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塑胶微粒的文章,引起了不少朋友的共鸣。我建议与其担忧不如行动。我们日常生活几乎无法避开塑料——它的存在让生活更便利,有些情境甚至不可替代(譬如女性生理用品)。
我们不需要对“体内有塑胶微粒”这件事感到恐慌:“就算你的脑中有一点塑胶,也不代表世界末日。”根据目前科学共识:减少暴露与摄取塑胶微粒,是最有效能降低体内累积的方式。
以下我简单分享:我们能主动做些什么来帮助身体减少塑胶微粒。
塑胶微粒的主要排出路径:肠道与泌尿
根据近年研究,目前科学家认为:粪便和尿液仍是人体最主要的塑胶微粒排除途径。
这也突显了我们需要维持良好肠道、代谢功能对于“排塑”的重要性。
益生菌或许能协助清除塑胶微粒
根据2025年发表于《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的研究,科学家筛选出了两株能吸附塑胶微粒的菌株:
副干酪乳杆菌(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 DT66)
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DT88)
研究中这两种益生菌能:
在肠道中吸附常见塑胶微粒,将微粒聚集为较大颗粒,利于随粪便排出
改善肠道发炎与菌相失衡
育菌素让好菌在肠道住得更稳
除了补充益生菌,别忘了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能调整饮食,让好菌愿意在我们的肠道自然滋生和定居。育菌素(Prebiotics)是益生菌爱吃的食物,能帮助好菌定殖和增殖。
这里我将富含育菌素的来源分为三大类,协助你安排饮食,尽量平衡摄取:
十字花科类蔬菜
花椰菜、芥蓝、高丽菜、芝麻叶
青江菜、小白菜、油菜、羽衣甘蓝
多酚类(彩虹食物)
黑巧克力、黑咖啡
罗勒、迷迭香…等香草
全谷类、坚果类
发酵类食物
泡菜、味噌、纳豆
优格、克菲尔、酸奶
天然醋(如梅醋、果醋)
预防比清除更重要:减少塑胶微粒暴露
除了排出体内已有的微粒,更重要的是从源头减少“吃进去”、“吸进去”与“碰到的”机会。以下我帮大家整理三大常见的暴露路径与具体的日常行动策略:
饮食途径:
少用塑胶容器盛装食物,优先选择玻璃、陶瓷、金属或纸材包装
少用塑胶容器加热食物(包括微波)
少吃口香糖与贝类海鲜
少喝瓶装水,改用玻璃瓶、陶瓷、不锈钢杯装水与饮品
避免重复使用宝特瓶
少用塑胶茶包,尽量使用原片原叶冲泡
呼吸途径(外出与居家):
外出时避开车流大、工地施工等区域,轮胎和地面标线涂料的磨耗都会产生塑胶微粒
通勤时配戴高效能口罩和全罩式安全帽
交通高峰时间少开窗
居家使用具有 HEPA滤网的空气清净机
定期清洁空调滤网,避免微粒循环
定期以湿式清洁家中,减少空气中悬浮的塑胶纤维
皮肤与接触途径:
避免使用含“塑胶柔珠”的清洁用品,例如洗面乳、牙膏、去角质产品
改用天然材质如木梳等
贴身衣着选择棉、麻等天然纤维
降低洗衣温度与转速,以减少衣物释出塑胶纤维
小结语
减少塑胶微粒的暴露与摄取,是目前科学界公认最实际、也最有效的方式。从肠道健康饮食做起,让好菌帮你一起“排塑”,就是最自然的身体清洁力。减少体内塑胶微粒,不必等到有药能解,现在就能开始。
面对无所不在的塑胶微粒,从“顺利排出去”与“减少再进来”做起,就是现在保护身体和大脑最可行、也最有力量的积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