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首?美国防部《中国军力报告》敲响警钟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军政 > 正文
斩首?美国防部《中国军力报告》敲响警钟—《中国军力报告》是对台入侵或斩首的宝贵提示
作者:

近日台北市与上海市之间的“双城论坛”结束,访问团带著统战成果回程,徒留台湾朝野陷入政争相持不下,中共高层在澳门则是进一步大肆宣示“一国两制”和港澳回归,仿佛唱和上海团访台的政治胜利。

就在同一时间,202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力报告》(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下称中国军力报告)于12月18日公开,再次提醒世人注意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目的。对于缺乏政治互信的两岸而言,更不能忽视二元辩证的软硬两手是中共斗争的基底思维。

报告反映美国现实需求

回顾美国国防部的《中国军力报告》历程,相关法源来自于1999年通过的2000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报告的架构历经2009年与2019年两次较大规模的改动,目前最新的版本结构着重于“如何理解中国的战略”、“中国的军力投射能力”、“周边区域作战与活动”,以及“部队现代化的资源和技术”。

2020年之后的《中国军力报告》新增“不断增长的全球影响力”,显示美国已注意到中国的军事力量造成的全球性挑战。

在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之后新增本文后的专题五篇,内容包括:解放军的自我评估、中国对俄国发动战争的支持、战略威慑体系、招募与人事管理,以及国际安全环境。

今年的《中国军力报告》则是重于核武与战略威慑、台海问题、海军和全球投射能力、军民融合、太空与资讯战,以及军事现代化的检讨,较往年更加重视军政与军民之间的跨领域研究,在实证科学之外也重视社会科学的本质性问题,不仅止于“灰色地带冲突”的战略层次问题,反映着近年来解放军研究更为科学化的趋势。

《中国军力报告》是基于美国对中国的前理解(Pre-understanding)所撰写的研究报告,其研究立场是从美国的现象世界理解中国军力的本质,因此这是一份基于大国竞争的世界观所撰写的报告。其宏观性的视域与重视整体性的架构,是为了美国应对国际秩序与权力结构变化的“庙算”,因此美国更为关注中国的核武与威慑能力、全球军事存在的影响、太空与资讯能力,以及军民融合领域,尤其是中国如何运用整体国力发挥技术与资本的力量,将其运用于军事领域,也就是所谓军事现代化的进程。

中国核武能力影响美国援台

中国的核武与威慑能力是美国长期关注的议题,特别是核武的数量与三位一体的核战略发展,是美国评估中国是否有能力挑战既有国际秩序的指标,更重要的是避免大国之间的误判,确保人类文明与世界能否存续,而不仅止于国家生存的层次。今年的报告指出,中国的核战略可能模糊“不首先使用”政策的条件下,增加应对高强度常规冲突时的核威慑选项。受到俄国在俄乌战争屡屡采取“核勒索”(Nuclear blackmail)且有获益的影响,中国未来不排除向俄国和朝鲜看齐,进一步常规弹道飞弹与核武混合搭配,混淆西方的判断。

中国核武能力的突破可分成两个层面,从弹头和基础设施的数量上来看,中国将于2030年将拥有超过1,000枚核弹头,中国在疫情期间的2022年已完成三个ICBM发射井区域,新增至少300个发射井,因此在当时曾被描述为“地下长城”。中国在载具方面也有长足进步,已能挑战美国弹道飞弹防御能力,具备高超音速滑翔能力(HGV)的东风-17,以及改进多弹头技术(MIRV)。这使得中国具备类似于俄国“榛树”(Oreshnik)的战略工具,可将美国在第一与二岛链的布署作为“核勒索”的目标。

对中华民国而言,中国核武与威慑能力不是直接的威胁,而是阻美援台的战略工具,攸关台湾生存问题。例如:今年九月底,中国对太平洋试射的东风-31AG,是为警示美国不要干预西太平洋事务,美国援台是战略选择的问题,对于中华民国则是生存的现实。从美国宏大的全球性战略考量,并不一定会把美国以外的国家作为单一的主体放在《中国军力报告》,包括中华民国在内的个别国情,只是环境或是客体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从《中国军力报告》理解美国如何理解中国,但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华民国的建军和应对方案。

中国的全球军事掣肘美国

时值美国政权交接期,预期川普政府就任后将大幅调整外交与国安政策,未来不一定能以同等的高度重视中国的全球军事存在。对于中华民国而言,应优先关注的是南海地区与南太平洋国家,前者保障中国的运输,亦能影响中华民国海上能源运输路线,后者则是影响中华民国盟邦存续以及美国援台意愿。中国的全球军事存在是双重性的,以自身为主体扩张战略据点与影响力,或是以客体参与他者的主观军事活动,例如:俄乌战争和俄国在西非的扩张,借此获得宝贵的第一线经验。

中国在柬埔寨事实上的驻军基地云壤港,从去年至今中国常驻两艘056级,联通湄公河的德崇扶南运河也在加速建造。这项计划不只是有助于中国在当地调度资源联通云南,泰国的克拉运河也有可能重启计划,中国将获得一条绕过麻六甲海峡和南海的捷径。中国亦在另一侧的缅甸租借科科群岛,邻近的航线是前往麻六甲海峡的必经之路,必要时可在半途扰乱中华民国的海上能源运输。

南太平洋地区方面,中华民国的前邦交国索罗门的故事殷鉴不远,现在该国已是中国在南太平洋地区警务合作最密切者,并且也包括海警合作层面。中国也在当地营建新的港口,未来亦可仿效柬埔寨云壤港常驻军舰,地位犹如东非的吉布提,扩大中国海军在第二岛链的军力投射范围,同样具备制肘美国援台的功能。

俄国的作用应重视而未重视

由于俄乌战争的关系,以及叙利亚政局变天,中俄联手干预印太事务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虽然俄国主动军事介入中国安全事务的可能性不高,但是如以造成美日两国援台的压力,并且保证中国的一部分的能源安全,以及俄系弹药和军火的生产供给,对俄国而言不失为有偿的回报。

俄乌战争所累积的技术和经验对中国而言更是弥足珍贵,目前中国的军事观察团已将俄国的无人机战术反向输入,无人机业者也获得宝贵的技术回馈,一部分弥补中国所需的现代战争经验。12月12日,俄国国安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Dmitriy Anatolʼyevich Medvedev)访问中国,谈话提到“中俄两国应联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指涉的范围恐怕也包括国共内战。

俄国的前瓦格纳部队在西非的扩张已成功裂解法国的势力,中国则是资本运作取得关键战略资源,并且透过支持“五国联军”(G5 Sahel Joint Force)的行动,帮助马里、尼日、布吉纳法索、查德和茅利塔尼亚,而这些国家大多同样有俄国的军事支援。

尼日作为全球第七大铀矿生产国,因反法情绪而将中国作为主要交易对象,有助于中国扩张其核弹头的产能。赣锋锂业在马利的锂矿开采更有助于在非洲获得廉价的关键电池原材料,未来可透过在地生产大幅降低成本,一举在非洲占有新能源领域的市场。中华民国的台湾中油也在邻近的查德持有油田,地区的地缘政治变动足以影响中华民国海外利益,但是在《中国军力报告》并未着重中国在非洲潜在的军事影响力,这也同时反映美国忽视非洲地区和“全球南方”的重要性。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上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4/1229/2151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