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堂之上,汉臣怎么蚕食满清的权力|大清翻车指南-1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言论 > 正文
庙堂之上,汉臣怎么蚕食满清的权力|大清翻车指南-1
作者:
有意思的是,历史还真是给了这么个“大规模心理测试”。而更吊诡的是,恰恰是满族的“民族爱国主义”试验搞出了这么个结果。可以说大清不亡于“丧权辱国”,而亡于“奋起爱国”,历史深深的恶意真是铺面而来。 这次爱国主义实验,就是著名的“义和团运动”。

一正一反,既表扬忠君爱国思想,又点出满清是继承大明正统。段位之高,难怪让胡虏有了百年国运。

回到主题,那如何推翻一个王朝呢?简单来说,就是要打击政府税收基础,压倒朝廷的武装力量,最终让国民对政权失去信心。一旦大家普遍认为造反的预期收益超过镇压,就可以形成“天命”已经被抛弃,王朝“气数已尽”的共识,最终达到墙倒众人推的大好局面。

大家也看出来了,这玩意儿操作难度极大,历史上几乎没有打个炮就搞定的。出乎意料的是,一流的统治高手爱新觉罗家,居然最终硬是被“半和平演变”的干翻了,实在是值得聊一聊。

考虑到这是极其复杂的一个故事,我们把它分成庙堂、江湖、书生三条线,说一说当权派、屁民派、和知识分子派在那些年的动向。

先从朝廷的故事开始,这条线相对简单。当然,虽然简单,也是横跨百年,从朝廷的一个中层干部开始,到帝国终结者袁世凯结束。

我们开始:

02

引子

有清一代,对汉人一直都是个又用又防的态度。对这个事实,大家不要有什么民族情绪。毕竟满清入关,八旗军加起来也就十来万人,撒到中国连个影子都找不到,你要是多尔衮,也会对乌泱泱的汉族人心生恐惧。而且,统治阶级嘛,也不是只防着我们,除了他们自家人,看谁都是“非吾族类,其心必异”。北边防着蒙古、西边防着回回、南边防着土司,统治手法可能不太一样,提防的心态倒是共通的。

清朝的处理办法,一般是走上层路线。比如对付蒙古,满清搞贵族联姻,立个“满蒙共治”的牌坊,绑定蒙古贵族利益,潜移默化的让这帮人彻底放弃平民,而对下层则鼓励宗教麻痹,大力搞黄教。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效果相当不错,有清一代蒙古基本没搞什么幺蛾子。蒙古本地人虽然被剥削的跟叫花子似的,但贵族普遍和满清一条心。晚清的蒙古精锐骑兵还给大清朝陪了葬,可以说策略非常成功。

当然,最有挑战性的还是汉族,毕竟人多、又有儒教这种传承千年的不信邪玩意儿。所以从顺治以来,一直采用一种平衡的策略,集中精力笼络士绅阶级,同时注意防汉制汉。

一方面,把儒家文化作为帝国正统,大量使用汉人为官;另一方面,最核心的岗位又以满人为主。

满汉两族看破不说破,各吃各的。满清自觉尊崇儒家、让渡部分权力,毕竟他们自己也不可能管的过来;汉人士绅认朝廷为正统,但也注意做臣子的本分;儒家思想作为双方的润滑剂。大家就这么凑合着过吧。

不过事情到了乾隆末年,开始有了一丢丢的小变化,这一年,农民又又又又造反了。这个属于朝代的老把戏,人称造反3+1:人口增长、土地兼并、政治腐败三大要素凑齐,再加一个天灾引发。于是秦末“大楚兴,陈胜王”、汉末“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明末“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怎么办呢?镇压呗。结果一打之下,发现中央军的战斗力简直是一坨翔。八旗子弟提笼架鸟多年,克敌无方扰民有术,白莲教席卷四川、陕西、河南和湖北,看样子是不出大招不行了。大招是啥呢?其实史书上也写的很明白:下放武装权,鼓励地方结寨自保。

