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很清楚,控制了一个民族的儿童,就等于控制了一个民族的今天和未来。
常说有竞争才有进步,宏观来看假若没有英国的廉价造船技术,世界永远停留在荷兰帝国的年代,可是在荷兰的角度,当然希望千秋万世。此情此景,英国对荷兰,又会否是今天的美国对中国呢?英国也会有廉价劳工?李嘉诚未发达前也只是穿胶花啦,发了达的英国才不做工业,英国如是,美国如是,将来的中国亦如是。
电影《琼斯先生》揭露了主流媒体《纽约时报》是造成乌克兰大饥荒的帮凶。(网络图片)有一部电影叫《琼斯先生》,讲述一位英国记者,上世纪三十年代到苏联做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潜入乌克兰乡村,发现了大饥荒的秘密。在莫斯科,他遇见了一位《纽约时报》驻莫斯科站的记者杜兰特,杜兰特获得了苏联政府的...
在莫斯科,他遇见了一位《纽约时报》驻莫斯科站的记者杜兰特,杜兰特获得了苏联政府的优待,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他给美国发去的报导是:“这里没有饥荒,也不可能有这样的事情。”凭这些谎言,他获得了普利策奖,普利策委员会表彰他,说他的报导“富于学识,深刻,判断无偏见,同时也极为清晰”。而发现了真相的琼斯先生,却过得非常窘迫,三十出头就在一次采访中被枪杀。在影片最后的字幕提示,那颁给杜兰特的沾血奖项,至今也没有撤回。
近段时间,美国和中国媒体、社交平台上出现川普是希特勒2.0的言论日渐增多,尤其是中国部分知识分子,言必称希特勒,纳粹化。这种从某些相似性进行类比是人类常见的思维,但未必能建立因果关系。川普表现出的威权倾向,在美国建国时就已有苗头,只是华盛顿和国父们克服了人性的狭隘,实现了良好的顶...
有一句谚语:“跑得快,好世界。”如何解释?或许可以用爱因斯坦等人的故事来说。 爱因斯坦和卡西勒先跑了,携全家一起,风清云淡;弗洛伊德跑晚了,扔掉一大笔财富,但总算是跑了;剩下的那些在迫不得已时想起要跑的,则完全跑不了了。 历史告诉我们:在任何时代,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看不清的人,命运自然是大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