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右50周年研討會图文实况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军政 > 正文
反右50周年研討會图文实况
0-Collective: 洛杉矶反右运动国际研讨会代表集体合影 (摄影:巫一毛)





1-     Ye&Song0630:  为洛杉矶反右运动国际研讨会的精彩发言鼓掌, 左起叶永烈宋永毅方励之。(摄影:Helen Chen





2-     DaiQing0630:  大陆著名女作家戴晴在反右运动国际研讨会上(摄影:Helen Chen




3-     YeYonglie0630: 大陆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叶永烈在反右运动国际研讨会上(摄影:Helen Chen



4-     FangLi-zhiSpeech: 亚利桑那大学教授方励之在反右运动国际研讨会上(摄影:Helen Chen





5-     ZhangLifan0630: 大陆反右研究学者章立凡在国际研讨会上演说(摄影:Helen Chen




6-     LinXiling0630: 著名“右派”林希翎女士在反右运动国际研讨会上摄影:Helen Chen


 
 

7-     Fang&Li0630: 方励之、李淑娴 夫妇在反右运动国际研讨会上(摄影:Helen Chen






8-Ding&Wang: 研究反右的学者丁抒和王丹在反右运动国际研讨会上 (摄影:巫一毛)


 

Program

The Course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Intellectuals:
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Commemorating the Fiftieth Anniversary of the Anti-Rightist Campaign

 


中國當代知識份子的命撸悍从疫動五十周年國際研討會


大會議程

June 29-30, 2007

Co-Sponsored by

Center for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Chinese-American Librarians Association, Southern California Chapter
Foundation for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Los Angeles, CA


Friday, June 29(六月二十九日,星期五)


Morning Session:  Humanities Instructional Building (HIB 11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CA 92697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人文教学楼110电化教室)

 

Opening Ceremony 开幕式                                               (10:10-10:45 am)  

Welcome remarks from Dr. Karen Leonard,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教授,加州大學爾灣分校亞洲研究中心主任]

Welcome remarks from Dr. Perry Link 林培瑞, Chair of the Foundation for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Professor of East Asian Studies, Princeton University [二十一世紀中國基金會理事會主席和普林斯頓大學中國研究教授]

Greetings from Professor Song Yongyi 宋永毅, Acting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Foundation for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二十一世紀中國基金會代執行主任, 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

Greetings from Mr. Kuei Chiu 丘葵, Former President of Chinese-American Librarians Association, Southern California Chapter. [美國華人圖書館協會南加州分會前主席,加州大學河邊分校亞洲圖書館負責人]


Session One: Rethinking the Anti-Rightist Campaign after 50 Years 五十年后再看反右 (presentations in Chinese)                                                                              
Location (地點) : Humanities Instructional Building (HIB 110),UCI  (10:50 a.m.-12:20 p.m.)

Moderator: Dr. Wu Guoguang  吳國光博士
(Professor and Chair, Centre for Asia-Pacific Initiatives, University of Victoria, Canada)

Speakers


Professor Guo Luoji 郭羅基教授, Senior Research Fellow, 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學資深研究員] : “Re-examining the Anti-Rightist Campaign after 50 Years” [審視反右五十年] [10:50-11:15 a.m.]

Professor Xu Liangying, Historia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 [許良英, 前中國科學院研究員], [paper presented by Mr. Wang Dan, Ph.D. candidate, Harvard University書面發言由王丹代讀] : “The Anti-Rightist Campaign was the First Disaster in the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China ”[反右派邉邮钱敶?袊?谝淮未鬄碾y] [11:15-11:40 a.m.]

Professor Ding Shu 丁抒, Professor of Physics, Normandale Community College [美國明州諾曼學院教授]: “1.8 Million ‘Hats’ Imposed during the Anti-Rightist Campaign” [反右邉又信砂l了一百八十萬頂“帽子”] [11:40-12:00 a.m.]


Questions & Answers   提问及回应                                                             [12:00-12:20 a.m.]


Lunch 午餐                                                                    (12:20-1:00 p.m.)  
Location (地點) : Outside Humanities Instructional Building, UCI

 

Afternoon Sessions:  Humanities Instructional Building
(HIB 11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CA 92697)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人文教学楼110电化教室)

 

Session Two: The Anti-Rightist Campaign and Chinese Intellectuals  反右运动和中国知识分子  (in Chinese)                                         
Location (地點) : Humanities Instructional Building (HIB 110),UCI                                                                      (1:00 p.m.-3:30 p.m.)

Moderator:  Professor Fang Lizhi 方勵之教授
(Professor of Physics, University of Arizona)                                                              

Speakers

Mr. Yao Jianfu 姚監複 Former Research Fellow at the State Coucil in China [前中國國務院發展中心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The Anti-Rightists Campaign Should be Re-named as 1957 Democratic Movement” [反右派鬥爭應正名為“五七民主邉印盷 [1:00-1:25 p.m.]

Dr. Chen Yan陳彥博士,Director of the Chinese Branch of Radio France International (RFI)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中文部主任] : “The Rise and Fall of Ideology and the Vicissitudes of Intellectuals” [意識形態的興衰與知識份子的起落] [1:25-1:50 p.m.]

Mr. Hu Ping  胡平, Editor-in-Chief, Beijing Spring [《北京之春》主編] : “Why did a Great Many of Rightists Plead Guilty?” [為什麼很多右派會低頭認罪?] [1:50-2:15 p.m.]

Dr. Chen Kuide陳奎德博士, Editor-in-Chief, The Observer [《觀察》主編] : “The Death of Liberalism in China in 1957 as Seen in the Fate of Luo Longji ” [從羅隆基命呖粗袊?杂膳稍?957年的覆滅] [2:15-2:40 p.m.]

Ms. Gao Yu 高瑜, Independent Journalist in China [中國獨立記者]: “The Anti-Rightist Campaign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nihilated Chinese Liberalism” [中共反右邉酉麥缌酥袊?闹?R份子] [2:40-3:05 p.m.]


Questions & Answers   提问及回应                                                             [3:05-3:30 p.m.]

 

Session Three: Personal Experience in Historical Context
 
一个人的经历和一个历史时代 (in Chinese)                                                                              
Location (地點) : Humanities Instructional Building (HIB 110), UCI  (3:30 – 6:30 p.m.)

Moderator: Dr. Chen Kuide 陳奎德博士 (3:30-4:50 p.m.)
(Editor-in-Chief of The Observer)

Professor Du Gao杜高教授, Former Editor-in-Chief of China Drama Press [前中國戲劇出版社總編輯] : “An Individual Archive and an Historical Era ” [一部個人檔案和一個歷史時代] [3:30-3:50 p.m.]

Professor Chen Sijun 陳斯駿教授, Professor Emeritus,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廣州暨南大學歷史系退休教授]:  “The Anti-Rightist Campaign as Seen from a Corner of Beijing University” [從北大一個角落看反右] [3:50-4:10 p.m.]

Ms. Huang Xiaolu 黃肖路,Independent Researcher [北京退休教師,獨立研究者]: “The Past and Present of the ‘Four Famous Rightists’ of Qinghua University”[清華大學四大右派今昔] [4:10-4:30  p.m.]

Mr. Fung Kuochiang 馮國將,Independent Writer in the U.S. [美國獨立撰稿人]: “I was the ‘Biggest Rightist’ among Students at Qinghua University [我是清華大學學生中最大的右派分子] [4:30-4:50  p.m.]


15-Munite  Break  休息十五分钟  [4:50-5:05  p.m.]


Moderator: Professor Yenna Wu 吳燕娜教授 (5:05-6:30 p.m.)
(Director of Asian Languages & Civilization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加州大學河邊分校中國文學教授和亞洲語言文明中心主任)

Ms. Emily Wu 巫一毛,Independent Writer in the U.S. [美國獨立作家]:“We ‘Small’ Rightists”[我們這些小右派] [5:05-5:25 p.m.]

Dr. Teng Biao 騰彪博士, Professor at Chinese University of Politics and Laws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Advocating of Judicial Independence and Intellectual’s Strategy of Dialogue in the Anti-Rightist Campaign”[反右邉又械摹八痉í毩ⅰ?和知識份子的話語策略] [5:25-5:45  p.m.]

Mr. Shao Jiang 邵江,Ph. D. Candidate,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Democracy,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 [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博士研究生]: “The Square: An Unofficial Magazine that Resisted Totalitarianism ” [抵抗極權的民間雜誌─《廣場》] [5:45-6:05  p.m.]


Questions & Answers   提问及回应                                                             [6:05-6:30  p.m.]


Session Three: Free Speech & Discussion                       (6:30-7:30 p.m.)

Moderator: Professor Song Yongyi 宋永毅教授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s Angeles)

Professor Yongyi Song宋永毅教授,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s Angeles [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 “Closely Tracing the Political Movements of ‘New China’: Compiling the Anti-Rightist Campaign Database” [緊緊追尋新中國政治邉拥嫩欅E:編撰中的《中國反右邉淤Y料庫》] [6:30-6:40  p.m.]

Professor Li Shuxian 李淑嫻教授, Mr. Ye Guorong葉國榮先生,Mr. Shen Licheng  沈力成先生等等 and others。

Each person can speak on any Anti-Rightists Campaign related topics for 5-10 minutes. 每人和报名自由发言5-10分钟。


Buffet Dinner 自助晚餐:                                                    (7:30-8:45 p.m.)


June 30, Saturday (六月三十日,星期六)

Morning Sessions: Conference Room, Monterey Park Library
(2nd floor of Monterey Park Bruggemeyer Library, 318 S. Ramona Avenue Monterey Park, CA 91754蒙特利公园市市立图书馆二楼会议室)


Session One: The Origin and Consequence of the Anti-Rightist Campaign反右运动的前因后果 (in Chinese)                                                                              
Location (地點) : Conference Room of Monterey Park Bruggemeyer Library  (9:00 a.m.-12:00 p.m.)

Moderator: Dr. Perry Link 林培瑞教授
(Professor of East Asian Studies, Princeton University)


Speakers


Ms. Lin Xiling 林希翎 Independent Writer in France [旅法獨立作家]: “Degeneration in the Spirit of Chinese Youth after the Anti-Rightist Struggle” 反右鬥爭後中國青年一代精神素質的退化 [9:00-9:25  a.m.]

