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面对遗书,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孩子承受过什么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民意 > 正文
哪怕面对遗书,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孩子承受过什么
作者:

【三】学校教育

六、“双减减到哪里去了?减假期吗?”

……所有的教育者,尤其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被这个句子震得脑子嗡嗡响。

为什么全世界都有假期?为什么连监狱都要设置假期?为什么不全年365天都工作、学习?那岂不是每一个弯道都在超车吗?反复超车就反复领先,反复领先就遥遥领先。为什么都不这样做?——说明假期很重要。

但,在基础教育这片以未成年人为绝对主体的土地上,偏偏这样?——反而到了成年之后的大学,啥假期都突然就恢复正常了。

下面这张最新的截图,虽然不是每个学校都如此,但我坚信有学校真如此:

我无意责备具体的个人。每个人都有身不由己的理由。

我只想提供两个思考:

1、时间堆积是否是唯一的途径?除了大量时间堆积,是否有同等效果的方法?如果有,我们能否扪心自问为什么不选?为了我们的简单方便,我们不惜伤害数以亿万计的未成年人?我们不会去想:让孩子热爱生活、心理健康、心情愉快、喜欢学校和学习,是否达到同样的效果呢?

2、如果这一切实在无法避免,能否在个人身上克服整个时代?站在个体的角度将枪口抬高一寸?以一己之身挡在孩子的前面?虽然他们是别人的孩子,但他们都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是下一代孩子的父母。

每当放假,在他们彻底熟悉我之前,都会有学生来问“老师,假期作业是什么”,我看着他们微笑,同时心中酸楚:他们不习惯没有作业,觉得有作业才是假期的正常状态,反正都要有,不如早拿到早做完,早死早超生。

——有没有愿意做、希望做假期作业的同学?当然有!但这样的学生也不需要老师布置作业,他们会自己找到作业。

七、级排名,级长对优学生和差学生的双标。

——这会给心智不成熟的孩子怎样的冲击,能让他们怎么认知这个世界,我觉得不必再阐述。我简单类比一下:工作排名、领导不公平态度,对成年人有多大的冲击,你们这些大人自己没个逼数吗?你生活中的骂骂咧咧、指桑骂槐、怨天尤人,有多少都是源自这两个因素?施加到孩子身上,你就毫无感觉了?

八、老师说“先考后甜,读书才有出息”。

——善意角度,老师这样说,是他们确实认为读书是唯一出路。这样的同行没有主观恶意,但实在是暴露了自身认知的极度狭隘。

——恶意角度,老师们这样说,是明知读书并非唯一出路,人生有很多路可走,只是读书这条路看起来最常规、最简单(因为现成,所以简单),但为了让孩子“不分心”,所以刻意强调——它的严重后果就是:堵死了孩子的希望。

——教育,学那么多的知识,是为了给人生增加更多可能性的。而我们只指给他们一条路:“考上好高中”“考上好大学。”但这常常并非是我们的真正想法。验证方式很简单:只要不再评估老师们的升学率,老师们将会立马不再将“考上好高中好大学”作为鼓励学生的唯一理由。

所以我们这些成人,从父母到老师,都是自私的。

【四】一个聊天

恰好下午有一个学生找我聊天。他们拥有完整的国庆假,还在假期中。

我想把它发出来,让父母、老师们看看我们的孩子在想些什么。

当我们知道他们真正想些什么的时候,能不能有所反思。

作为一个15岁的孩子,她的思考很不错了。

聊天内容整理组合如下。

她先发了一张图片:

她:

老师……

我:

这些娃,应该是全方位的疼痛。尤其是父母

如果单从“不想补课”这一目的,实现它的方式实在轮不上跳楼。

学校、社会、同学,永远不会是一个孩子选择这种方式最后的、最大的原因。

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并不是不爱,而是让孩子以为自己不被爱。当最后的堡垒都失去了,他们才会对整个生活完全绝望。包括他们为什么宁可忍受霸凌也不告诉父母。

你换成自己就能想明白这个点:学校、同学、老师、朋友、社会,算个啥啊,只要我在家里能得到真正的、完全可信任的爱和信任,就会觉得“除了老子成绩差一点,我和我爸妈又不在乎这个,一切都挺好的”,所以不会去选择这样的方式。一个娃,想到自己的父母就觉得温暖、就觉得啥事也没有,就怎么也不会跳下去。

她:

更吓人的是同龄人对跳楼者的态度。他们不去怜悯或者怎么样,而是选择庆幸或者开心,因为可以放假。

我:

嗯,这才是整个氛围的扭曲之处。

她:

我刷到的时候,我发现我真就是这么想的。

我:

我们的整个氛围,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还是平时的日常相处,都对他人缺乏关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是非常自私的。“少管闲事”“只要我好、我家好就行,不要管别人如何”,长久下来,便对他人的痛苦无感。

只有哪时候才会有感觉——那个不幸的人与自己有亲密关系。

她:

是。面对其他人通常也只是内心“啊”一下。

我:

我们严重缺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除非直接伤害到自己(伤害到自己的亲密关系,本质上就是伤害到自己),否则不会产生同理心。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特正经的张某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4/1006/2111669.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