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奴"赚来钞票白忙活?
字典里,对于奴隶的解释是:须为奴隶主干活,无报酬,且无人身自由。
现实中,则生活着这么一群"奴隶":拥有自己的办公桌、电脑,靠为雇主服务赚取报酬;同时,须向某个或几个"债主"提供财力支持或无报酬的服务,不能反抗,只能默默承受。
"债主"或是现实存在的房子、汽车、奢侈品,也可能是虚拟的人情世故、理想抱负。我们将这些白领"奴隶"简称为"白奴"。
卡奴城市"定向运动"者
丁晓青 26岁公关公司项目执行
自从皮夹里有了平生第一张会员卡,丁晓青日子就再没太平过。
大学一年级,在一个同学的怂恿下,她申办了某书友会的会员卡。头几个月里,晓青"忠诚"得很,没事儿就揣着会员卡跑进书店捧几本书回来。"也不管自己会不会看,反正把书往桌上一堆,那感觉--VIP。"
丁晓青的"热度"烧了整整3个月,终于到了弹尽粮绝,连饭都吃不上的地步,而寝室里的新书,多得到毕业都看不完。于是,逛书店的频率,从每周两三次锐减到每月一两次。
可,人家书友会有明文规定:义务与权利挂钩!连续3个月没买一本书的丁晓青收到一封措辞客套的"提醒函",大意就是:快来花钱吧。紧接着,又接到书友会的电话,一声音甜美的小姐絮絮叨叨说了一大通,大意还是:快来花钱吧。
丁晓青"宁死不屈",书友会更是不屈不挠,最后发来"最后通牒":您若再不就范,我们会自行为您挑选一本新书、送货上门,请您先付款,若实在不中意,可于隔日到总部退书、退款。进我家理财聊聊您的理财生活吧……
若干年后的今天,这张会员卡,还在丁晓青钱包里插着,每月存钱买书的"习惯"也被保留下来。而她最新养成的"习惯",是在偌大的城市中开展"定向运动 ":会朋友,到某茶座,使用积分卡;看电影,到某电影院,使用会员卡;买隐形眼镜清洗液,到某眼睛行,使用特惠卡;买时装,到某商厦,使用与某银行联名的购物积分信用卡;买化妆品,到某专柜,使用VIP卡;买日用品,到某生活广场,使用折扣卡……
为了收纳与日俱增的会员卡、积分卡,丁晓青在3年间换了5只钱包,尺寸从最初11cm×9cm变成现在的19cm×9cm。钱包里的新成员,是一家美容美发店的充值卡。当时,是被帅哥发型师灌了大半天迷魂汤后,稀里糊涂就充了500元现金进去。事后,有过小小的后悔,只能自我安慰:"女人的头发很重要,一个星期洗吹一次才10元,卡里的钱够撑一阵子的。"
没想到,帅哥发型师长了副"火眼金睛",每次,她去洗发,不是被发现发稍严重分叉,就是头皮严重营养不良,或是发片层次不齐……秀发几成枯草。"你也不要担心,只要--"帅哥发型师眼珠子骨碌碌地转:"做个护理,上个发膜,染个颜色,换个造型……一切OK。"
头发果然一天天OK起来,工资卡里的钱也一点点转进了充值卡里,先是一次充500,后来涨到1000,最后,一次性充进2000,荣升金卡会员……
这些日子,丁晓青又打算换个钱包,好装进新办的价值2000余元的健身卡。把老钱包的东西,稀里哗啦统统倒在桌上--除了现金,有各色会员卡、VIP卡 11张,银联卡一张,信用卡一张。银联卡里有当月薪金3600余元,信用卡里有本月透支的600余元,可,就那两美发、健身的充值卡里钱,却有足足 6000多。那一刻,VIP的她有点头晕。
证奴留洋背景"社会青年"
沈莉菊 26岁海归待业中
沈莉菊曾供职于世界500强公司,可就因为一次错误的培训,让她沦落成赋闲在家的"社会青年"。
