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就像是眼睛的“白头发”,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老化过程,但什么时候才是最佳的治疗时机呢?眼科名医何奕瑢医师生动比喻,眼睛的水晶体就像一颗鸡蛋,一旦过熟变成“阿婆铁蛋”才要处理,会大幅提高手术难度与风险。医师亲自解析白内障的成因、判断是否该手术的标准,并揭密新一代治疗对策,如何加速恢复、降低风险、摆脱视力模糊的困扰!
白内障要等熟了再开刀?放到变“阿婆铁蛋”手术风险激增
年龄渐长,视力退化是无可避免的自然现象。眼科医师何奕瑢指出,一般约40岁过后的中年时期,最常见的眼睛健康困扰是老花眼,这就像眼睛自动对焦的“弹簧”开始松弛,导致对焦变慢、需拿远看。而到了60岁以上,比例更高的就是白内障,因为水晶体就像一颗鸡蛋,随着时间与使用,相当于加热过程,它会慢慢退化、变熟,从透明的“蛋清”逐渐混浊、变黄,最后形成白内障,是正常的退化现象。
问题在于,以往观念总认为白内障要等它“熟了”再处理,但何奕瑢医师郑重提醒,白内障处理要在“合适”的时机,不能放到过熟,因为过熟的水晶体,就像一颗“阿婆铁蛋”,会变得非常硬、非常脆,当水晶体过硬,手术中需使用更高的超音波能量才能将其震碎吸出,不仅延长术后的恢复期,也大幅增加手术整体风险,还可能影响周围角膜健康。
白内障手术时机怎么判断?高度近视族群需提早警觉
究竟何时才是处理白内障的黄金时机?何奕瑢医师解释,判断标准其实很生活化:“它有没有影响到你的生活或工作?”如果视力模糊已经开始影响驾驶安全、阅读或日常活动,就应积极考虑。
值得注意的是,白内障并非老年人专利,高度近视患者、用眼密集族群,提早到四、五十岁就需要手术的比例相当高,好比长时间盯着萤幕工作的上班族、或需要极高度专注与精细操作的工程师,所以在科技业这样的状况就更常见。因此,当感觉视力变化、出现异常,务必透过基本的视力、验光及眼部健康检查,包含如角膜、视网膜、视神经等,让医师评估最适当的处理时机。
白内障治疗方式有哪些?医师解析治疗对策恢复清晰!
白内障手术主要是在意识清醒、眼睛点麻药的状态下完成,全程约10到15分钟,恢复期相当快,通常隔天就可打开纱布。
何奕瑢医师说,传统手术中,医师会用器械“撕开”水晶体前囊,激光精准完成切割。而新一代则有“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替代手工切割,特别是对于紧张或易动的病人,能更快、更精准完成切口,更提高手术的稳定度与精准性,且因为大幅减少后续用超音波震碎时所需的能量,保护角膜内皮,让术后恢复更顺利。
总结来说,白内障虽然是正常老化,但处理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何奕瑢医师也特别提醒,务必寻求专业眼科医师的评估,千万别让水晶体变成难以处理的“铁蛋”才面对,就怕已经为时已晚,更怕难以挽救清晰视力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