Professor Zhang Yidong 張軼東Professor of Foreign Languages, Suihua College, Heilongjiang [黑龍江綏化學院外語系教授] “On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China’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the About-Face of Rectification Movement from April to June, 1957” [試探1957年4--6月間中國國際關係與整風轉向之間的關聯] [9:25 -9:50  a.m.]

Professor Wu Guoguang 吳國光教授Professor and Chair, Centre for Asia-Pacific Initiatives, University of Victoria, Canada [加拿大維克多利亞大學講座教授]:“The Eighth Congress of the CCP and the Anti-Rightist Campaign” [中共八大與反右邉覿 [9:50 -10:15 a.m.]

Dr. James Zhu 朱學淵博士 Independent Writer in the U.S. [美國獨立作家]:“Opposing the Right and Savaging Intellectuals” is a Consistent Pattern of Mao Zedong Hooliganism”[“反右坑儒”是毛澤東一貫的流氓術] [10:15-10:40  a.m.]

10 -Minute Break   休息十分钟                   [10:40-10:50  a.m.]

Professor Wei Zidan魏紫丹教授  Retired Professor, Henan Province [河南省退休教授]: “An Enquiry into the Origins of the Anti-Rightist Campaign” [關於反右的歸因研究] [10:50-11:15  a.m.]

Mr. Cheung Shing Kok張成覺   Independent writer in Hong Kong [香港獨立作家]:“Mao’s Crime in Launching the Anti-Rightist Campaign Must Be Thoroughly Exposed and Criticized ” [毛發動反右的罪惡必須徹底清算] [11:15-11:40  a.m.]

Questions & Answers  提问及回应                                                                  [11:40-12:10 p.m.]

Lunch午餐                                                                    (12:10-12:50 p.m.)  
Location (地點) : Side Lounge of the Conference Room


Afternoon Sessions:  Conference Room
(2nd floor of Monterey Park Bruggemeyer Library, 318 S. Ramona Ave. Monterey Park, CA 91754蒙特利公园市市立图书馆二楼会议室)

Session Two:  Studies on Important Cases in the Anti-Rightist Campaign反右运动的重要个案研究 (in Chinese)                                                                              
Location (地點) : 2nd Floor Conference Room of Monterey Park Bruggemeyer Library, (12:50 p.m.-5:00 p.m.)

Moderator: Professor Song Yongyi 宋永毅教授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s Angeles)


Speakers


Mr. Ye Yonglie 葉永烈 Professional Writer in the Shanghai Writers Association [上海作家協會專業作家] : “The Trigger of the Anti-Rightist Campaign” [“反右派邉印钡膶Щ€”] [1:00-1:25 p.m.]

Ms. Dai Qing戴晴 Independent Writer in China [中國大陸獨立作家] : “ ‘Leaning to One Side:’ Mao and China’s Democratic and Liberal Intellectuals ” [“一面倒”—— 毛與中國民主主義者] [1:25-1:50 p.m.]

Professor Fang Lizhi 方勵之教授Professor of Physics, University of Arizona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物理學教授]:“1957 and Me: The End of Liberalism and the Retreat of Communism”[自由主義的終結和共產主義的退潮: 一九五七年和我]   [1:50-2:15 p.m.]

Professor Sha Shangzhi. 沙尚之教授 Former Director, Shanghai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前上海輕工業研究所所長] [paper presented by Professor Ying Xu,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s Angeles書面發言,由徐穎教授代讀]: “Sha Wenhan's Pursuit of Political Democracy and His Views on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Chinese Society” [沙文漢的政治民主訴求及對中國社會特點之探討]  [2:15-2:40 p.m.]

Questions & Answers   提问及回应                                                      [2:40-3:00 p.m.]


10 -Minute Break     休息十分钟                                                                 [3:00-3:10  p.m.]


Session Three: Re-Examining the Anti-Rightist Campaign and China’s Future Political Reform重评反右和中国的政治改革 (in Chinese)                                                                              
Location (地點) : 2nd Floor Meeting Room of Monterey Park Bruggemeyer Library, (3:10 -5:00 p.m.)


Moderator: Professor. Ding Shu 丁抒教授
(Normandale Community College, Minnesota)


Professor Zhang Lifan 章立凡教授 Former Research Fellow,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原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China’s Democratic Parties”  [中國民主黨派的歷史變遷] [3:10-3:35 p.m.]

Professor Qian Liqun 錢理群教授 Professor, Beij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學教授]: “Case Studies in Popular Thought on the China Mainland, 1956-1966” [1956——1966中國大陸民間思潮個案研究] [3:35-4:00 p.m.]

Mr. Yu Meisun 俞梅蓀先生 Rights Defender in China [大陸維權工作者]: “Appeals for the Exoneration of ‘Rightists’ as an Important Item in the Current Rights-Defense Movement in China”[右派的平反訴求作為中國當前維權邉拥闹匾?M成部分] [4:00-4:25 p.m.]


Questions & Answers   提问及回应                                                          [4:25-4:50 p.m.]


Closing Ceremony 闭幕式                                                  (4:50-5:00 p.m.)  


Dinner 晚餐:                                                                       (6:00-7:30 p.m.)

 

Individual Papers


Professor Cheng Yinghong  程映紅教授  Professor of History, University of Delaware [美國德拉華州立大學歷史系教授]: “The Influence of Maoism and the Chinese Model in Eastern Europe and North Vietnam: A Re-evaluation of the ‘100 Flowers’ and the Anti-Rightist Movement” [毛主義和中國模式在東歐和北越的影響——對“雙百方針”和反右邉拥脑倏疾靅

Professor Du Guang 杜光,Former Director of Research, CCP Central Party School [前中央黨校科研辦公室主任] : “The Anti-Rightist Campaign and Democratic Revolution” [反右邉优c民主革命]

Mr. Huang Heqing  黃河清Independent Writer in Spain [西班牙獨立撰稿人]: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Anti-Rightist Campaign and the Cultural Revolution”[反右派邉优c文化大革命的前後因緣]

Mr. Lin Baohua 林保華Senior Research Fellow at the Foundation for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美國二十一世紀中國基金會研究員]  “The Most Classic Speech of the Rightists in 1957”[五七年最經典的右派言論]

Mr. Liu Shahe 流沙河, Poet [星星詩刊編輯, 著名詩人] : “Narrow Escape from Death: the Case of the ‘Caomu Pian’ Poetry Collection” [曾經滄海身猶在 —— “草木篇詩案”]

Professor Wu Ningkun 巫寧坤, former Professor at the Beijing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原北京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A Lucky Survivor Reflects on the Anti-Rightist Campaign,” [「九死一生」話反右]

Mr. Shao Yanxiang 邵燕祥, Poet [中國著名詩人]: “From 1957 to 2007” [從1957到2007]

Professor Xie Yong 謝詠, Professor, Xiamen University, China [中國廈門大學教授]: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on the 1957 Anti-Rightist Campaign [1957年反右邉邮妨系氖占?c評價]

Mr. Yang Benhua 楊本華, Independent writer in the US [美國獨立撰稿人]:“The CCP Should Issue an Imperial Edict of Repentance to the 1957 Rightists ”[請為“右派”下《罪己詔》]

Professor Zhu Zheng朱正, Former Editor at Hun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原湖南人民出版社編審] :“1957: the Disappearance of 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s”  [1957:中國現代知識份子的消失]

--------------------------------------------------
Presentation Abstract & Authors Biography

The Course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Intellectuals:
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Commemorating the Fiftieth Anniversary of the Anti-Rightist Campaign

中國當代知識份子的命撸悍从疫動五十周年國際研討會

发言纲要和作者简历


June 29-30, 2007

Co-Sponsored by

Center for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Chinese-American Librarians Association, Southern California Chapter
Foundation for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Los Angeles, CA


按发言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

一九五七年北京大学5.19运动 (书面发言概要)

陈奉孝 Chen Fengxiao

一九五七年在北京大學爆發的5.19邉邮且粓鲎园l的爭取民主自由的邉印R驗閺拈_始和全過程看,北大的學生提出的口號和主張都是要求實行民主和自由。例如要求取消黨委負責制,實行民主辦校、開闢自由論壇確保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要求為胡風平反、反對個人迷信,要從史達林的錯誤中應吸取的教訓,高度的集權是危險的。三害的根源在於制度,要繼承五四的光榮傳統等等,這一切都說明5.19 邉邮且粓鰻幦∶裰髯杂傻倪動。這場爭取民主自由的邉幼钺粴埧岬劓倝合氯チ恕H?S衅甙俣鄮熒?淮虺捎遗桑?腿?诮毯诟模?械谋粴埧釟⒑Α_動雖然被鎮壓了下去,但邉訁s播下了在集權統治下爭取民主自由的種子,七九年的西單民主牆邉雍桶司拍甑?.4 愛國民主邉诱?俏迤?.19 爭取民主自由邉拥睦^續和發展。民主、自由、人權、平等、博愛是全人類的普世價值。中國的知識份子應義不容辭地肩負起為中國人民爭取這些權利的義務。

陈奉孝,山东潍坊市人,一九三六年四月生。一九五四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在五七年鸣放期间,因组织“百花学社”被打成右派,进而被打成“反革命集团”罪首,判刑十五年并剥夺政治权利五年。一九七二年刑满,但被强迫留劳改单位继续改造。在劳改期间,前后经历了北京监狱、兴凯湖劳改农场、长水河劳改农场、乌兰劳改农场、大兴安岭采伐大队等五六个单位。在劳改期间因为一直不认罪,受过各种酷刑折磨。一九七九年“反革命”罪平反,一九八四年右派问题得到改正。著有个人回忆录《梦断未名湖》一书。


从罗隆基命运看中国自由派在1957年的覆灭(概要)
陈奎德 Chen Kuide

一、羅隆基的典型象徵意義。羅隆基是1957年反右邉用珴蓶|欽定的大右派,同時也是20多年後,中共為55萬右派中絕大多數“改正”後,“碩果僅存”不予改正的六名右派的為首者(六人為羅隆基、章伯鈞、儲安平、彭文應、陳仁炳、林希翎)。無論就政治理論 ,還是政治活動而言,羅隆基都是中國自由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的代表性人物。作為人權理論家,政治活動家,民盟創始人之一,作為中國自由主義思想和行動的中堅,羅隆基在1957年的命撸?谙敵潭壬舷缌酥袊?杂芍髁x在反右邉又械拿?。欽定右派羅隆基的悲劇,就是中國現代自由主義的悲劇。

