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中国将全面执行“强制社保”,这是一种竭泽而渔的割韭菜新招吗?昨天我看到中国前律师陈秋实在社交平台发布的一条抖音片,似乎戏剧性地说明了“强制社保”对某些阶层人士的严重影响。
片中有个自称法学毕业的女生,哽咽诉说自己实习期间,每月工资本来有2500元(人民币),但扣除强制缴纳的社保后,仅剩约700元,再扣掉交通餐饮费,基本上没钱可用,甚至要“倒贴钱上班”。影片连结如下:
https://x.com/chenqiushi404/status/1953290090165535028
这位女生的“惨剧”是真的吗?不妨先了解一下中国社保制度。社保包括俗称的“五险”,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及生育保险,加上根据行政法规必须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合称“五险一金”。社保由劳资双方共同负担,加起来不是小数目,占雇员收入15至23%左右,雇主也要额外缴付员工薪水的三四成。
向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劳资双方本可灵活协商,弹性处理。例如雇主补贴某金额给员工,大家就协定不供社保,一家便宜两家着。但9月1日起,你想跟老板约定不缴社保?别做梦了。所有“自愿放弃社保”的协议都直接变废纸。企业或职工不缴付,罚款马上临门,躲都躲不掉。
在“强制社保”下,许多中小企跟员工的负担势必大幅加剧,甚至于入不敷出,那是毫无疑问的,但像上述那“法学毕业生”的哭诉,我就觉得有点夸大。2500元怎么扣剩700元呢?中国各地的社保缴纳比例都有不同,被扣掉的1800元是怎样算出来,我看不透。
以上海北京为例,雇主要为养老保险缴纳员工月薪16%,员工则负担8%;医疗保险,上海雇主负担10%,北京雇主负担9.8%,两地员工负担2%;住房公积金差距较大,北京劳资双方各须缴付12%,上海则各缴7%。按以上比例来算,2500元工资怎样也扣不到1800元那么多。
然而计算社保,还得考虑各地的“缴费基数”。今年上海缴费基数下限为7384元,北京是6821元。“基数下限”的意思:若你工资低于下限,社保缴纳比例也要按下限来算,以防你刻意“躺平”,导致国家社保收入不足。换言之,你工资就算只有2500元,扣除社保的比例也要按“下限”来算。
因此,假如片中女生住北京,她就可能要缴交大约1534元的“五险一金”;若住上海,就要交1292元。根据两大城市的基数下限计算,都扣不到1800元那么多。该影片的内容,我是有点怀疑的——也许我计错,欢迎更了解中国社保计法的读者指正。
无论影片女生是否做戏,中国“强制社保”的铁拳都是实实在在的。你可能说,外国也有强制社保,怎么中国就不行?因为中国的问题不在强制,而在缴纳比例过高。以养老保险为例,中国雇主缴16%,员工8%,合计24%,是加拿大(合计11.9%)和美国(合计12.4%)的两倍。再加上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总缴费比例可接近甚至超过薪酬的50%。
更大问题是,中国特色的社保有多个类别,阶级色彩鲜明:体制内外与城乡差异,可导致福利差天共地。体制内员工(像公务员)的退休金,可达退休前工资七八成(所谓“替代率”有70%至80%),体制外领取的退休金就低得多。现在中国面对的困境是:随着人口老化,在职年轻人缴纳的社保金,都被用来支付上一代(尤其是体制内)的退休金了。
今年中国网上有句流传甚广的话:“生机勃勃的老年人,死气沉沉的年轻人,生无可恋的中年人。”9月1日后,许多表面在上班、实际是“救国”的人,就算不吸依托咪酯(即“太空油”),恐怕都要像丧尸一样存在了——从乐观的角度看,当然也有另一群人的生命力大大旺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