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如果按照1000多万每年大学毕业生的供给速度,这么大规模的就业人群进入任何行业,在一两年时间都有可能会达到饱和。
在供给这么大的情况下,就算我们不考虑全部大学毕业生,只考虑里面最优秀的985和211毕业的那批学生。
你也会发现就连这批985/211的毕业生,就业压力都开始变得越来越大了。
前两年手机消费电子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吸收了一批,电动车这类新能源厂商吸收了一批,公务员和事业编扩招吸收了一批。
后面伴随着手机产业链、新能源和体制内岗位逐渐饱和,能提供新岗位的领域会变得更少。
如果没有哪个行业有增量可以提供新增就业岗位,可能后面985毕业以后排队进外包,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单纯从就业市场的供需变化看,这两年不错的岗位和坑位减少的速度,远比你学历提升的速度要快。
聊天中这哥们说了一句话我很赞同,他说我们这边确实是给人咨询报志愿和学校的。
但我们仅仅也就是针对你的分数,做个学校和专业匹配的最优解,这东西和就业依然关系不大。
甚至在就业这个领域,我们大概率比普通家长专业。但并不一定会比你这种信息搜集能力强的人,能提供的思路专业。
而且现在你要问我关于就业的事情,我自己也很迷茫。因为变化的速度太快了,计划根本就赶不上变化。
只能说多数人从大学进入校园,甚至高考结束那一刻,其实就应该思考自己的就业方向问题了。
然而思考这个问题,最难的可能是把握中间的变量,因为最近两年这个变量的变化速度太快了。
比如你19年高考时候,所有人都说计算机好,然后跑去报了最热门的计算机。
那么后面就会赶上互联网公司扩张被限制,计算机相关的岗位需求短期减少了一大批。
等毕业的时候可能发现,怎么突然变天了。以前就业最容易的计算机专业,貌似也没有那么多需求了。
这也是为啥在现阶段,就连朋友那边对专业和就业一度很熟悉的咨询老师,也不敢随便和家长谈就业前景的问题。
大家只能都是边走边看,因为不知道中间是不是会出现什么无法预知的变化。
比如前两年可能没人会想到,房地产、互联网和教培这几个吸收大学生就业最多的行业,调控之后短时间内岗位需求一下子都没了。
所以老师们也只能告诉大家,学个理工科专业总是比文科类相对好找工作的。
而且理工科转文科还相对比较容易,但是文科要想转理工科,那可就困难了。
比如你学了个软件工程,毕业之后想要去地产中介卖房子,这个转换的难度是不大的。
但是你要学了个工商管理,转过头去研究流体力学,那这个转行可就比登天还难了。
他问我现阶段还有什么专业,我觉得毕业以后就业前景是相对比较看好的。
我自己认真想了半天,觉得可能除了人工智能这类新兴领域,也只有半导体芯片这类我们在寻求技术突破的硬科技,还算是目前就业前景不错的方向了,其他基本上也没有了
这类行业应该算是国家不断砸钱,在存量里面能找到增量那些为数不多的行业了。
但你要说这类行业好光景能过几年,几年之后人才需求就会饱和,现在也真的还不好说。
说不准你今年因为就业前景不错,选择去这类专业读书。等你读完研究生要就业的时候,人才需求就饱和了。
比如硬科技里面的半导体行业,从2024半导体专业应届研究生就业情况看,拿到的offer不到1/3。
然而就在这之前的两三年时间里,半导体专业应届研究生炙手可热,可以说一人难求。
比如在几年之前的2021年,天津大学微电子学院还是国内芯片公司纷纷聚集,研二的学生都开始被预定。
后面两年国内很多高校都新开半导体专业,设立集成电路学院,开始大举扩招。
供给大幅提升之后,等扩招这批学生毕业,如果新增岗位需求增长没有跟上,扩招的这批学生就业难度又会变大了不少
所以你说是不是现在需求旺盛的行业,未来毕业以后就业岗位一定多,薪酬一定会好呢,其实真的也不一定。
而且现在不光是本科应届生供给提升很快,这两年扩招以后,就连博士的供给端提升速度也很快。
很多学校研究生博士生扩招以后的在校规模,甚至已经超过了本科生。
你说未来会有这么多适合他们的岗位提供么,除非短期这个领域的需求出现暴涨,不然真的很难。
供给过剩需求不足带来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稍微好点的岗位竞争会变得越来越激烈,卷的程度也会持续提升。
以前我们说内卷才刚刚开始,很多人可能以为是瞎说的,但其实并不是,我们基本都是有数据和逻辑支持的。
过去很多人有个搞笑的看法,觉得现在生育率不行,高考的竞争烈度和大学生数量会随之暴跌。
其实真的想多了,在未来十年里面,可能我们都还看不到高考竞争烈度的下降和大学生数量的暴跌。
我们国家是在2016年,新生孩子达到峰值1786万人。这些孩子大多会在2034年参加高考,本科毕业时间应该是2038年。
生育率暴跌和老龄化带来的结果,首先是社会总需求缩减带来的就业岗位减少。
但是高考的竞争烈度和大学生毕业的数量,在这期间因为人口生育峰值在2016年,所以要到2038年之后才会暴跌。
这期间会遇到每年持续有一千多万大学生毕业需要就业,同时还有整个社会老龄化和生育率下滑,整体需求收缩带来的岗位减少。
所以这代年轻人和他们的父母,会持续面对巨大的高考竞争压力。
之后从学校毕业之后,还要迎接巨大的就业压力,他们应该是未来肉眼可见压力最大的一代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