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现的代糖,如植物性阿洛酮糖和塔格糖,具有接近蔗糖的口感和烹饪特性,但没有已知的负面健康影响,实际上还有健康益处。(大.纪.元;)
1999年,中共的两名军官出版了《超限战》一书,这是一本军事战略著作,提出现代冲突超越了传统战场,已延伸至经济、法律、信息和科技领域。作者认为,各国可以而且应该,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手段,包括经济杠杆和非常规战术,来获得对对手的优势。
这一战略思想强化了中共如今在全球竞争中的许多做法,给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和消费者敲响了警钟:依赖中共提供关键食品原料,如代糖,会带来战略上的软肋。
美国日益依赖中国产的代糖,这与《超限战》的描述危险地契合。随着中共不断加强对这些原料的控制——这些原料广泛应用于从无糖汽水到美国儿童日常消费品——我们面临失去健康、食品安全和经济自主权的风险。
代糖
美国人喜欢吃糖,却饱受其引发的健康问题的困扰,如肥胖、糖尿病、心脏病、脂肪肝以及龋齿等。高强度甜味剂,如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和乙酰磺胺酸钾(俗称安赛蜜),以及植物基替代品如甜菊糖和罗汉果,都主要来自中国。
新出现的代糖,如植物性阿洛酮糖和塔格糖,具有接近蔗糖的口感和烹饪特性,但没有已知的负作用,实际上还有健康益处。美国人逐渐放弃传统糖,因此他们必须确信这些代糖安全可靠。然而,当几乎所有代糖都来自中国而且还有内在健康隐患时,信任就显得不切实际了。
中国食品安全的黑历史
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饱受诟病。2007年美国发生宠物食品污染事件,中国出口商在小麦蛋白粉和大米蛋白粉中掺入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导致美国超过一万三千只宠物狗和猫死亡。
更糟糕的是,2008年,中国婴儿配方奶粉因受三聚氰胺污染,导致大量婴儿患病甚至死亡,毒奶粉成为全球头条新闻。最近,关于中国公民向美国走私能毁灭农作物的危险生物病原体的报导,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担忧,这可能是国家主导的破坏活动。
中国在生产阿洛酮糖的崛起与经济胁迫
阿洛酮糖是一种被誉为更健康、低热量的“稀有糖”,中共正迅速扩大阿洛酮糖的工业产能,在此背景下,多家中国企业投入巨资以掌控全球阿洛酮糖的市场份额,背后可能有政府补贴。尽管阿洛酮糖作为更健康的代糖(如果未被掺假的话)前景可期,但美国依赖中国进口产品带来了供应链中断、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安全监管方面的诸多风险。
超限战的理念有助于阐明为何此事的意义远不止于食品安全。
中共放任出口有致命危险的物质,例如芬太尼及其前体,人们没理由不担心中共食品原料供应链的安全。
对中共的依赖所带来的未知影响以及中国生产过程中的不透明性,本应在多年前就敲响食品安全的警钟。
保护创新:美国塔格糖的例子
位于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Charlottesville)的博诺莫斯公司(Bonumose)开创一种可持续的大规模生产塔格糖的方法,塔格糖是一种甜味植物材料,具有益生元的功效,对血糖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与阿洛酮糖一样,塔格糖不会像糖、人工甜味剂和某些糖醇寻样带来代谢或心血管风险。大多数人吃塔格糖时,尝不出它与蔗糖的区别。
然而,中共政府相关机构却极力试图非法复制博诺莫斯公司的专有塔格糖技术,他们在科学期刊上发表大量伪造的历史,声称是他们而非博诺莫斯公司,发明了可大规模生产且成本低廉的制糖方法。最突出的是中国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因中共病毒而臭名昭著的武汉病毒研究所一样,都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受中共军队影响,处于中共的管控之下。
本土化至关重要
代糖和其它关键供应链(如维生素、氨基酸饲料添加剂和活性药物成分)之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支持国内生产健康的代糖既是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战略上的重要举措。这不仅能保护美国消费者免受外国供应链中的健康风险,还能掌控关键食品成分技术,同时通过扩大农业需求振兴农村经济。
此外,将玉米加工厂从生产高果糖玉米糖浆转型为生产塔格糖和类似代糖,可成为一种快速、规模化且成本效益高的方法,以重建食品供应链的韧性。
《超限战》理论是推动中共实现全球供应链霸权战略的核心理念,也是其“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支撑。中共对关键食品原料的控制,已成为一种战略性武器。
本届政府应优先推动一项大胆的国家战略,依托美国的农业优势和创新能力,在本土生产代糖和其它战略食品原料。
作者简介:
埃德温‧O‧罗杰斯(Edwin O. Rogers)是博诺莫斯公司(Bonumose)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公司总部位于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Charlottesville)市,致力于开创可持续生产塔格糖(一种健康的糖替代品)和其它用于食品、膳食补充剂、动物饲料和土壤健康所需的健康成分。
菲利普‧H‧贝(Philip H. Bay)是华盛顿全球顾问公司(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他在欧洲和亚洲工作了35年,专注于安全、粮食韧性及外交政策事务。
原文:Dependence on Chinese Sugar Alternatives a Serious Threat to Our Food Security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