2002年的一天,已是"技术支持"的沈莉菊受了不小的"刺激":"同事业余时间都孵在培训班里,进修技术的还是少数,多数都报了MBA、GRE,如果我不跟上,总有一天会保不住饭碗的。"就在同事甲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同一天,她递交了辞职信--她已经报名参加GMAT培训,未来还将远赴加拿大进修 MBA金融学课程。来源:东方早报
2006年年初,沈莉菊学成回国。"这些年吃的苦头,说也说不完……"面对当日的同事、同学,她总摆出一副祥林嫂式的苦面孔:辞职后,起早贪黑地啃书本,过语言关;收到大学的OFFER后,父母朝她两手一摊,家里没钱供你读书,一切就靠你自己了;初到加拿大,学费、生活费一拥而上,除了啃书本,就是找人家打工;总算学成,揣着MBA文凭却找不到一份可以安身立命的工作,金融人才在当地不是紧缺而是泛滥,而她既没有相关工作经验,语言上还有明显的劣势……
人虽然回国了,沈莉菊的思路还停留在4年前:"只要拿到文凭,钱都是可以赚回来的。"
可,现实是残酷的。即使是海归,即使有过硬的语言、技能,照样被淹没在人才市场的人潮中。一连应聘了几家外资银行,沈莉菊都在初次关就被"涮"下来。有一家外企的人力经理对她说过这么一番话:"你的语言和学历都过硬,可你有个致命弱点--没有金融行业的工作背景,而经验,是我们最最需要的。要是你当初没有辞职,一直在这个行当做你的"技术支持",我们一定欢迎你加盟。不过,你和你掌握的技术已经脱节太久了。"
一番话给了沈莉菊当头一棒,难道多读书,多考证有错吗?
礼奴红白"炸弹"落纷纷
王涛 30岁/银行客服部主管
"和钱打交道,多少会带些俗气。"在银行混了几年以后,王涛感受颇深,"而且,同事间俗得毫不避讳。"
2003年7月,他进银行工作才6天,一个部门的同事还叫不全名字,就被一颗"红色炸弹"砸个正着。"小王是吧,下个月我结婚办酒,你们部门都来。这是给你的,到时候早点到呦。"陌生面孔笑呵呵地扔下"炸弹",一转身,又"轰炸"其他人了。
去还是不去?这是个问题。王涛正在犹豫,带教的师傅已经发话:"去。我们都去。反正你以后也要结婚办酒的。"红包里该塞多少钱?师傅又说了:不论男女老少,500元起板。据说,以前信贷部有人结婚,伴郎忽然随身携带POS机,没带现金是吧,不要紧,直接刷卡,借记卡、信用卡、本行卡、外行卡通吃不误。
噩梦就此拉开序幕。在王涛从柜面小职员升迁到客服部做主管的漫漫3年中,他就快被"红色炸弹"打成"马蜂窝"了:红白两事要送礼,升迁搬家也要送礼,儿女满月、病愈出院、逢十的生日通通要送礼;一个部门的要送,点头之交的也要送;新同事要送,老法师要送,顶头上司那更是要送……
2004年9月,王涛被3颗"炸弹"同时击中,"等于白干一个月,有种民不聊生、暗无天日的感觉。"
终于,在2005年6月,王涛等到了发动"轰炸"的一天:领导宣布他升为主管的第二天,他奔走相告,在每间办公室的每张办公桌上扔下一枚"炸弹"。升职宴,一办就是12桌,礼金收入6万有余,去除"成本",净赚4万元。
2005年10月,王涛和女友在婚房尚无着落的情况下"火线"结婚。请了整整30桌,收到的礼金数到小夫妇手软。2005年12月,王涛买下一套总价70万的商品房,首付3成,他连眼睛都没眨一下。
眼下,王涛的太太身怀六甲。两个人急吼吼的酝酿起孩子的满月酒来,"用不上30桌,14桌也是要的。"王涛早就想清楚了,人情债这个东西是轮流转的,轮到他"轰炸"的时候绝不能手软,不然,他日被人家"反攻",他不是又要过上"民不聊生"的日子了吗?
