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诺贝尔经济学奖出炉!科教频道|科教兴国|教育新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科教 > 正文
2025诺贝尔经济学奖出炉!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今天出炉,3位学者因解释“创新驱动型经济成长”,获得殊荣。台湾学者认为,随著时代演变,更多关于研发、创新,以及其外部效果的讨论,这也呼应如今AI带来的变革。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出炉,由美、以双重国籍学者莫基尔(Joel Mokyr)、法国学者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加拿大学者豪伊特(Peter Howitt)三位学者共享殊荣。

其中,一半奖金颁给莫基尔,表彰他“识别出透过技术进步实现持续经济成长的必要条件”,莫基尔利用历史资料,深入探究持续经济成长如何成为“新常态”的成因;另一半则由阿吉翁与豪伊特共同获得,以肯定他们“提出透过创造性毁灭(creative destruction)实现持续成长的理论”。

中经院副院长王健全指出,最早的经济学理论谈的是土地、劳动力、生产力,随著时代推移,研发、创新等讨论愈来愈受重视,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莫(Paul Romer)的内生性成长理论,谈的就是以创新带动成长。

今年诺贝尔学奖得主,谈讨更多持续经济成长背后的机制,以及“创造性破坏”理论。

王健全以现今最夯的AI热潮为例,直言近年新兴科技蓬勃发展,创新对总体经济有助益,但对不同个体可能各有利弊;日本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传统汽车强势发展,导致对于引进电动车很犹豫,不敢全力发展,显示创新可能带来的冲击。

王健全接着说,AI是大势所趋,可以提高效率及生产力,但目前没看到明确的获利模式,而且可能导致失业人数扩增,这些都是创新伴随的议题。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由莫基尔(投影幕左起)、阿吉翁、豪伊特3位学者共享殊荣。路透

王健全认为,对政府而言,要促进经济成长、保有动能,必须鼓励更多创新,但同时要考虑创新带来的外部成本,也因此,有人提到政府应该搭配社会福利相关措施,避免赢家通吃的局面。

清华大学科技管理学院荣誉教授梁国源则说,这波AI浪潮几乎被视为新一代的工业革命,外界期待重大技术突破可以改变社会样貌,但AI从学术研究、基础建设到普及,是很漫长的过程,可能以长期景气循环搭配经济成长的样貌呈现。

梁国源表示,已故经济学大师熊彼得早早提出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的洞见,如今经济学家将其概念延伸,又正好呼应近年AI大浪潮带来的种种改变。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方寻

来源:中央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