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欧债危机和中国抑制通膨措施影响,美国商业期刊商品工业指数5月重挫57%,创 2008年10月以来最大单月跌幅,这预示商品空头市场恐将到来,因为当时该指数也大跌56%,两个月后半世纪来最险峻的金融海啸即席卷而至。
尽管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日前调升今明两年的经济成长预测,华尔街乐观预估经济成长将加速、商品价格也可望高涨,商业期刊商品工业指数5月仍重挫 57%,创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倒闭以来单日跌幅之最。该指数由商业期刊(Journal of Commerce)和经济循环研究所(ECRI)编纂,追踪包括钢、牛皮、动物油和粗麻布等共18种工业生产原料的价格,旨在反映全球工业经济环境的荣枯。
曾任高盛商品分析师的Curium资本顾问公司执行长芬顿说:「随著市场的风险胃纳缩小,成长力道将不如预期,商品需求将也比原先预期来得疲弱不振。」
ECRI执行董事艾朱坦说,与期货市场相较,商品工业指数更能反映供需状况,因为其追踪的半数商品都不在投机客出没的交易所交易。该指数已自4月30日的 60.56,跌至5月28日的25.97。
回顾2008年时,商品工业指数曾在5月攀抵高峰,相隔一个月OECD便乐观预测美国2009年经济成长率为1.1%。但此后商品价格持续下跌,10月该指数年化后的跌幅高达56%,跌落1949年以来的最低水准。两个月后,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就宣布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商品市场2008年进入熊市,路透CRB商品指数5个月内大跌56%,商品工业指数更跌至0以下。有鉴于此,艾朱坦警告,现在商品指数重挫,「就是告诉我们,全球工业成长即将触顶,而且就是现在」。
联准会前主席葛林斯潘用来衡量经济的铜价,5月下跌7.4%,是1月以来最大跌幅;工业生产所需的牛皮,今年以来也下跌9.7%,逼近2008年的 9.9%跌幅。三菱日联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洛普基说:「如果商品价格一直下滑,制造部门将面临冲击。」不少分析师也看空商品市场,理由是中国为求抑制经济过热而紧缩货币政策,已使商品需求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