二、羅隆基其人。在中國的自由主義者中,一身而兼有學者和政治活動家雙重身份的人很少,羅隆基是其佼佼者。他才華外露,個性鮮明,不拘小節,有棱有角、敢恨敢愛,毀譽交加。 1)羅隆基的教育背景,留英期間的政治活動,其師拉斯基的政治理念。回國後與在有政治有關的教學與編輯活動。羅與《新月》雜誌。羅與《新月》派;2)羅隆基的政治哲學:關於英國費邊社、拉斯基(Harold J. Laski)及弗布(Webb)夫婦的思想影響。屬於自由主義左翼的羅隆基,染有社會民主主義甚至部分社會主義的色彩;
3)作為第三條道路的政治活動家,羅隆基與民盟。在民盟創立與發展過程中羅的作用; 4)羅隆基的人權理念。中國自由派中系統人權理論的建立者;4)羅在反右中,關於“平反委員會”——人權理念走向實踐。

三、反右本質:剿滅自由主義。毛在進城後,很快就把自由派看作自己最主要的敵手。早在1949年的《丟掉幻想,準備鬥爭》一文中,他就已經敏感地把他所謂的“民主個人主義者”劃為美國人“杜魯門、馬歇爾、艾奇遜、司徒雷登們所矚望的和經常企圖爭取的”人,從而已經把他們打入懷疑和整肅的範疇中。在毛的詞典中,“民主個人主義者”就是通常所說的“自由主義者”(至於毛在延安發表的文章“反對自由主義”中的所謂“自由主義”與自由主義是完全無關的)。毛的這一戰略,一方面出於他的意識形態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出於毛本人反智主義的內在本性。
  在政治上剷除自由主義者及其組織,消滅潛在的政治對手,是毛的政治直覺。而羅隆基,無論在思想理論上,還是在政治實踐上,正是毛澤東的最典型的箭靶。因此,他早就在毛策劃打擊的名單中了。

四、“反右”:思想國有化的完成。合作化邉雍?956年工商業改造,完成了生產資料的國有化;反右邉樱瑒t完成了思想的國有化。

  陈奎德,出生于江苏南京。1985年获上海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历任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文化研究所所长,上海《思想摇吩又局鞅唷?989年6月5日,应邀访美,历任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者,《民主中国》杂志主笔,《观察》网站主编等。现任普林斯顿中国?缰葱兄飨???时驶岫懒⒅形谋驶岣被岢ぁ3霭嬗姓苎?贰⒄?握苎А⑽幕?芯恳约罢?鄣榷嘀种?觥?lt;BR>



从北大一个角落看反右 (概要)
陈斯骏駿Chen Sijun

簡短前言
一,序戰:從翦伯贊走馬上任北大歷史系講起。北京史學界隊伍大調整,鄭天挺、雷海宗教授調南開,意在為翦讓道。五五年粛反,王承炤之死,是北大歷史系十年災難之始;
二,“小陽春”:五六年的短暫平和使北大學子一時喪失方向。
三,“五一九邉印保郝允霰贝Q放之始;
四, 析案例若干:舉出有代表性而又鮮為人知的案例;
五, 災難的開始:從反右到文革,一場災難的兩個階段;
六,所知北大反右的血與淚:點出歷史系反右主將和他的打手、犧牲者的血;
七,翦伯贊和吳晗:兩位史學大師的忠占捌浣Y局;
八,算是題內話:我所知反右中的農工民主黨;
結語

陈斯骏,男,一九三零年十月出生于上海,三六年至四零年在九龙入学, 四一年至四三年在桂林求学。四三年至四八年在四川灌县空军幼年学校受训。一九五零年参加革命工作,五四年考入北大历史系,五八年划右,五九年派往內蒙古師范学院任教。六四年被迫退休。其后十余年在广州担任代课教師和街道工人。文革期间走投无路三次偷渡香港,未遂。七九年右派改正后,由中共广东省委吳南生书记协助,在广州暨南大学历史系复职,九三年评为正教授。九五年退休并赴美定居至今。


意识形态的兴衰与知识分子的起落 (概要)
陈彦 Chen Yan

以極權主義概念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五十年的歷史,可以把共產主義在中國的實踐史看成是一部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專政的歷史。從1949年建國 到1957年反右,是意識形態專政的確立階段;從1957年到1976年文革結束為意識形態專政的巔峰階段;1978年至1989年六四屠殺為意識形態的衰變階段;1989年之後中國則進入後意識形態階段。
意識形態專政的演變一方面決定於極權主義統治的政治、經濟、社會層面的變化,另一方面也同意識形態專政內在的緊張密不可分。筆者曾經提出在共產主義極權制度機制內部,存在著革命與建設雙重邏輯。而從意識形態專政切入,其內部也存在著意識形態認同與意識形態恐怖二者之間的緊張。無論是意識形態認同還是意識形態恐怖,知識份子階層都是首當其衝的社會階層。面對恐怖與認同的雙重夾擊,知識份子幾乎只有兩種選擇:要麼臣服,要麼滅亡!
不過,正如極權主義並沒有終結歷史一樣,在意識形態專政控制中國的不同階段,知識份子的命咭膊槐M相同。實際上,在意識形態專政的每一個轉捩點上,知識份子都起到了關鍵作用。1957年反右時期悲壯的抗爭,1980年代轟轟烈烈的啟蒙均凸顯了知識份子不甘屈服、追求自由的獨立精神。縱觀整個意識形態專政的歷史,知識份子群體實際處於整個中華民族現代悲劇的中心。在意識形態專政的巔峰時期,面對空前絕後的極權主義恐怖,馴服甚至成為幫兇一度曾是生存的唯一可能。在後意識形態的今天,無孔不入的極權制度雖已失去了烏托邦的光環,但知識份子卻又必須面對政治高壓與物質誘惑的雙重困境。
如果將57年反右邉又兄?R份子對“党天下”的批判和1980年代以解構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為主旨的“新啟蒙”邉涌醋魇侵袊?F代史上知識份子奮起抗爭、呼喚自由的兩大高潮的話,兩次高潮的不同結局卻提出了值得深思的課題。1957與1980年代的兩次抗爭是如何可能的?從意識形態認同與意識形態恐怖內在緊張的關係上,二者各自起到了何種歷史作用?反右通過鎮壓使知識份子全面馴服。然而,馴服之後,知識份子是否仍然存在?89以後,意識形態信仰系統解體。同樣,我們也可以提出:意識形態解體之後,知識份子群體是否仍然存在呢?

陈彦,1955年出生于湖北省随州市,1981年武汉大学历史系世界史研究生毕业。1982年任教武汉大学。1987年获法国巴黎索邦大学历史学博士。曾执教于法国里昂第三大学、巴黎东方语言文明学院、巴黎第七大学。现任职于法国国际电台,法国政治与思想史研究中心。法国L'Aube出版社“同中国一起思考” 法文丛书、北京三联书店“法国当代思想新论”中文丛书主编。欧洲华人学会秘书长,中欧论坛创始人。近著有《中国的觉醒-改革以来中国思想演变进程”》,《穿越中国当代思想世界的旅程》(法文)等,译著有汪德迈的《新汉文化圈》(江西人民出版社)等。


毛主义和中国模式在东欧和北越的影响——对“双百方针”和反右运动的再考察(书面发言概要)
程映虹 Cheng Yinghong
  四十年前,1956 和1957年的非史達林化標誌著冷戰時期全球共產主義陣營的第一次嚴重危機。赫魯雪夫在1956年二月蘇共二十大上關於史達林罪行的秘密報告震動了整個共產主義世界並引發了這場政治地震,在很多國家最終導致了對共產黨體制本身的挑戰,特別表現於1956年底的波蘭和匈牙利事件。在其他東歐國家,黨內辯論和異議知識份子的聲音非常普遍,同時還發生了工人罷工和學生罷課。在亞洲,除中國知識份子的異議外。在北越,知識份子在1956年秋發起了“《人文》/《佳品》”(這是兩份當時有影響的異議刊物的名稱)邉樱?瑫r北越義安省農民發動了反抗越共土改和整個農村政策的武裝暴動,在城市也有工人和學生的騷亂。
  本文從中共與一些東歐黨和北越黨的關係 --“中國聯繫”--出發考察世界共產黨國家在五十年代中期由非史達林化引發的解凍,並強調中國模式或毛主義在這場政治巨變中的作用和受到的衝擊。“中國聯繫”可以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中共的土改、思想改造(整風)、和對知識份子和文藝工作的政策對北越產生的影響和在1956-1957年間受到的批判。在這個意義上北越1956-1957年的解凍實際上並不是反史達林主義,而針對的是毛主義。“中國聯繫”的第二個方面是中共從1956年初開始提倡的“雙百方針”、從1956年初到反右前寬鬆的知識份子政策、以及承認社會主義社會記憶體在著人民內部矛盾等等。這些政策也是毛主義或中國模式在特定歷史階段內的組成部分,客觀上是對此前的很多政策的修正,在實踐中不但鼓勵了中國知識份子發出自己的聲音,而且無疑鼓勵了東歐和北越黨內的改革派和異議知識份子。東歐把毛主義和中共模式的這個方面借用來作為對抗史達林主義和蘇共強權的意識形態武器,而在北越,異議知識份子則用毛主義和中共模式的這後一個方面來對抗它們的前一方面。在這個意義上,中國模式在蘇聯鎮壓匈牙利革命後繼續在東歐和北越發揮影響,客觀上為政治異議提供了一定的空間,直到中共發動反右邉訛橹埂!爸袊?摾M”的第三個方面是毛主義和中共模式對自由化邉幼K的鎮壓,在時機的選擇和方法的使用上都給了東歐和北越自由派知識份子和黨內改革派以最後和最致命的一擊,宣告史達林死後社會主義陣營自由化邉拥慕K結。
  今天從“中國聯繫”的角度回顧這段歷史,我們既可以看到在蘇共20大後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毛主義和中國模式對共產黨陣營“解凍”的推動,更可以瞭解早在那個時候,毛主義就和史達林主義一樣成為亞洲共產黨國家中知識份子批判的對象。因此,對毛主義的否定,早在它發展到所謂“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並導致文革的災難之前十年就已經出現了。這個歷史認識是對中共官方和形形色色的毛派和左派對毛主義所謂的“三七開”(其實質是為文革意識形態以外的毛主義辯護)的有力反駁。
程映虹,江苏苏州人,1959年生,美国德拉华州立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研究兴趣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国际影响。曾在《读书》、《二十一世纪》、《世界历史》、《当代中国研究》等中文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多篇,有《卡斯特罗传》和《西窗东眺》出版,也在《中国季刊》、《冷战研究》、《现代亚洲研究》、《世界历史杂志》、《历史罗盘》和《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化》等英文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博士论文《塑造新人--从启蒙运动观念到社会主义现实》将由美国夏威夷大学出版社出版。

