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病!顶尖科学家为何晚年竟信UFO、通灵科教频道|科教兴国|教育新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科教 > 正文
诺贝尔病!顶尖科学家为何晚年竟信UFO、通灵
作者:
根据科学新闻网站《IFLScience》报道,赢得诺贝尔奖是科学家的毕生荣耀,但历史上,却有不少桂冠得主在获奖后,反而开始拥抱各种古怪、甚至伪科学的观点,这种现象被戏称为“诺贝尔病”(Nobel disease)或“诺贝尔炎”(Nobelitis)。

根据《IFLScience》科学新闻网站报道,赢得诺贝尔奖象征科学家的终极荣誉,但历史上许多得主在获奖后,却走上了拥抱伪科学与怪异信念的道路。这种现象被称为“诺贝尔病”(Nobel disease)或“诺贝尔炎”(Nobelitis)。

物理学巨擘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曾谦虚地表示,自己“像个非自愿的骗子”;然而,其他得主并非如此克制。事实上,一份长长的名单显示,不少顶尖科学家在获奖后脱离本业,甚至陷入荒谬的伪科学信仰。

例如,与妻子玛丽·居里共同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与钋的皮耶·居里(Pierre Curie),晚年竟沉迷“降神会”,并声称超自然研究有助于揭示磁力之谜。1913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理查(Charles Richet)更创造出“灵质”(ectoplasm)概念,坚信灵媒能排出某种神秘物质,却不知那只是灵媒吞纱布再吐出的骗术。

最诡异的案例来自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穆利斯(Kary Mullis)。他不仅公开否认气候变迁与艾滋病之间的科学关联,还深信占星术,并声称自己曾遇见一只“骑着萤光橘摩托车、会说话的发光绿色浣熊”。

专家指出,“诺贝尔病”并非真正的疾病,而是荣誉带来的心理与社会副作用。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诺斯(Paul Nurse)解释,获奖者往往被媒体与大众视为“全能专家”,被迫对各类议题发表意见,这极易诱发自我膨胀与判断偏差。心理学家进一步分析,高智商个体常陷入“偏见盲点”与“无所不能感”,在跨领域发言时反而更容易出错。牛顿晚年沉迷炼金术,正是典型例证。

虽然“诺贝尔病”现象广受讨论,但专家强调,目前并无数据证明诺贝尔奖得主比一般人更易陷入伪科学信仰。然而,这一现象提醒世人:即使是最伟大的头脑,也可能在光环的照耀下失去理性。

(资料照片)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冬琪

来源:阿波罗网李冬琪报导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