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确实因他们先后签订的那些协议丧失了不少经济利益,丧失了一些主权甚至尊严。但是,应该肯定的是,作为近代中国最早一批与西洋人直接打交道的政治家、外交家,他们的贡献和失误,其实都是那个大变动时代的一笔精神财富,值得珍视,不必总是以后见之明去指责他们媚外、卖国,而是因为时代,因为无知,因为我们中国那时还远远没有现代意识,远远不是一个现代民族国家。
随着1926~1928年革命军出师北伐,北洋的中华民国结束,国民党的中华民国重启,中国重建统一,重回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三民主义成了国家指导思想,地方自治、地方主义也就重新纳入孙中山的思想框架中。在这个框架中,中国仍要实行地方自治,只是中央层面之外,直接进入县域,不再让各省成为一个自治体。这显然是担心各省坐大,地方自治演变成地方割据。
苏联解体已经二十多年了,苏共也不再被人们提及。一个时代悄然成为历史,在原苏联架构中近乎波澜不惊,宁静异常。但在中国,二十多年来,有关苏联解体的作品始终不断,但除极个别的作品外,大多数都在替苏联人民假悲伤,弄不清苏联终结的真意义,更不愿从苏联解体中获取有益启...
咸丰帝是清代皇帝中最好色的帝王,也是至此惟一被赶出京城的帝王。流亡中咸丰帝依然不忘美女美酒,心力交瘁与体能大量消耗,终于使这个“苦命天子”在1861年8月22日一命呜呼,撒手人寰,年仅三十。这样一个风流倜傥,足智多谋,阅女无数的咸丰帝是如何看上并没有貌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