-------------------------------------------------

“议政”与“干政”—— 张东荪和中共 (概要)
戴晴 Dai Qing

張東蓀在1957
 與他來往的人:何克之、鄧之眨?lt;BR>不再與他來往:
 領袖:毛、周、北平地下黨、統戰部;
中央政府委:宋、黃、李;
 前民盟領袖:章、羅、儲、葉;
 學術界:哲學;傳媒;
 遭遇——陸平:徹底清除出北大。

張東蓀與中共
 1920年代:思想啟蒙——建黨、辨證唯物主義、社會變革的三大論爭;
 1930年代:民族解放——歡迎中共抗日;
 1940年代:抗日及反專制獨裁——協定、老政協、國民大會;
 得到政權之後:退回學術、保持獨立而不可得;
 剿滅:

知識份子與統制政權的關係(四不許):
不許“分一杯羹”
不許“幹政”
不許“議政”
 不許不稱頌

中國“現代化”百年(1915-2015)——
 統治者——從皇上向公W的轉變
 被統治者——從順民向公民的轉變


戴晴:女,1941年出生于重庆,1966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66-1978 在航天部和公安部从事技术工作,1979开始写作,1982-1989光明日报记者、《学者答问录》专栏主持人。1989后居住北京,言论封杀、行动限制的所谓“自由职业”。著有《储安平与党天下》、《王实味 储安平 梁漱溟》《走出现代迷信》等多部作品。


反右运动中派发了一百八十万顶「帽子」(概要)
丁抒 Ding Shu

  全國總共抓了多少右派,連當時的中共中央也不甚清楚。如一九五八年上半年時毛澤東認為是三十萬,一九五九年八月時,反右和反右「補課」都已結束,他仍認為是四十五萬。如今中共官方正式公佈的右派人數是「五十五萬多」。
  但即使官方無意做假,此數字也要比實際右派人數為少。因為其中並不包括當作右派鬥爭、處理,但未列入右派名冊的人。除此之外,有些人有利用價值,不宜公開定為右派,而稱為「內控右派」。因此,全國右派總數應接近六十萬。
  如今中共官方正式公佈的右派數目精確到了個位數。但是,它從未提過不在「五十五萬」名單內的「中右分子」。毛澤東屢次提到「中右」分子:「地、富、反、壞和右派分子,這些人堅決反共……包括一些現在劃為中間偏右還沒有觸動過的右派。」「右派是反對派,中右也反對我們。」根據毛澤東的指示,全國將「中右」當做一種正式的帽子派發,而且中右分子「實際上按敵我矛盾處理。」
  全國各地「中右份子」的總數約為右派數字的四分之三,即近四十萬。
  此外,「右言分子」或乾脆就叫「右派言論」也未計入「五十五萬」,其數量也很大。如江西武寧縣「右言分子」數目就比右派還多百分之四十。
  還有「疑似右派」。在下達全國的《關於劃分右派分子的標準》中,中共提出「界乎右派分子和中右分子之間的疑似分子」的概念。於是各地將「疑似右派」另劃一類,也算作「分子」。如安徽泗縣有一百一十七名「疑似右派」。
  還有一大批人因發表「右派言論」而被戴上其他非右派類帽子。譬如廣西上林縣,一九五七年七月至九月將一○七○名教師集中「參加邉印梗??遗赏猓?€抓了一百五十八名「反革命份子」和「壞份子」。
  江蘇省江寧縣,「以所謂『右派言論』戴上其他帽子遭受處分或被批判」的有二百四十四人,超過右派人數的一倍。由此推算,全國因「右派言論」而被戴上「其他帽子」的總數當不下五萬。全國「右言分子」、「疑似右派」,以及「其他帽子」的總數至少有二十萬。
  中共中央規定,工人農民中不抓右派,「反社會主義分子」卻不能放過。反社會主義分子實際也按敵人處理。反右中揪出的「反社會主義份子」和「壞分子」,一般是合在一起統計的。如遼寧海城縣,除五百八十名右派外,「反社會主義份子」和「壞份子」有二百四十八名。四川省縣右派僅一百二十一名,而在工人、農民、城鎮居民中抓了九百七十八名「反社會主義份子」!據中共黨史專家廖蓋隆說,全國反社會主義分子的總數超過了右派的數目。所以也在六十萬上下。
  所以,在「反右派鬥爭」中,一百八十萬人戴了「帽子」、有「分子」頭銜,有據可查。至於不屬任何「分子」的分子,那就無從統計了。

丁抒,祖籍江苏东台,1944年出生于四川小城合川东津沱。抗战胜利后随家人迁居上海。1962年入清华大学。1968年赴安徽丹阳湖农场劳动。1970年赴辽宁葫芦岛,任职某研究所。1979年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翌年赴美,入纽约市立大学。毕业后以授课为业,余暇研究中国当代史。著有《阳谋》、《人祸》。

一部个人档案和一个历史时代(概要)
杜高 Du Gao
                              
1. 上個世紀末的一個奇跡:一部“杜高檔案”的出現和它的公之於眾。
2007年初,一位旅居澳洲的年輕學者又公佈了他收藏的“杜高檔案”遺落的一冊。
這是迄今為止,五十五萬個右派分子留在人間的一部最完整的未經任何改動的原始檔案。
2. 歷史與人是不可分離的。歷史是具體的,歷史的本質只能從人的歷史命咧腥フJ識。
從一個人的命呷フJ識一個歷史時代,這也許就是這部檔案受到當代人關注的原因。
3. 檔案包含著的歷史內容:1955年的反胡風邉樱?956年的肅反邉樱?957年的反右邉樱?约皩τ遗煞肿拥膹葎趧痈脑?lt;BR>4. 歷史是不能忘卻的。一個沒有勇氣在“今天”拷問“昨天”的民族,是不會有“明天”的。

    杜高:戏剧影视评论家,1930年生于湖南长沙,幼年受进步文化的影响,十二岁参加抗日救亡演剧活动,后进报社工作,开始写作。新中国成立后,发表文艺评论,剧本,散文随笔等各种文体作品。十九岁出版第一本文艺评论集。1955年牵涉于胡风反革命案,1957年被划为以吴祖光为首的“二流堂”“小家族”右派小集团成员,劳动教养12年,历经二十四年坎坷。1979年右派问题平反改正后,恢复工作。先后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戏剧出版社总编辑,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当代电视》主编等职。近年来,因一部《杜高档案》的出现,出版了回忆录《又见昨天》一书,受到广泛关注。



 

反右运动与民主革命 (书面发言概要)
杜光 Du Guang

    要更深刻地認識1957年的反右邉樱?捅仨毎阉??裰鞲?摾M起來考察。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意味著一個民主主義新階段的到來。但1953年的“過渡時期總路線”和隨之而來的“社會主義改造”,卻使中國從民主主義倒退到封建專制主義。經過這一變動的中國社會,知識份子成了唯一能夠威脅專制制度的社會力量。赫魯雪夫在蘇共二十大的秘密報告和“雙百方針”的提出,喚起了知識份子對民主自由的呼求;幫助共產黨整風的號召,更推動了全國範圍的大鳴大放。雖然就大多數後來被劃為“右派分子”的人來說,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邉拥拿裰鞲锩?再|,但他們所提的批評建議,實際上都形成了對專制制度的抨擊,體現了反封建反專制的民主實質。
    在參加鳴放的社會群體中,比較明確地意識到自己投身于一場民主邉拥模?挥忻裰h派和青年學生。民主黨派中比較突出的是民盟,青年學生則以北京大學的“五一九民主邉印睘榇?怼K麄儾粌H強烈呼求民主自由,而且已經認識到這是一場“鬥爭”或“戰鬥”。6月8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這是為什麼?》,吹響了“反擊右派分子進攻”的號角,開始了撲滅民主革命的反右邉印_@個邉拥淖畲筇?牵??窟^程都是由毛澤東一手策劃、操控的。這個大獨裁者為了打擊民主力量,挑起知識份子對民主自由的呼喚,然後“聚而殲之”。這個奇特的歷史現象,是特定歷史階段的產物,過去未曾有過,今後也不會再有。反右邉舆€有兩個值得注意的特徵,一是以黨代法,二是以言定罪、以文定罪。接受反右邉拥慕逃枺瑧?敯岩婪ㄖ螄?托侣霭孀杂勺楝F階段民主革命的重要內容。
    這場邉影迅异短饘V浦髁x、呼喚民主自由的社會力量一網打盡,使民主革命噤聲失語達二十餘年。粉碎“四人幫”後,出現了民主革命的多次高漲,但都遭到了無理的批判以至殘酷的鎮壓。目前,民主力量面臨著文化上反封建、政治上反專制、經濟上反壟斷的歷史任務,正在通過改革、維權、啟蒙等三種主要形式,逐步推進民主革命。紀念反右邉游迨?苣辏?钪匾?臍v史意義,就是要把民主革命進行到底。


     杜光,原名林道茂,浙江温岭人,生于1928年。1948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因参加学生运动被特刑庭传讯、通缉,遂改名换姓,以迄于今。1958年被划为右派分子,1979年改正后曾任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副主任、科研办公室主任,1988年参与筹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会,任研究会干事长兼《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双月刊主编。因支持1989年的学生运动,被撤消党内外一切职务。后参与撰写《解放战争时期北平学生运动史》和《杨献珍传》,1995年开始写一些关于改革等问题的征求意见稿,2003年起在网络上发表时评,至今已有一百余篇。