嘉庆元年,福建人龚景瀚上疏,提议朝廷坚壁清野,允许地方搞团练训练民兵,以抵挡白莲教。这篇文章叫做《坚壁清野议》,50年后成为指导咸丰一朝镇压太平天国的重要指导文件。

这事儿大家看着眼生,其实讲起三国就懂了。黄巾军起义,中央军搞不定,就只能放权给曹操、孔融、刘备这种地方实力派。你看刘备(没落贵族)、张飞(杀猪富户)、关羽(社会边缘人,逃犯),三个阶层的屁民拉起了军队镇压起义,搏了个县长的功名,和平年代哪有这种机会。

大家如果看过陈可辛的《投名状》,里面那个赵二虎就是个清代的关羽,草根出生当土匪;庞青云就是士绅搞地方武装,拉团练;两拨人都相信朝廷能够熬过这一劫,于是混在一起镇压太平天国捞个功名。这种情节,放到黄巾军、白莲教、太平天国,都是不需要改剧本的。

于是,朝廷中央举着“保境安民”的旗号,中央军和士绅武装联合,一阵猛搞扑灭了白莲教。下一步也很眼熟,裁撤乡勇,解散地方军队,恢复朝廷的暴力垄断权。怎么裁呢?撒钱啊,团练拿了遣散费回家种地,嘉庆老爷有的是钱。“和坤跌倒,嘉庆吃饱”嘛,乾隆一死,嘉庆从和珅家里抄出的白银填了1.2亿两军费的亏空,帮着嘉庆熬过这一届。和珅这货不是贪官,这货是保险箱啊。

嘉庆算是涉险过关了,但是这个案例算是留下来了,历史就是这样,你以为开了个小口子,结果却是个大窟窿。很多年后,当爱新觉罗·溥仪从紫禁城被扫地出门的时候,不知道他对太太太爷爷的这个决定有何感受。

当然,他的感受不重要,咸丰的感受很重要,因为到了他手上,太平天国又来了。

03

耐心是一种美德

1850年,在道光和咸丰交接的档口,广东人(注意这个知识点)洪秀全打着上帝的旗号在广西起义,席卷江南。八旗和绿营经过50年的励精图治,战斗力比起嘉庆年更烂了。咸丰没办法,只好根据他爷爷的“钦定镇压农民起义简明教材”——《坚壁清野议》,再次开放团练,于是一帮人跑到地方上搞人民武装。

不同的是,这次搞团练的是一帮子进士,这伙人可以称为“道光进士团练系”。说是说在地方上小小的搞一下团练,事实上却是练出了汉族的私人军队。这下子笔杆子、枪杆子都有了,顺利孵化了汉族权臣新时代。。

顺便说一嘴,道光的进士们就跟改革开放的第一批大学生似的,可以说碰到好时代了。普通进士大部分一辈子都是干文职,属于偏科生;而道光年的进士先是在中央做官,等到总部混的熟了,太平天国很配合的开始起义,于是下到地方搞武装。可谓上能九天揽月、下下可入海捉鳖,不服不行。

这帮道光的进士,混的最牛逼的就是道光18届优秀毕业生曾国藩,27届课代表李鸿章。大家顺便注意两个知识点,15届袁甲三和30届袁保恒,后面有用。这帮人都是汉人文官出身,趁着农民造反的机会搞团练,一样是尾大不掉搞的中央又爱又恨,几乎是一个模子出来的。

前两位混的更好一点,谥号“文忠”;后两位稍差一点,谥号“端敏”和“文成”。如果大家不知道谥号是啥意思的话,差不多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的意思。不要多想,我只是说这种盖棺定论的玩法是一样的。

所以说,老曾这辈子名头那么响也不是没原因的,就是从这一代开始,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袁保恒这帮人为基础的汉族官僚集团,踩着他的脚印,耐心的逐渐蚕食满族的权力。

责任编辑: 李广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417/2205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