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变异的战争
俄乌战争的第1天,可能与军事有关。
俄乌战争的第10天,已经是科技的 PK。
俄乌战争发展到今天,这已经是“根”的较量。
前线的每一次爆炸,绝不仅仅与 TNT当量有关,而是在科技之根、金融之根、文明之根、法律之根的全方位较量。
时代变了,不能再沉迷于冷热兵器的“亮剑”。
大国之间的博弈,军事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根”力量的综合较量。
俄乌战争中,每一次“凤凰幽灵”无人机的出击,每一枚“缟玛瑙”超音速巡航导弹的发射,后面是芯片制造、电子操作系统、电脑超算、卫星导航、雷达跟踪、光学感应、软件集成等多方面技术的 PK。
如果不从底层逻辑来理性探讨,仅仅逞口舌之快是看不到真相的。
01
看不到的“根”力量
俄乌战争刚一开打,有三件事值得思考:
第1件事:甲骨文 Oracle用3个小时“屏蔽”了俄罗斯的所有用户,甲骨文拥有全球最大的关系型数据库,占据俄市场半壁江山。
第2件事:全球统一金融结算系统 SWIFT系统将俄罗斯许多银行从中移除,在金融上切断俄罗斯对外贸易。
第3件事:SpaceX创办人马斯克宣称启动“星链”在乌克兰的服务系统,乌克兰可以通过“星链”卫星连接上因军事行动而被中断的互联网。
这三件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根”力量展示。
数据库是互联网技术的“根”,SWIFT是金融系统的“根”,星链是通信系统的“根”。
在和平发展的时代,这些根被埋藏在“全球化”表象下,被包裹在城市的繁华夜色里。
但一旦出现战争情况:“根”的力量展露无遗。
从俄乌之间的这场战争,梳理美国的八种“根”力量。
看这些根,是如何影响战争的走向。
02
芯片制造:“技术之根”的对抗
先从根技术谈起,以最热门的芯片制造为例。
没有芯片的现代武器,基本就是一堆废铁。
拥有高精芯片的武器,越是在战争中处于金字塔尖。
美国的“弹簧刀300”,电子系统集成化程度很高,使用了精密芯片和电容原件。
俄罗斯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Kh-47M2 Kinzhal),同样也密布微电子电路及超算芯片操控。
如果最后失去了精尖芯片的支持,战争怎么打?
谁是芯片技术之根,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几家明星芯片企业,例如三星、台积电等。
美国的芯片企业有多少?包括英特尔、高通、博通、microchip、霍尼韦尔、IM Flash、IXYS、Skyworks、TowerJazz。还有 Vishay、TSI、Skorpios、X-FAB、TowerJazz、TI、Kokomo、MACOM、Elmos、Skywater、Sanken、NXP等。
就算台积电这样 TOP1的全球芯片制造龙头,基础材料来自于美国 AMAT、LAM公司,同样操控于美国之手。
这也是中国科技企业在俄乌战争如此谨慎小心的原因,这是真正的现实困境,不是由键盘侠能够改变的。
若没有高能芯片补给,武器不过是移动的标靶,俄罗斯芯片一旦消耗太多,没有根的支撑,战争越打到后面越被动。
所以芯片技术,一定是需要努力开拓的。
03
操作系统:现代科技的软体基石
除了硬件基石,软体基石同样重要。
而软体中最核心的技术,那就是操作系统。
每一个硬件后面,总有软件代码在后面支撑。
没有优秀的软件系统,再好的肉体也没有灵魂。
以手机操作系统为例。美国的 Android与苹果的 IOS系统,构成了现代手机应用平台的两大基石,它连接着整个代码和数据终端。
优秀的操作系统可以让软件流畅的运行,流畅运行的软件可以让硬件多出1秒的打击时间,这1秒的时间可能就决定某次战术的成败。
为什么俄罗斯战士的手机,在战场上成为被对手定位的可怕机器,而乌克兰的手机则是一个特别好用的分布式通信终端?这后面就是操作系统和各种软件在共同作用,俄罗斯有些高级将领被清除,正是因为有 AI软件和计算终端协作完成。
操作系统的落后,软件体系的缺乏,可谓锥心之痛。
当然,俄罗斯也有自己的极光 AuroraOS移动操作系统。
可谁又知道 AuroraOS移动操作系统基于开源 Sailfish OS。Sailfish OS是哪里的?它是俄罗斯此次的对手之一的芬兰 Jolla公司开发,真是悲哀且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