-----------------------------------------------

自由主义的终结和共产主义的退潮——一九五七年和我 (概要)

方励之 Fang Li-zhi
           
1950年代初年的北大,像1910年代的北大一樣,是西學東漸和西潮東漸的一個視窗,是各種思潮傳播和衝撞之地。不同於1910年代,1950年代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已是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主義,和列寧史達林的布爾什維克革命論。儘管如此,自由主義的元素在北大的校園裏仍然隨處可見,可感。
共產主義是夾雜在十九世紀西歐的自由主義大潮中發軔的。經過俄國的革命,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它被很多西歐知識份子所接受,甚至成為一個主流。當這股潮流東漸到中國的時候,我和我的許多同學都無區分地接受了共產主義和自由主義二者。我們這一代很多人都經歷過國民黨時代的軍政或訓政,對反對它的中共有一種“合乎潮流”的認同。然而,北大的自由主義環境和教育,漸漸使我們認識到共產主義和自由主義是不能相容的。特別,現代科學的實證精神和方法並非僅僅與中共一兩個政策相矛盾,而是與共產主義意識型態的根基——馬克思列寧主義和無產階級專政君臨一切之上,是難於共存的。所以,一批傾向自由主義的青年知識份子與共產黨之間的離異,或遲或早,是註定要發生的。`反右邉印?皇羌涌炝穗x異的進程。
北大右派青年在1957年爭取的自由,同1956年布達佩斯學生爭取的自由實質上是一樣的。現在,匈牙利事件在歐洲已被公認為歷史上一個重要標誌。它是1848年自由主義革命(也曾在布達佩斯發生,也是《共產黨宣言》發表的年代)以來歐洲又一次的為自由而戰。1957年在中國的衝撞,終結了東漸而來的自由主義,但也使共產主義開始在中國虛化,退潮,在一代人的心中幻滅。本文回憶我還記得的那個年代的幾則故事。

    方励之,1936年生于北京。祖籍杭州。1948年在北京四中加入中共地下外围组织。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56-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实习研究员,参加核项目研究。1957年反右派运动后,被开除中共党籍。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助教(1958),讲师(1963),教授(1978)及第一副校长(1985)。其间曾在河北赞皇(1958),北京良乡(1964),京西良各庄隧道(1968),淮南煤矿(1970),安徽董铺水库(1974)等地下放劳动。1986学生运动后,被撤职,并第二次被开除中共党籍。1987-1989,任北京天文台研究员。1989天安门学生运动后,被通缉。1991移居美国。1992年起,任亚利桑那大学物理系及天文系教授至今。前后从事核物理,激光物理及天体物理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三百余篇。1983年起,曾在国际理论物理中心等组织中任职。现为国际相对论天体物理中心的指导委员会主席。




我是清华大学学生中最大的右派分子 (概要)
冯国将 Kuochiang Fung

1957年反右時我被打成北京清華大學學生中最大的右派分子。1959年被送入監獄﹐1960年判無期徒刑。1970年當局決定把我槍斃﹐只因查明我是歸國華僑﹐才免一死﹐而其他人都被槍斃了。

1928年我出生於印尼的棉蘭市屬第三代華僑。因受左派老師的影響﹐從小學起就成為左派。1947年在新加坡加入中共的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49年在香港被中共保送到北京﹐先後在華僑青年訓練班和華北軍政大學上學。

1952年考人清華大學﹐1957年因為替同學鳴不平﹐呼籲人權﹐抨擊肅反暴政﹐被打成右派分子。

1959年被強送勞教﹐因不堪飢寒奴役﹐1960年鑽出電網逃亡﹐被捕後判無期徒刑﹐經上訴改判五年﹐但刑滿後不准回社會。1966年文革開始﹐當局決定把我發配新疆沙漠開荒﹐我逃亡到北韓﹐被引渡回來又判十年徒刑。我在監獄里共熬煎了二十年。九死一生﹐幸存下來。1979年移居香港﹐1995年移民美國至今。


    冯国将,1928年出生于荷属东印度群岛苏门答腊岛首府的棉兰市(今印度尼西亚) ﹐为第三代华侨。上过英、中、荷三种学校。上中文学校时深受左派老师的影响﹐成为左派分子。1947年在新加坡加入中共青年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49年初赴香港上中共办的达德学院﹐不久因该校被英当局封闭﹐同年中共把他和一批左派学生保送到北京﹐并为我们特设了华侨青年训练班﹐以培养对外革命干部为宗旨。
冯个人因志在学军事﹐就转入华北军政大学﹐不久因病退学﹐重读没有念完的高中。这期间因发现中共的许多暴政﹐决定于1952年离开中国。但走不了。同年考人清华大学。1955年肃反时首次无辜受迫害勒令退学。1956年获平反复学。1957年因响应号召向党提意见﹐为潘志明的冤案鸣放﹐被打成全校学生中的极右分子。1959年被绑架强送入狱。1960年因逃亡判无期徒刑。1970年决定把我枪毙﹐只因查明我是归国华侨才留下来。总共在中共监狱劳改了二十年。
           




中共反右运动消灭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概要)

高瑜 Gao Yu

50年前,毛澤東發動的反右邉樱?且粓龇磳θ祟愇拿鞯倪動,那場邉拥奈锛?侵袊?闹?R份子,他們是知識、思想和科學的載體。毛澤東變整風為反右的原因,是要消滅知識份子獨立的思想,自主的人格和批判社會的力量這些社會屬性。“士可殺不可辱”是中國的文化傳統,與普世價值的尊嚴、理性、自主有一致性,毛澤東反右就是從摧毀中國這一文化傳統入手,從而摧毀了全社會知識份子的靈魂。毛澤東採用的方法,一是戴上“右派”這頂敵我帽子,相當猶太人身上的黃五星。二是所有右派必須作“反黨、反社會主義、反人民”的公開檢查,也就是公開認罪。同時要表態‘脫胎換骨,重新做人,老老實實接受改造。”這是向毛澤東具結畫押。這是毛澤東剝奪知識份子尊嚴最厲害的一手,尊嚴沒有了,靈魂也就破碎了。三是對右派實行“全民共討之,全國共伐之”。反右是毛澤東實行大民主的試驗,是文革的先聲,是讓中國人集體喪失人性的大動亂。四是右派在改造中仍要比認罪、比檢查、比揭發、比檢舉。這是毛澤東分化瓦解、個個擊破慣用的手段,也是將知識份子改造成馴服工具的手段。中國在毛澤東之後經歷了30年的經濟高速增長,但是中國國家安全的危險已經顯現,這就是環境和教育的惡化。20世紀上半葉的幾代知識份子本來是中國現代化的中堅力量,他們被反右摧毀,使得20世紀下半葉出生的人只能在文化斷裂中成長。進入21世紀,中國現在有世界人數最多的政黨和軍隊,但是沒有世界一流的思想家、經濟學家、文學家和科學家,因為培養世界一流的老師都被反右扼殺了。現在能夠恢復和提高中國人辨別善惡是非能力的社會力量還是太弱。
 
     高瑜,中国著名记者。80年代在中国新闻社专稿部任记者,是香港中文报刊著名专栏作家,1988年10月调到经济学周报担任副总编辑。因报道1989年北京民主运动,6月3日被北京安全局抓捕,是六四被抓的第一名知识分子。被关押14个月。1993年9月23日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没有成功,江泽民政府为向西方表示强硬立场,于10月2日在高瑜赴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生院做访问学者的前两天,再次将她抓捕,后以“泄露国家秘密罪”判有期徒刑六年。成为江泽民政府与西方打“人质牌”的重要人物。高瑜服刑中拒不认罪,服刑5年4个半月,在朱镕基访美前夕,被中共政府以“保外就医”名义提前释放。
    出狱后高瑜以自由记者身份继续从事中国新闻报道。1995年5月,高瑜获国际报业发行人协会在法国巴黎颁发“自由金笔奖”; 1995年11月6日,首次获国际妇女传媒基金会颁发的“新闻勇气奖”; 1997年5月3日,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首届吉耶尔莫.卡诺新闻自由奖; 2000 年 5 月,获日内瓦颁发的20世纪1950年——2000年全球50名新闻自由英雄奖;2006年6月,再度获国际妇女传媒基金会颁发的“新闻勇气奖”。 (注:前三次获奖时,高瑜尚在狱中)




我的右派生涯 (书面发言概要)

龚定国 Gong Dinguo



我生於一九三零年,九歲喪母,十歲喪父,由姑奶奶慕蘭養大。四九年,我在武漢大學化學繫念三年級,姑奶奶因求職去了臺灣。五一年,我被海軍招到東海艦隊,先在工程部,後調軍械處,五四年當了防化學科化驗室主任。平時我對許多不合理的事,常公開發表意見,得罪過一些人。如政委廖雲台作報告時,把陳紹禹和王明說成兩個人,我在討論時指出,令他很惱火。這類事例很多,成為我挨整的伏線。
    肅反時,因姑奶奶的關係,我被掛上“階級異己分子”的牌子挨整。因她當國立女中校長時,正值陳立夫當教育部長。整天批鬥、審問,不能回家。在等待結論期間,我的兒子出生,妻子產後大出血,只准我去探病一次,還派人押解監視。從此我才知道很多共產黨人不僅愚昧、霸道,還缺乏人性。
    1957年五月,我調到北京海軍軍械部,籌備全軍防化研究所。因暫時無任務,叫我回上海“幫助工作”。整風時,東海艦隊召開知識份子座談會,我被選做所在小組的發言人,記錄大家發言,整理後向大會報告,其實我自己並無多少意見。十一月,由上海派出三人到北京,把我揪出來批判。五八年四月,我被劃為右派,受開除軍籍,留隊監督勞動處分,每月只發28元生活費。成為海軍大院右派班的一員。開始二十年的右派生涯。

    龚定国,1930年出生,195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到华东海军军械处任化验室主任。1957年调北京海军军械部。1958年定为右派,受开除军籍留队监督劳动处分。后发配甘肃生产建设兵团劳动锻炼。改革开放后到张掖师专、天水师专、武汉纺织工学院等校任教。1990年退休。现居美国。




