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肯·斯特(Ken Stern)在研究全球最健康国家时发现,若能做到五件事,就能活得更健康、更长寿、更快乐。他在新书《健康到100岁:牢固的社会关系如何延长寿命》中,分享了他对新加坡、日本、韩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五国的实地考察与发现。
这些国家的共同点是: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位居全球前列,甚至比美国高出10年。但他们并非“天堂般”的养老之地。例如,新加坡气候炎热、生活节奏快,工作竞争激烈;西班牙虽然人们热情洋溢,却面临高吸烟率和肥胖率。尽管如此,这些国家的老年人依然活得健康、快乐、有目标。肯·斯特因此提出:如果他们能做到,我们也可以。
他总结出五个关键做法:
1.像规划过去20年那样规划未来20年
在许多国家,年龄不是限制,而是一种状态。在日本和意大利,人们不以“退休”作为人生的终点,而是积极安排接下来的岁月。肯·斯特认为,我们不应在60岁后停止追求目标。正如我们在30岁、40岁时为职业规划努力一样,年过半百也应设定人生蓝图,追求成长与价值。
2.重新思考“退休”与工作的关系
在日本,许多老人仍在工作——但不是为了生计,而是为了目标感和社交。例如,有人管理工具机公司的帐簿,有人担任导游,也有人在糖果工厂包装产品。他们选择兼职、弹性工时,让工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非负担。工作不只是赚钱,它是健康老化的重要环节。
3.与不同年龄层的人建立联系
在许多长寿国家,跨世代的互动非常常见。祖孙同住、长辈教导年轻人,不仅传承智慧,也提升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即使在代际隔离严重的美国,也存在机会:社区活动、志愿服务、家庭聚会,都是与年轻人建立联系的契机。和不同年龄的人相处,会让人变得更有活力、更有归属感。
4.优先与人面对面交流,而非沉迷网络
美国人每天花大量时间盯着手机、刷社交媒体,但真正与朋友共度的时间却在减少。而在意大利,人们仍坚持每天共进晚餐、面对面交流。研究显示,人际关系质量远比收入、运动甚至饮食更能预测一个人的幸福和健康。如果能每天花时间与人交流、分享生活,将大大延长我们的健康寿命。
5.终身学习,永不停歇
学习不是年轻人的专利。科学证明,持续学习能有效预防认知衰退、提升生活满意度。美国许多高校开设了针对老年人的课程,例如奥舍终身学习学院,提供写作、历史、哲学等丰富课程。肯·斯特本人就打算参加写作研讨班。他强调,学习的关键不仅是获取知识,更是建立社交、激活大脑的过程。