车奴要免费就得捉迷藏
Broody 34岁/外企职员
"买车不知开车贵,车主难免成车奴。"开着美产车招摇过市两年后,Broody心生倦意:"老婆每月才向我讨500块零用钱,车子倒要花掉我1000多,不划算,不开也罢。"
摆在他面前的道路有以下几条:
其一,卖车。可,"人说车子落地跌半价,卖了三钿不值两钿,舍不得。"
其二,租车。找个租车公司做下家倒是不难,可那些大多数是"野鸡公司",万一有借无还怎么办?万一租车人闯了祸、闹出了人性命怎么办?
其三,拼车。同事中有这方面的成功经验:Jacky和太太原本住的是市中心的两居室,他开车上下班,单程10分钟搞定。为了车尽其用,现在他们搬进了市郊的三室一厅,小区免费停车,一下省掉了200元/月。Jacky天天"四人同行":搭车者,每人日收10元,月进600,恰好够付汽油费。
但,报纸上也登过这方面的惨痛教训:一位"赛欧"车主在北蔡北中、近沪南公路的公交站点公开揽客,3人上车,一共才收了9元钱的搭车费,但随即赶到的出租汽车管理处稽查队却给他开出了一万元的罚单。左思右想,Jacky决定按兵不动,"看看再讲"。这么一来,每天为争取免费停车的战斗还得继续下去。
Broody住的是市中心的老式公房,没有地方用作车库。刚买车那会儿,他把车停在自己窗下,今天多条划痕,明天又被"电驴"蹭了一道,搞得他一到晚上就精神紧张、夜不能寐。来源:东方早报
小区对面就有正规的停车库,500元包月,再往北走几步,还有新造的地下车库,更贵,800元/月。Broody实地"勘察"了几次,还是没舍得享受"专业化的服务。"这以后,他学隔壁邻居的样,把车停在附近的小马路,当然,是免费的!
"条条都是死胡同,平时没有车走,警察也不大过来,看起来是挺安全的。"但凡事都有例外,享受了两个月的免费"午餐"之后,Broody差点吃了大亏。那天,他的车头才伸进小马路,就看见警察在给停在路边的私家车开罚款单。"我头子活络,赶快掉头,在附近兜了一圈,才停到自家的弄堂里。"
这一夜,自然睡不踏实。起床时,他暗下了决心:"搬!"不是搬家,是搬"车库"。"周围小马路那么多,就不信找不到免费的地方。"短短一个星期,他的家就换了三四个过夜的地方。"天天跟警察捉迷藏。他们今天在这条弄堂开罚单,我隔天就把车子停进去,保证安全。上床睡觉前,再出门张一张。省这几百元停车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房奴"三夹板"+"月光族"
Steven 36岁软件工程师
6年前,Steven结婚的时候,爸妈一下拿出10多万,为他付清了房子的首付,剩下的,由他每月还贷。
6年来,房价虽有起起落落,可Steven心无旁骛地做他的"房奴",日子过得风平浪静。
可,Steven的父母最近想法特别多,常常在饭桌上说东房指西屋。一天,老爸突然神秘兮兮地开口说:"楼下的老李,大前年花25万买了套一室户,最近出手了,你们猜卖了多少?"