审视反右五十年 (概要)

郭罗基 Guo Luoji


一,禍起總路線;二,民主反黨主;三,錯在整風,不思改革;四,轉向反右,策劃“陽帧保晃澹?屡c願違,三種轉向;六,反右後續,通向文革;七,鄧式改革,走向死亡;八,歷史的啟示。
    一九五六年在中國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是不合格的,也是不合法的。這種社會主義叫做主觀社會主義、農業社會主義、封建社會主義。主觀社會主義的建立取決於共產黨的一黨專權。一黨專權既違反憲法,又違反馬克思主義。
一九五七年的“反黨反社會主義思潮”,就是以民主反對黨主,反對黨主操縱的主觀社會主義。共產黨進一步以僭越了的國家政權的力量來鎮壓“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右派分子”。
在一九五七年的歷史條件下,正確的決策不是整風,而是改革主觀社會主義。選擇整風,走向反右,勢不可免。
毛澤東所說的“陽帧保?茄陲椫?~,為急轉彎尋求一種自圓其說的解釋。事實上不是按照“陽帧眮碓O計整風和反右,而是在整風中事與願違,見風轉舵,轉向反右,才策劃“陽帧薄S伸妒屡c願違,毛澤東發生了三種轉向。
從整風到反右的轉向也是從反“左”到反右的戰略性大轉向。從此,毛不斷地反右,路向越來越“左”,至文化大革命而達於極左。
一九五七年的反右邉拥陌l生,是以一九五三年的向社會主義過渡為原因;向社會主義過渡又是以一九四九年的共產黨政權的建立為原因。一九五七年的大悲劇的收場,引出一九五八年的大躍進為結果;大躍進的失敗,又引出一九六六年的文化大革命為結果。因果的鏈條一環扣一環,一九五七年的反右邉邮顷P鍵的一環。
在一九五七年拒絕改革的中國共產黨,二十多年後不得不進行改革。如果在一九五七年進行改革,那是順應人民的願望;二十多年後進行改革,不過是挽救共產黨自身。因維護一黨專權而興起了改革,又因不願觸動一黨專權而扼殺了改革。鄧小平設計的改革,已經在一九八九年宣告死亡。
審視一九五七年以來的五十年,歷史提供了重要的啟示:第一,不改革走向動亂。
第二,不徹底的改革走向腐敗。第三,自然的結論就是:不但要堅持改革,而且必須是徹底的、全面的改革,才能殺出腐敗的重圍,尋求生路。
中國的改革已經一再錯失良機,但還可以“作一次最後的鬥爭”。
社會主義已經變了,共產黨的一黨專權卻是一成不變。進一步改革社會主義的主要障礙也在於一黨專權。改革的攻堅戰應當突破一黨專權這個最後的頑固堡壘,建立憲政民主制度。
    如果最後的鬥爭成為最後的失敗,歷史必將掃除一切障礙,重新開闢一條新路。

    郭罗基,一九三二年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九四八年参加中共地下工作。一九四九年后历任、科长、团委书记、党委书记等职。一九五五年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一九五八年提前毕业,在哲学系任教。一九八二年,作为“资产阶级自由化冒尖人物”,被邓小平发配至南京大学。“六四”以后被清除出党。九十年代流亡美国,先后为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资深研究员。
---------------------------------------------------

为什么很多右派会低头认罪? (概要)

胡平 Hu Ping

1、政治判断的特殊性质
2、四面楚歌导致自我怀疑
3、孤立于集体之中
4、缺少单独的精神支柱 
5、从迷乱到顺从
6、與壓迫者認同的情感需要


    胡平,一九四七年生于北京,七岁随母入川,六六年高中毕业,适逢文革,参加文革两年半,下乡插队五年,七三年底返回成都,又当了五年临时工,七八年秋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主修西方哲学史,获哲学硕士学位,七九年投入民主墙运动,于民间刊物《沃土》上发表《论言论自由》长文,八零年参加自由竞选,被选为北京大学海淀区人民代表,毕业后两年未分配工作,八三年分到北京出版社,八五年转至北京社科院,八七年一月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课程,八八年当选中国民主团结联盟主席(至九一年),先後在《中国之春》杂志和《北京之春》杂志主持笔政,现居纽约,任《北京之春》主编。已出版有《我国经济改革的哲学探讨》、《哲思手札》等十余种。



清华大学四大右派今昔 (概要)

黄肖路 Huang Xiaolu



這四大右派是:錢偉長、孟昭英、黃萬里、何成鈞。
介紹這“四大右派”每位的
(一) 簡歷
(二) 1957年夏反右之前的任職情況
(三) 主要的右派言論語1957年夏季的活動
(四) 1958年春被定為右派後,行政處理情況
(五) 1958年春到各位去世,只有錢偉長(1912——現在)健在。各自學術生涯、家庭、子女、文革中遭遇。

錢、孟、黃三位被加冕右冠後的第一次聚首是在1958年春。,三位同被叫到圖書館門廳,同站在“清華大學反右鬥爭勝利成果展覽”前,同面對著幾十個昔日的學子們舉著的“矛頭”,這些“矛頭”就是三位教授平時授課時用的教棍。
第二次聚首是在1966年文化革命8月24日晚上,十二個中學的紅衛兵血洗清華園。“三大右”被押送到二校門(二校門是石砌牌坊,中央有“清華園”三個字)已被紅衛兵用鋼繩鐵索綁上勒到大卡車上拉倒再砸爛), 與其他幾十個“地富反壞右”和“黑幫分子”被抽打、吆喝,搬挪碎石塊。
第三次聚首是在1978年春。清華園最後一名右派黃萬里被“摘帽”。

    黄肖路,女,1946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68至1982任北京第99中学、温泉二中、清华附中教师。是1957年清华大学“大右派”黄万里之女。1982年赴美。现住美国马里兰州。

 

 


反右鬥爭後中國青年一代精神素質的退化 (概要)

林希翎 Lin Xiling

反右运动造成了深重的历史悲剧和后果,它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 反右运动丧心病狂地摧残了当时老中青三代,尤其是青年一代中最优秀的才。非但使国家经济建设即刻人才短缺,更使民主思想的承传出现了代际断层。
第二, 反右运动的政治高压使“谎言政治”成为中国政治思想界的绝对主流。中共上层人物如林彪、邓小平等人的“不讲假话办不成大事”、“永不翻案”等等的“以身作则”给说有的民众,尤其是青年一代树立了极为恶劣的榜样,造成他们精神素质的退化。
第三, 反右运动后中共千方百计掩盖历史真相,淡化民族的集体记忆。这一方面使1957年鸣放中涌现出来的许多宝贵的民主思想无法为下一代青年继承;另一方面使后来的异端思潮也无法超越1957年的思想水准。


    林希翎,原名程海果,是至今还在世的“不予改正”的大右派之一。她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作为调干生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学习。在1957年的鸣放中,因为在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的六次公开演讲,直接被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打成“学生右派领袖”。 1958年更被判处15年徒刑。八十年代初赴法国,在法国高等研究院当研究员。出版有《林希翎自选集》、《给邓小平的万言书》等。


曾经沧海身犹在 —— “草木篇诗案”(概要)

流沙河 Liu Shahe


  
  1956年2月赫魯雪夫的秘密報告,傳遍全世界,揭露史達林的罪惡。然後毛主席提出要百花齊放,要百家爭鳴,我心中很受鼓舞。1956年秋天,中共開了八大,已經宣佈階級鬥爭邉咏Y束,從此之後是建設。我覺得党好英明啊。我就是在這個狀況下,在1956年10月,寫了個《草木篇》。1957年元旦《星星》創刊號上發了《草木篇》。這是新中國第一個官辦詩刊,北京《詩刊》比這個晚。
  1956年10月還發生了匈牙利事件,首都布達佩斯工人農民起來抗議暴政,波蘭也發生了工人農民起來抗議暴政。1956年底,黨發表《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領導們特別敏感,到處聞,看底下有沒有響應赫魯雪夫秘密報告的氣味。我不曉得形勢這樣嚴重,如果曉得,《草木篇》就不會發出來。
  元旦過了13天,川報上就出現了批評。省委宣傳部有領導同志說,你這個《草木篇》就是《野百合花》嘛。(王實味就是在延安為《野百合花》被殺了的。)
  然後,《草木篇》的事情彙報上去,毛主席就知道了。那時毛澤東還沒有開始反右,毛澤東在2、3月間兩次講話提到《草木篇》:“那些有殺父之仇,殺母之仇,殺兄之仇,殺弟之仇,殺子之仇的人,時候一到就會來一個草木篇。”但是,毛主席又說了,你們現在這種批判,太粗暴了,你們沒有好生給人家講理。他這樣一講,所有批《草木篇》的突然就停了下來。批判停了以後,又過了一個多月後,黨中央就號召整風,要大鳴大放。但是我被嚇倒了,一句話不敢說。省文聯的領導把毛澤東的講話全文給我看,要我鳴放。終於我就出來發言了。到了6月,突然一變臉說有階級敵人在破壞我們整風……
  實際上,我是幫了反右派鬥爭的大忙,因為在後來的反右邉又校?ㄒ?选恫菽酒?方o大家看。如果有人說,這個算啥子嘛——對了,就劃成右派。用這個方法來劃右派,是“多快好省”,“節約鬧革命”。一分鐘就可以把右派抓出來。因此全國抓了好多右派,都和那一組害人的詩有牽連,其數上萬。
中國在反右以前,絕大部分知識份子,非常擁護這個政權,反右一搞,第一是把人心傷害了,第二使所有的人戰戰兢兢,深怕挨打。如果1957年不搞這個反右鬥爭,第二年的大躍進的胡亂搞絕對搞不下去,上千萬人就不會餓死了。若敢那樣搞,就會有很多知識份子出來說那樣搞不行。
這是大悲劇,誰是罪魁禍首呢?我自身其實也有罪。罪在1957年以前歷次邉樱瑥?951年的三反邉悠穑?乙伯^積極分子打手。這回自身被釘上羞辱柱了,被批得狗血淋頭,弄去拉車掃廁挑糞,現眼現報,也算是“天道好還”吧。
  到1979年底,趙紫陽親自批示:必須把人家調回來,第二,必須給星星詩刊平反,復刊。兩件事情,形成中共四川省委的第75號檔。我就回來了。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汉族,蒙古裔。1931年生于成都。四岁迁返金堂县。十六岁来成都读书。十七岁发表习作。1949年秋入四川大学农化系,立志从文。1950年到川西农民报任副刊编辑。1952年调到四川省文联,任创作员,又任四川群众编辑、星星诗刊编辑。1958年划右派分子,留成都做多种苦役。1966年押回老家,锯木六年,钉箱六年。监管劳役共二十年。1978年5月摘右派帽子,1979年春复出发表诗作,秋被改正结论,不算右派,调任星星诗刊编辑。六十五岁退休。退休后亦写写,兼卖字。已出版作品《流沙河诗集》、《流沙河随笔》等二十六种。

