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和缺乏经济机会让中国年轻人感到沮丧,他们正在诉诸新的流行词——躺平和摆烂(let it rot)——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图为中国大陆的人群
中共的宣传机器向来擅长给社会问题涂脂抹粉,化丑为美,掩盖真相。
中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称,到2024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突破2亿人,占劳动人口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一。这种说法乍一听似乎就业形势大好,殊不知这背后隐藏的真相——恰恰是汹涌的失业大潮。
近年来,中国经济严重下滑,导致失业人口明显增加。以青年失业率为例,据官方数据,2023年6月,16至24岁青年失业率达到21.3%,创历史新高。但北京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张丹丹的研究显示,2023年3月,中国青年失业率的最大值可能达到46.5%,远高于官方公布的数据。
为了掩盖真实的失业率,中共不仅大搞数据造假,甚至不惜玩弄语言魔法,在用词造句上动歪脑筋,将一些本应归入失业人口的人说成是“灵活就业人员”。
借助颠倒黑白、移花接木的宣传话术,找不到工作的人被它们改头换面,说成了“自由职业者”;送外卖、跑网约车、摆地摊摇身一变,被美化成了“自主择业”;靠零工收入勉强糊口的人群,居然成了“多元就业”大军。
其实,所谓“灵活就业人员”,不过是给失业人员换了一个冠冕堂皇的说法而已。如此一来,本来明明是经济下滑下的负面新闻,却成了官方解决就业问题的靓丽政绩。网友讽刺说,“能把喝西北风说得这么冠冕堂皇的,满世界找不出第二个了”。
不仅是失业问题,在中共的话语体系里,任何社会问题都可以通过这种语言魔法化“腐朽为神奇”。除了失业叫“灵活就业”,类似的还有物价飞涨叫“消费升级”,经济下滑叫“结构调整”,权贵横行叫“市场活力”,等等。
然而,这种自欺欺人的话术终究掩盖不了现实的苦难,亿万普通人每天为了生计疲于奔命,才是这个时代最真实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