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财相李韵晴(Rachel Reeves,前排左)无视国内反对声音,周末出访北京及上海,与中国副总理何立峰(前排右)举行中断多年的财金峰会。美联社
英国面临小型债务危机下,财相李韵晴(Rachel Reeves)却无视在野党强烈反对,如期在刚过去的周末访问中国。两国达成的69项协议,包括容许英国猪杂、猪精液等肉制品入口中国,但总计只为英国未来几年带来共约6至10亿英镑利益,占GDP微乎其微。有财经评论员对财相访华带来的成果失望,而英国舆论对财相此行的反应,也再次反映民间对工党政府的质疑。
相隔8年,英国财相再次访华,上一次已经数到2017年,其后英国经历脱欧、疫情及政党轮替,两国关系也因香港“反送中运动”陷入冰点。新任财相李韵晴却无视英镑急跌、在野党的反对,执意带同英伦银行行长,及金融行为监管局局长等财金巨头访问中国,最终为英国带来什么得益?
双方达成69项共识 收益平均每年占英GDP少于0.01%
李韵晴周六(11日)在北京与中国副总理何立峰会面,并重启中断6年的“英中经济财金对话”,双方在金融及贸易等领域达成69项协议,预料在未来5年可为英国带来6至10亿英镑的经济得益。
在金融领域,中方将容许英资金融机构扩展在华业务,中国银行亦将首度获准在英国发行离岸“绿色债劵”,两国又同意加强交换金融监管资讯;在贸易方面,双方将寻求进一步协议,首度开放英国宠物食品入口中国、另展开容许英国猪杂打入中国市场的程序,以及重新准许英国将冷冻猪精液出口中国。
翻查资料,英国202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约为2.54万亿英镑。李韵晴这次在北京为英国未来5年争取的“经济收益”,若以每年平均两亿英镑计算,其实占英国GDP比例不足0.01%。而根据英国全国农业工会2024年底的数字,英国猪肉产品出口中国每年带来的收入,亦只有约1.78亿英镑。
李韵晴在英国爆发小型债务危机之际访华,最后只换来占国内生产总值不足0.01%的利益,惹来前港督彭定康等在野保守党人猛烈抨击。(Rachel Reeves Facebook)
评论:白行一趟“得个桔”
财经评论员颜宝刚接受本台访问时,指李韵晴访华的成果令人震惊,形容是“白行一趟”:“‘得了个桔’回来,其实完全对现在英国的经济状况丝毫没有帮助。英国国内仍有很多人痴心妄想认为,只要和中国做到生意、找到中国的投资,英国的经济就可以有未来。事实上现在大家应该很清楚知道,中国经济本身都出了很深的问题。”
他认为英中两国最新的贸易协定,很多都流于“象征式”,譬如英国农产品的进出口其实在英国经济的占比有限;反而伦敦政府容许中银在英国发行人民币债券,就正好配合中国希望将人民币国际化的部署。
李韵晴:有向中方提出人权议题 两国经济合作亦重要
中共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周一(13日)总结双方会面,指两国都反对“脱钩断链”,并同意减少双向投资障碍,促进非歧视开放的营商环境。而李韵晴接受传媒访问时就表示,与中方会面有触及香港及俄乌议题,包括正受审的英国公民、壹传媒集团创办人黎智英的情况,指与中国公开及坦承处理包括国家安全等领域的分歧。
不过李韵晴在周六的峰会上,仍强调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当我们继续加强金融关系时,更紧密地在监管合作方面协作就非常关键。而随着我们的市场日益互联,维持统一的全球标准至关重要。这确保了国际金融流动的顺畅运作,并避免分裂的情况发生。”
前保守党党魁批“叩头” 学者:场面如“一带一路”国家访华
前保守党党魁施志安(Iain Duncan Smith)向英媒形容,李韵晴访华是“叩头行动”。国际关系学者黄伟国就以李韵晴参观英资单车制造商在北京的旗舰店为例,指这些画面“似曾相识”:“中共对一带一路国家都是用同样的手法,这种所谓中资进入外国投资、甚至注资为名,但实际上目的当然就是,希望能够在当地产生更加进一步的政治、经济的影响。”
国际关系学者黄伟国指,今次英国主流传媒对李韵晴访华换来的经济成果报道篇幅不多,反映舆论质疑由首相施纪贤(左一)领导的工党内阁,是否有足够能力解决经济问题甚至完成5年任期。(Rachel Reeves Facebook)
舆论反应显民间对工党能力的质疑
黄伟国指,今次英国主流传媒对李韵晴访华着墨不多,某程度上亦反映民间对工党政府的质疑。
他说:“可想而知英国的主流媒体是不会对李韵晴访问中国,对于改善所谓中英关系,或者甚至中国能够救英国经济有任何的期望,反而很着迹就是问为什么你宁愿浪费时间,去到北京进行一些没有用的访问……给人有个印象就是,工党是不是完全没有能力救英国经济?”
黄伟国又认为,英国与德国、法国等邻国相比,并无筹码“食两家茶礼”:一方面与北京做生意、一方面高调批评中国;而今次财相访华反映中国已无能力做英国的“大靠山”。颜宝刚就指,英国经济未来只能考虑如何推动金融市场及初创产业“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