---------------------------------------------------------

1956——1966中国大陆民间思潮个案研究(概要)

钱理群 Qian Liqun

所謂“民間思潮”不僅是指其思想的非主流性或異端性,也因為其傳播方式是民間的:或以大字報形式公開張貼,或以手抄稿秘密傳遞,或僅存於私人日記和文稿中,經後人整理才得以問世。其作者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迫害,更有為其獻出生命者,其思想成果更是被強迫遺忘。因而研究資料十分匱缺,只能作個案研究。
一, 北京大學1957年“五一九民主邉印?lt;BR>《廣場》發刊詞、《北大民主邉蛹o事》:“一些過去習以為常的正面和反面的東西要重新進行肯定和否定,對於現代的一些論點與觀點要重新進行估、評價和探索”;要推動“社會主義時代的‘五四’新文化邉印保?盃幦∷枷虢夥诺膯⒚蛇動”,“自下而上地爭取擴大社會主義民主的政治邉印薄?lt;BR>林希翎:反對“封建基礎上產生的社會主義”,“要為一個真正的社會主義而鬥爭”。
龍英華:“我們有了一個社會主義的工業化,還應有個社會主義民主化”。劉奇弟:“胡風絕不是反革命,我要求政府釋放胡風。作為一個公民,我來過問法律,這是正常。我的行動有憲法支持”。陳奉孝等:要求“取消黨委負責制,廢除政治必修課,取消秘密檔案制度,確保言論、集會、出版、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周大覺、沈迪克、錢如平等:“隨著舊的階級的消滅,新的階級又起來了”,“生產資料佔有,主要掌握在軍政要人手中”,“分配不合理”,“社會地位”“不平等”,“日常生活中各種待遇均論等級”,“已開始自覺地形成一個社會集團,他們互相支持、包庇,有共同的經濟、政治、社會地位等特殊的利益”。潭天榮:“我們的主要要求是屬於精神生活的”——向“黨在任何時候都是正確的”神話挑戰;反對將馬克思主義絕對化、終結化、宗教化的傾向,重新恢復和激發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本質;“救救心靈”,新的國民性批判:思想的僵化,“對一切不懂的東西無條件的仇恨”的愚昧,“習以為常,言行不符與自欺欺人”的表演人格,“人與人關係中的猜疑、冷酷和相互殘害”。
“我們要思考,除了我們自己,誰又能禁止我們思考?我們要想,不讓想嗎?偏要想!”“我們要走自己的路,我們要回答:這一切是為了什麼?我們要回答:生活走向哪里?歷史走向何方?”
二、 林昭、顧准、張中曉對極權體制的三大批判
1.林昭的政治批判;2、顧准的政治經濟學批判3、張中曉的哲學、倫理學批判
    三、六十年代初校園裏的地下新思潮
1.太陽縱隊:藝術上的反叛者; 2. X小組:郭沫若兒子郭世英的問題; 3. 由對“反修”的質疑而引發的“反動學生”案。 
  
    钱理群,1939年出生于重庆。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1978年师从王瑶、严家炎先生攻读中国现代文学硕士学位,1981年毕业,留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2002晖诵V饕?邮轮泄?执?难?贰⒅?斗肿泳?袷贰⒌贝?枷胧费芯俊V?小吨茏魅舜?贰ⅰ缎牧榈奶窖啊贰ⅰ从肼逞赶嘤觥怠ⅰ捶岣坏耐纯啵禾眉??潞凸?防滋氐亩?啤档取M诵莺蠊刈⒅小⑿⊙в镂慕逃??鞑颗┐褰逃??邮隆?956—1966”及文革时期民间思潮研究。




沙文汉的政治民主诉求及对中国社会特点之探讨

沙尚之 Sha Shangzhi


沙文漢1957年在浙江省省長的任上,因被打成右派而聞名全國。與許多民主人士不同,他是一位有三十二年黨齡的城市地下党背景的資深領導幹部,為什麼也成為“資產階級右派”?本文通過歷史資料及私人檔案研究,從他的家庭背景,文化教育,鬥爭經歷與個性基礎上所形成的思想觀念與政治主張,可以看出這個案例所具有的典型意義。
沙文漢的一生,折射出中國社會由幾千年封閉的中世紀式小農社會,在向現代化轉型的漫長過程中一代理想主義的革命知識份子的痛苦探索和不幸遭遇。
沙文漢所受到的各種教育和他對中國社會經濟與政治的認識與實踐,通過他理性的思考產生了一系列民主政治訴求。這在他從1949年建國後到1957年被罷黜前的施政言行中表現得非常清楚。
沙文漢陷於冤案之後雖飽受政治與病體的折磨,但他沒有因此放棄對真理的探索,他重新研讀了許多經典著作和中國歷史,決心探求中國社會發展的特點。1963年完成了《中國奴隸制的探討》一文。他發現由於中國的初民早已是農業民族,生產方式強烈依賴土地。由農耕生產方式發展出來以血緣,氏族為紐帶形成的穩定耕作群體,奴隸在形式上似乎與西方完全不同,但從考古的大量證據來看,這些人的生存方式就是奴隸無疑。由此他得出一個重要結論是:由於長期缺乏私有制的發展,使得中國社會只形成為兩個階級:“一頭是人數極少的主子,一頭是人數極多的奴隸,中間缺乏第三種階級自由民”,這種社會結構反映到國家形態上,就是實行“政治經濟完全合一,權力極端集中的君主獨裁”。
經濟的兩極分化與政治上高度集權兩者是屔?值埽?嗷ヒ蕾嚒⒒?榍疤帷F浣Y果形成了幾千年來中國以農民為主體的國民對皇權制度的無限崇拜與恐懼,他們深信權力只能集中,黨政軍合一,党國合一是唯一的統治方式,而世代的民眾只能生活在既無財產、又無權力的可憐的奴才狀態。從這裏,他也看清了為什麼自己因為追求實現民主革命的目標而被深深陷入這場邉拥纳羁躺鐣?v史根源。
沙文漢的研究從歷史角度揭示了國有化和集權制並不是社會進步與文明的前提。1949年建國後經過長期武裝鬥爭,中國的政權的主體和名稱發生了極大改變,但沒有改變的是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氏族性地方宗派的生活方式,落後的小農意識形態與行為模式。從落後的小農經濟生產力水平出發,拼命反對發展相對先進的資本主義生產力,本身就是社會的大倒退,更何況要跳躍過去,用階級鬥爭人為地改變上層建築來實現共產主義呢?歷史的根本規律是任何人無法改變的。堅持永遠向“左”轉彎的結果,是在付出沉重代價,走了一個圈子之後再回到原點。
  
   沙尚之,女,1939年出生,1963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八十年代初作为访问学者到澳大利亚CSIRO和新南威尔士大学进行水的化学污染分析研究。1986年起任上海轻工业研究所所长,现退休。从事技术创新管理与改革工作。业余学习与研究党史。她是1957年中共党内最高级别的 “大右派“沙文汉(浙江省省长)之女。近年编纂出版的书籍有《“沙文汉诗文选集》、《陈修良文集》、《记孙冶方》等。





抵抗极权的民间杂志—《广场》

邵江 Shao Jiang


  研究中國的紙媒,讓人意識到一個矛盾:造紙和印刷在中國源遠流長,可是民間辦報印雜誌,卻直到19世紀末才遲遲到來。悠久的歷史,似乎只見證了一系列的忘記。忘,是忘掉發生過的反抗,忘掉被抹煞的聲音;記,是記憶被灌輸的謊言,記憶一代又一代被篡改的歷史。忘和記的相輔相成,早已是中國歷史的特色。   
1949到1957年,中共通過軍事暴力、行政手段和一系列邉樱??娼?⒘藰O權制度。然而在暴政壓制下中國大陸的社會矛盾日益公開和劇烈化,於是中共在1957開始整風邉雍头从疫動,以便強化極權制度。這一年誕生了中共執政以來的第一份非官方雜誌—《廣場》。
      《廣場》由北京大學學生創辦,僅存在26天,跨越上述中共的兩個邉印T谥泄查_始鳴放或整風邉右葬幔?贝笈c官方不同觀點的學生和大字報作者,希望有組織地反擊官方壓制和中共動員大眾的圍攻,衝破中共的資訊封鎖和實現公民權利,於是這些學生組織建立了社團《百花學社》摿㈦s誌《廣場》,特別是中共的反右邉娱_始以後,《廣場》變成非暴力反抗極權的陣地刊物和公民集體抗暴的紐帶。《廣場》傳承了54寶貴傳統:公民之間平等辯論,觀點自由交流,擺脫愚昧和洗腦,相容並包,踐行公民權利。《廣場》成為向公眾開放的思想空間。
      雖然《廣場》被迫關閉,《廣場》全部成員和它的許多支持者被投入監獄或勞改,其中一些人被迫害至死。但是《廣場》的理想以及寫大字報、建立社團和辦雜誌成為公民抵抗專制政權的民間抗爭模式。與極權強大官僚機構和鎮壓機器, 與集古今中外獨裁政權為一體, 駕馭和控制社會的經驗日臻完善, 防微杜漸地控制媒體, 動員和威懾大眾無所不用其及的中共政權相比,《廣場》力量弱小, 勢單力孤, 缺乏資金和抗爭經驗。在極權高壓和暴虐下,《廣場》提供了超越傳統權力政治的公民政治,豐富和靈活的公民集體抵抗,為後代遺留了豐富的思想, 精神資源和抗爭模式。《廣場》恢復了雜誌本來意義,並創造了新的涵義:與大字報和學生邉勇摾M在一起,堅守公民立場,立足民間,積累民間力量共同抵抗暴政和奴役。《廣場》及它的眾多同道堅持獨立思考,爭取公民權利,勇敢抗爭捍衛人類的高貴和尊嚴,它為當代中國人提供了一種可能的生存方式,反抗新極權下的犬儒,機會主義,平庸,或與權力者合值纳?娣绞健?lt;/FONT>

