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慌。
秋招到了,一则消息把大家的目光又拉回到青年就业上。
在江西某211大学今年的秋招会上,居然出现了擦边海报:
这几天经过媒体曝光,有关方面已经回应:
招聘符合资质,招聘岗位不止主播,但是宣传物料没有经过报备。
这并不是个例,此前也有高校招聘会出现过“擦边”岗位:
台球助教和SPA技师。
从这些招聘岗位来看,各大高校都在为毕业生的就业着急,甚至有点急不择路,对招聘企业的要求也放宽很多。
而大学生这边:
为了就业,也已经拼了。
综合最近看到的报道,总结几个不寻常的现象:
1、高考结束准备考公
现在教培机构被整顿,但是找到了一个新赛道:
考公。
而且,从准大学生就开始入手。
这是把提前量都给用完了,其实给K12的套路一样,小学学初中,初中学高中,早几年备考,就能多一些考上的机会,到时候大三或者大四考公,比起同龄人已经快好几步了。
这……先卷到死,上岸就不卷了。
2、大一就开始考研保研
现在的大学生跟我们那时候不同了。
我们那时候,大一基本就是鱼归大海,没有了繁重的学业负担,第一件事就是找个社团玩一玩。
现在不是这样了,就业越来越严峻,从大一就开始规划:
大学又成了高中,考研考公成了大学。
相当于所有人都延长学制。
3、大一大二就开始实习
最近媒体都在报道:
这个更狠,从大一就开始实习,积累简历和经验,以便在校期间就找到就业机会,别人找工作的时候,我已经上班领工资了。
看个数据,据艾瑞咨询的调查,在“985”和“211”大学应届生中,大一或大二就开始实习的学生占比达到41.1%,缺乏名校光环的“双非”院校学生的该比例更高有59.5%:
三年间翻了一倍。
但是,专业课不要上吗?
或者有些大学生觉得,学校里学的东西,其实并没有价值,甚至四年学到的技能,还不如在公司实习几个月多。
在一些不知名高校,这也是实情,比较令人遗憾。
4、毕业之后回炉进技校
但是即便上面这些路都试了,还是有人没有着落,看看黑龙江的秋招现场:
很多人选择了退而求其次:
本科或者硕士毕业后去技校回炉。
现在不少技校开设了面向本科和硕士的一年制技师班,好处在于可以包分配进厂。
在经济调整期,学历水分越来越大,蓝领的含金量反而提升。
有一门实实在在的手艺,比卷学历还靠谱一点。
真的是,形势比人强啊。
怎么看年轻人的这些不寻常的行为?
主要是时代的应激:
这一轮经济调整,不只是年轻人,很多人都没有遇到过,不管是08,还是18年,经济危机基本上三四年就过去了,但是这次不同,调整期太长了,全球都一样。
年轻人也没有什么方向,只能先动起来,提前一点,更卷一点,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抵消战略上的焦虑。
但我觉得是这样:
先活下来当然没有错,但也不要过于退而求其次,经济是有周期的,要为新的周期蛰伏蓄势,当经济再度上行的时候:
年轻人要在场,而且最好已经准备好了。
这一点上,年轻人是有优势的,因为时间在他们那一边。
稳住,不要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