"多少?"老妈立即附和,夹菜的筷子停在半空。
老爸放下酒杯,五指叉开:"50万!"为加强效果,还点了点头、瞪了瞪眼。
"什么?50万啊!"妈妈张大了嘴巴,瞪圆了眼睛。只听"啪"地一声,她把筷子往桌上一放,"我早说嘛,房价上涨是必然中的必然。人家小李有眼光!当初要是我们也跟进……"
老爸一听更来劲了:"房价还在涨呀,要不我们也去弄一套?就是不晓得财力上搭得够吗?"他欲言又止。
"让儿子贷款去呀!"老妈一锤定音,眼光"唰"的一下转移到Steven身上,"怎么样,儿子,再去弄一套,我们贴你一点,你自己再出一点,不会吃亏的。"
没等Steven开口,老婆已经翻矛枪了:"这好像不太合适吧,他手头的贷款还没还清呢,如果再贷,限制条件多,利息也高,好像也没啥划算的…… "Steven听罢窃喜:"还是老婆心疼我,知道我压力大。现在的月收入就5000多一点,每月还贷1200,剩下的吃吃喝喝也不宽裕。再来一套……妈呀,这日子还怎么过。"
"像你们这样优柔寡断,再好的机会也被错过了。他不能贷,那用你的名字。我和你爸贴补你就是了。"老妈一声"狮吼",把Steven惊得一哆嗦:别驳老人家的兴致了,晾他们两天,兴头过去就好了。
几星期后,父母居然在饭桌上拿出一大叠楼盘资料,Steven这才意识到,老人家这次是动真格了。"与其消极抵抗,不如主动配合。"第二天,他也开始关注起日报的"房产"版面来。
现在,只剩老婆还站在对立面上。受父母"胁迫",Steven硬着头皮揽下"劝降"的差事:"房产总算也是一种长期投资,有了固定资产,将来可以防老。"
"我顾不上防老,儿子明年就上小学了,用钱的地方多的是。房子和儿子,你到底要那一个?"老婆毫不示弱。
首次谈判,Steven落败下场。第二次谈判,父母请来楼下老李现身说法:前前后后买过3套商品房,且不计房子本身升值,仅每年的租金收益就在5万元左右……老婆紧蹙的眉头慢慢化开了。
夫妇俩仔细研读商业贷款细则,"要贷款买第二套房,又不想多出利息,只有一个办法--离婚。"现在的房产归Steven,老婆再以个人名义贷款买房。
什么?离婚?你想房子想疯了吧?房子归你,我和儿子住哪儿?"老婆反应激烈。
"都是假的呀,买了房子,我们就复婚,不过是走一个形式。"
"什么真的假的,要么别买房,要么就真离婚!"
Steven的笑容凝固了,话已至此,他哪还敢在老婆面前说买房。可,两位老人也不罢休,逮着机会就在Steven耳边灌输房价猛涨啦,再不下手就没有机会啦,我们是帮忙你投资,怎么会糟蹋钞票啦……一边是老婆,一边是老人,两头都得罪不起,Steven总算尝到了做"三夹板"的滋味。
责任编辑: 王笃若 来源:东方早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08/0430/85012.html
相关新闻
国家狠砸千亿鼓励生娃“才发3600 谁生啊”
境外论坛流传大量中国女性私密照 公安会行动?(组图) 女人出轨后 怕的不是离婚 而是这6件事(图) 中国图书馆坐满用功的成年人 但毫无意义 北京长安街现夜骑潮 比过紧日子更严峻!中国人或“无日可过”了(图) 今年最傻眼热搜!中国专科向本科火爆招生(组图) 全球顾问龙头惊传大裁员 狂砍4千人 高薪白领成祭品(图) 中国女子网上应聘文员被公司回复“太丑了” 我,十年女白领,开始送外卖(组图) 中国职场现“白领变蓝领” 就业降级谁之过(图) 白领不断消失,中国房地产失业者生活被彻底颠覆(图) AI开始威胁白领工作 没有几个行业能幸免…管理阶层也难逃(图) 中国“倒闭潮、失业潮、裁员潮”夹击 大批白领假装上班或提早放年假(图) 每天连续久坐数小时,当心死臀综合症(图) 铁饭碗也出现裂痕 经济困境下 中国大城市白领薪资缩水(组图) 上海白领3年能买别墅,任职16家公司却不上班…(图) 中国白领陷入了“恐慌” 苏联笑话复兴 大陆女白领假装在星巴克上班 穿帮后崩溃大哭(图) 白领月薪2万 却逐渐吃不起中式快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