公司计提若干资产减值及公允价值变动净额达19.38亿元,同比增长10.7%,主因推动库存去化导致价格折损。
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创建于1995年,是中国名列前茅的房地产企业。
据《第一财经》报导,绿城中国2006年上市第一年,绿城中期收入为12.10亿元,公司股东应占净利为2.57亿元。如今,绿城的半年度营收是当年的40多倍,但净利润还不如19年前。
耿忠强认为,业绩下滑关键原因有两点:一是交付面积下降,上半年公司交付面积同比减少22.7%;二是推动长期库存去化,为加速回款,公司计提减值损失达19.33亿元,其中存货减值约17.17亿元,信用减值约2.16亿元。
去年是张亚东任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的最后一年,年营收在1585亿元,股东应占利润仅有15.96亿元,同比下降49%,公司的净利润已经腰斩。
在今年3月31日召开年度业绩发布会前夕,绿城中国宣布任中交集团的党委常委和副总经理的刘成云出任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一职。
对比今年中期报告披露的2.10亿元数据来看,“换帅”未能挽回绿城业绩下滑和净利润大跌的颓势。
行政总裁郭佳峰在发布会上披露,绿城中国上半年拿地动作积极,新增项目35个,权益土地款362亿元,新增货值907亿元,一二线城市占比88%。他预计,下半年土地市场整体热度不如上半年,绿城会放缓拿地节奏,全年拿地货值目标可能在1200亿元到1300亿元之间。
由于上半年储备地块,导致负债水平同步上升。公司中期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净资产负债率较去年底上升7.3个百分点至63.9%;总借贷规模较年初增加4.3%至1430.27亿元;银行借款为1169.24亿元,增长11.8%;银行存款及现金减少8.5%,为667.95亿元。
中期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绿城取得总合同销售约人民币1222亿元,跃升至行业第二,其中自投项目销售约人民币803亿元,权益销售额约539亿元,位列行业第五。《第一财经》认为,按照全口径销售额计,绿城中国已坐稳行业前三。
从中报来看,绿城的销售开支、行政开支、财务费用、税项都在大幅下降。其中,行政开支为15.23亿元,同比下降了9.9%;销售开支为10.57亿元,同比下降6.1%;利息开支为29.53亿元,同比减少了7.45亿元;税项则同比少了3个多亿,从13.49亿元降至10.26亿元。
在绿城中国各项开支都在减少的情况下,其净利润该有所上升,为什么只有区区2.10亿元?
中期数据透露,一是合营及联营企业亏损增加了0.6亿元,二是资产减值与信用减值计提增加,上半年计提非金融资产减值17.17亿元,同比增加约3亿元;计提信用减值损失2.16亿元。除了上述两点,《第一财经》认为少数股东分走大部分利润才是主要原因。
中期报告显示,绿城中国期内净利润为12.11亿元,但是少数股东权益拿走了10.01亿元的净利润,占比达83%,上市公司股东仅剩2.10亿元。而在去年同期,少数股东拿走的净利润占总数的比值为38%。
这里的少数股东,是指非控股股东。非控股股东分走大部分利润,在房地产行业早已屡见不鲜。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一现象与房企合作开发、小股操盘及引资项目增加有关,也可能带来“明股实债”“盈利调节”等潜在风险。
有机构统计,自2024年起房地产市场下行,利润空间被压缩,但少数股东在部分项目中,受权益保障机制或合作协议的保护,其利润分配相对稳定。2024年上半年,71家内房股少数股东合计分走利润95.46亿元,而当期这71家房企的净利润总和为-655.97亿元。多家房企在经营亏损的情况下,少数股东依然取得了正收益。
《第一财经》指出,今年中期绿城的业绩报告显示,是少数股东拿走了上市公司大部分的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