    邵江, 1985至1989年在北京大学数学系就读,参与组织1986,1988年和1989年学运和民运。曾就学于威斯敏斯特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目前为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政治学在读博士生。研究领域包括政治和媒体,比较政体和国际关系,公民社会和公共空间。




从一九五七到二○○七 (书面发言)

邵燕祥 Shao Yanxiang


  整整五十年前,《中国青年报》的新年社论,是当时的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出的点子:号召在中共“八大”路线指引下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然而,不但数以千百万计的读者,而且社论的执笔者,连同创意者胡耀邦大概都没有想到,在刚刚迎来的这一年,毛泽东以他后来自解的“阳谋”,实施了从党内整风到全民反右的策略大转变,清洗了大批政治界、文教界、工商界等各领域的所谓头面人物,兼及一般知识分子,青年学生以至不问政治的其他平民,或撤职降级,或监督劳动,或收容“劳(动)教(养)”,以至在嗣后判刑加刑。“戴帽子”人数超过五六十万,涉及亲属面达数百万。
对于广大知识分子来说,反右派斗争并非突如其来。1949年后,不是呼唤“为国(国家,民族,社会)所用”的人才,而是招揽“为我(共产党和毛泽东)所用”的奴才(彭真1958年公然号召“做党的驯服工具是共产党员的最大志愿。”)不肯驯服为奴的,即使贤才也不能用,至少不能重用。从1953年斯大林逝世,毛就大大加快了革命的步伐。到1957年,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只剩下一个资本主义阵地没有攻克,那就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盘踞的政治法律和文化思想各界了。号召“鸣”“放”,“帮助党整风”,这是一箭双雕乃至一石三鸟之计:这些批评意见可能锻炼基层干部党员,一也;如果矛头向上,哪怕指向高层,也可敲打他的同僚,二也;而在“鸣放”期间,鼓动群众“畅所欲言”,以期把隐患引发出来,造成分隔在不同单位的“小匈牙利事件”,各个击破,三也。毛泽东运筹帷幄,重点在第三的这一预防性战役大获全胜,促成这一局面的,自然也有前两项中的各级干部,他们乐得因势利导,让上了钩提意见的群众承担全部灾难性后果。这一次毛泽东“发动群众”推翻了他心目中的“资产阶级司令部”(他所谓的章罗同盟实指民主同盟),而未竟之功就有待于九年后的文化大革命了。
这一套形同诱捕的战略战术,在毛泽东是驾轻就熟的。1940年代在延安“整风”“审干(包括“抢救失足者”)”当中,就这么干过。到1957年反右派斗争时,全党全国已经形成一套对知识分子进行集体迫害的理论体系和实施机制。首用“戴帽子”办法加强政治定位、人身管制和精神威慑,并发明“劳动教养”新规,将半数左右的落难者等同刑事犯一般监禁劳改。
毛泽东在一派得胜还朝的气氛中,“乘风破浪”,把这一大兵团作战的群众运动方式施之于经济生产生活领域,发动破坏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大跃进”,导致两三千万至三四千万人的非正常死亡。
毛泽东当政的1949至1976这个时段,对中国人民首先是大陆人民欠的债,数额之大小和时限之长都是不容忽视的。毛泽东在积欠人民的旧债上加上新债,从没有任何欠债感。他在饿满地的大饥荒时没有欠债感,他在全国大折腾民不聊生时没有欠债感。而今中共第三代和第四代领导人这里,“为尊者讳”,文革以至反右派等历史事件,全都不许重提。可见,毛泽东时代以来的控制舆论、掩盖真相、歪曲历史的思路和操作经验,是何等积重难返。
今年,是反右派斗争五十周年。有不少反右的受害者,提出索獾囊?蟆U庖凰髋饪此凭?梦侍猓?导适钦?挝侍猓恍枰?セ沟氖蔷?谜???钦?握?6???贝?岳矗?谒?苤?恼?握??霾幌抻诜从乙话福?谡庵?埃?谡庵?螅??诽?嗵?唷@?握?卧硕?那桌?摺⑹芎φ叨疾荒芪タ棺匀还媛啥?厝焕先ィ???氛?嵋虻笔氯撕图?と说闹鸾ハ?哦?槐使诚?矗恳欢?俚厥?セ?觯?欢?俚赝瞥悠冢?Ω每吹剑??妨粝碌氖毕抟丫?欢嗔恕?lt;/FONT>

邵燕祥,1933年生於北京。诗人、散文家。1946年开始发表诗歌、散文和杂文。1957年因文学创作被打成右派,1979年恢復政治名誉。有多种诗集、文集出版。


我的愿望(概要)

沈力成 Shen Licheng


1953年我在上海交通大學畢業時,要求參加軍事建設,如願以償。先分配到軍委報到,接著派到海軍工作。1957年共產黨提出整風,我相當興奮。好幾次我去北大看妻子,看大字報。回來後就響應號召,帶頭貼大字報。在海軍付司令員羅舜初中將召開的整風座談會上,我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地提了意見。
十月中,我成了右派分子。
以請黨外人士提意見邦助黨整風開始,結果是揪出五十五萬右派而收場。整風不再提了。毛的“陽帧贝笫止P達到了他的目的,緊接著的三面紅旗,大躍進,人民公社,大煉鋼鐵,造成天災人禍,餓死了幾千萬交糧納稅的農民。是什麼力量迫使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做出如此可悲和不顧後果的事情呢?不就是五十五萬右派及數百萬家屬,作為毛的“神壇”采上的祭品所造成的後果嗎?
二十一年後的改正,還說“反右正確,只是擴大化”了,仍是一個人說了算。專制制度,依舊存在。當政者有意要人們把這段歷史忘掉。有人要提起,就壓制。想用一些空洞的口號,達到正本清源,只能是自欺欺人。
我也曾想過,是否一開始並沒有存心搞陽郑?欠懦鰜淼摹岸静背龊跻饬系亩啵?曼I各級領導受不了,才狠心先反擊,以後再整風。以後的事實,證明並非如此。五七年後的歷次邉樱?沧C明毛的最終目的,是要建立一言堂,妄想成為中國歷史上的頭號風流人物。
五十年過去了,我現在心裏透亮,我確確實實是毛要抓的右派分子。從不想做沒有自己思想的螺絲釘,從不對權威盲從。
和大多數當年受冤屈的右派相比,我是幸叩模?驗槲沂W工的,還可以被當作工具來使用。二十多年來,懷著歷史終將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的信念,在屈辱和迫害中活過來了,最近看到北京大學生寫給國家領導人的信,要求徹底平反右派。信最後寫道,我們是當今的右派。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真盏叵嘈牛?@些年輕人會把中國帶上歷史的正確道路上。
我們是幸叩模?覀冃Φ阶钺帷N移诖?氖牵?谔彀查T廠場,建立一個在毛澤東專制獨裁恐怖統治下,歷次政治邉邮艿狡群θ耸康募o念碑,刻上他們的名字。讓後人記住這段可恥,令人痛心的歷史,不再重犯。


    沈力成,1931年出生,1953年毕业於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同年到军委报到,转至海军舰船修造部工作。1958年定为右派,开除军藉,剥夺军衔,降三级留队察看。1959年离开部队,分派到第六机械工业部第708所工作。1961年摘帽。1979年改正,1991年退休后移民来美与家人团聚。现与老伴居住在维州老人公寓。


紧紧追寻新中国政治运动的踪迹:编撰中的《中国反右运动数据库》 

宋永毅 Song Yongyi

    1949年以來的中國政治邉堑?L起雲湧,而且互為因果,是不可分割的政治現象。正是出於這一密不可分的歷史整體觀,《中國文化大革命資料庫》編委會的學者們,在完成了這一世界上最大的專業的網路資料庫的編撰工作後,馬上開始了《中國反右邉淤Y料庫》的工作 。
    首先,這一資料庫只限於原始資料收集,但採納一個宏觀的“反右邉印钡母拍睿?丛跁r間上不把它僅僅定位在1957年。而是包括了“反右”中涉及到的一系列重大歷史和現實問題, 如1950-1953年的“鎮反邉印保?1951-1952年的“三反五反”邉樱?955年的“胡風反革命集團案”和1956年的“公私合營”邉樱?959年的黨內“反右傾機會主義”和高校“拔白旗”邉拥鹊取F浯危?@一資料庫的資料收集還注重“反右”發生的國際背景,即收集了對“反右”發生重大影響的國際共叩囊幌盗惺录??绾蒸斞┓蛟谔K共二十大上的“秘密報告”,波蘭和匈牙利事件的重要文獻等等。 再次,在大致內容上,這一資料庫共包括如下7個部分:1)中共有關文件;2)毛澤東的重要講話和指示;3)中共有關領導的講話;4)“右派言論”;5)重要報刊社論和文章;6)重要批判文章;7)右派檔案。 最後,這一資料庫採用現代電腦技術,可以對作者、標題、日期和主題詞等等進行全面檢索。
    這一資料庫的容量預計三千萬字左右,在2008-2009年可以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宋永毅,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和印第安娜大学硕士, 现任职于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作为海外研究中国当代史尤其是文革的学者,他出版有《文化大革命:文献索引,1966-1996》(英文,1998)、《文化大革命中的异端思潮》(英文,2卷,与周泽浩合着,2001)、《中国文化大革命历史大辞典》(英文,与郭建、周原合着,2006)等十多本中英文专著,并主编网络和光盘版《中国文化大革命数据库》(2002-2006)。曾获得美国“21世纪国家图书馆员奖”和美国图书馆协会的“勇气奖”。现在正和丁抒、周原、谢泳等海内外学者一起在编撰《中国反右运动数据库》。

(全部图文资料由宋永毅先生提供,特此鸣谢)

责任编辑: 郑浩中  来源:议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07/0707/47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