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略】"惟谦"在2007年出版的杂志封面(受访者提供)
河南工作结束后,李丹开始致力于对高危群体进行艾滋病防治宣传,但在2011年,他发现这个议题很难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于是转型从事文化工作,尝试开办公共空间、举办活动,为NGO和文化领域工作者提供连结的机会。
李丹本人保持着温和的作风,但2014年后,随着国内空间收紧,他的事业还是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公民社会的人不是出国,就是坐牢",他说。2019年,他的公共空间关门大吉。他觉得,现在看来,这算是不幸中的大幸,至少不必在疫情期间浪费房租苦熬。
时至今日,李丹仍在国内的审查体系之下从事文化策展工作,致力于举办女性艺术展和国际文化交流。不过,由于网络环境的变化,即使是这样的活动,也难以避免"小粉红"的攻击。2023年底,他的活动被小粉红视为"煽动性别对立"和"勾结境外势力",遭到一场严重的网络暴力。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图略】2008年5月2日星期五,在香港奥运火炬传递期间,火炬手经过重庆大厦时,写着"释放胡佳"的横幅挂在了那里。(AP Photo/Bobby Yip, POOL)
胡佳则更加猛烈地对抗体制,他介入一个又一个人权领域的热点事件,国保的软禁成为家常便饭。
"在河南(做艾滋病工作)觉得天下乌鸦一般黑,后来到了山东,才知道天下乌鸦一只比一只黑,"胡佳说。最长的一次软禁发生在2006-2007年,由于去山东救援盲人维权者陈光诚,他被便衣警察、基层官员暴力殴打,回到北京后,又被持续软禁214天,无法走出单元门。
在胡佳被软禁的2007年2月,美国妇女组织"生命之音"向高耀洁颁发"全球女性领袖"年度奖,由第一夫人希拉里颁奖。为了阻挠高耀洁出国领奖,河南当局限制了高耀洁的人身自由,并向她的子女施压。时任河南省委副书记的陈全国两次来到高耀洁家,之后,《河南日报》刊登了高耀洁"激动地表示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怀"的照片。
十几年后,胡佳提到这件事,仍然很愤怒:"当年陈全国在高老师家跟个三孙子似的,没想到现在变成这样。"
高耀洁用一部秘密手机告诉胡佳,她根本没有"激动地感谢",软禁中的胡佳把高耀洁的实际状况发到网上,联络外媒记者进入高耀洁居住的小区,报道高耀洁的真实处境。最终,通过新闻报道的舆论效应和希拉里的亲自协调,高耀洁被允许出境,在胡佳楼下驻守的警察也全部撤走,他和前妻曾金燕得以送高耀洁去机场。
【图略】2007年3月14日,希拉里与高耀洁会面。(《高耀洁画传》)
这件事一度让胡佳认为,当局会对民间社会有一定的宽容度,然而,就在那年年底,他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被捕,后来被判刑三年半。
至少三位熟悉高耀洁的人认为,她对民主运动几乎从不置评,不聚众上访,而且声望极高,即便她留在中国,也未必会有胡佳、李喜阁那样严重的人身风险。但如果高耀洁没有选择去美国,她的书稿一定无法顺利出版——这也是高耀洁本人最为担心的事,她年事已高,害怕那些关于艾滋病的文字随她的死亡消失。
2009年5月6日,法国授予高耀洁"杰出妇女奖",高耀洁再次被切断电话,楼下有人监视,她更加忧虑。于是,她带着存储书稿的硬盘,独自离家,几经辗转,在8月8日抵达美国,从此与中原故土、她挂念的艾滋孤儿和工作伙伴们天各一方。
2011年,胡佳出狱,仍然受到监控和骚扰,平时被禁止离开北京,两会、党代会等敏感日期则要被强制离开北京"旅游"。最近两年,国保对胡佳进行了最严格的软禁,他出门只能乘坐国保的车,这导致他几乎从公众视野中消失。
胡佳再也无法前往河南,他的"被旅游"需要由国保精心选择目的地,再征得当地有关部门同意。异议人士聚集的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以及他从事过艾滋病工作的河南都"不欢迎"他。2021年7月,河南水灾时,胡佳在朋友圈中写道:"灾难的年份,关注着每一条河南的消息。没有旅行的自由,无法象(像)从前一样几十次的前往河南考察、支援、揭开真相。无惧原河南政法委书记刘满仓曾出的狂言'胡佳要再来河南就让他把脑袋留下'。"
在高耀洁人生的最后几年,由于胡佳的手机被限制接听境外电话,他们只能通过邮件联系。偶尔,和胡佳一起参与过艾滋病公益的朋友到纽约,会去拜访高耀洁,高耀洁会询问胡佳的现状,托他们转达对胡佳的关心。
多年以来,在师友长辈和至亲去世时,胡佳总会提到小时候父亲教他的古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他曾经多次在个人社交媒体和接受采访时表达,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让长辈们看见中国实现民主转型的那一天。
对于高耀洁,胡佳唯一的心愿,是有朝一日能够自由地进入河南,亲自到黄河边祭拜这位步履蹒跚、体弱多病却执着于正义的前辈。告诉她,正义已经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